对于朋友,心理上要划分出分等级,这样,与朋友相处时就会比较冷静客观,可把伤害程度降到最低。
不管什么人,只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必须靠朋友帮忙,虽然有的朋友也不见得能帮你什么忙,甚至还会拖累你,但没有朋友却会无路可走。尤其当今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重要性更是非同一般,一个朋友有意无意的一句话,就可能蕴藏着巨大商机。所以,广交朋友不仅会带来精神的慰藉,更是无数机会的源泉。
每一片树叶看上去都相似,实际上却都不相同。朋友也是这样,有的正直无私,有的别有所图;有的是事业上的伙伴,有的只是酒桌上的知己……对这些形形色色的朋友,只有区别对待,才能正确“亲近”,合理利用这种资源。
有的人交际活动很多,认识的朋友太多太滥,整天为应付自己找来的朋友而忙忙碌碌,甚至叫苦连天。网织得虽然很大,但漏洞百出,而且又有许多死结,结果使用起来没有实绩,撒进海里网不到鱼。
有个人朋友无数,三教九流都有,他也曾向人夸耀,说他朋友之多,天下第一。我曾问他,朋友这么多,你都同等对待吗?他沉思了一下说:“当然不可以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他说他交朋友都是诚心的,不会利用朋友,也不会欺骗朋友,但别人来和他做朋友却不一定是诚心的。在他的朋友中,真挚诚恳的朋友固然很多,但想从他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他意的朋友也不少。“对心有坏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总不能也对他推心置腹吧,那只会害了我自己呀!”
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他把朋友分了“等级”:“刎颈之交”、“推心置腹”、“可商大事”、“酒肉朋友”、“点头哈哈”、“保持距离”,等等。他就根据这些等级来决定和对方来往的密度和自己心窗打开的程度。他曾说,“我过去就是因为人人都是好朋友,受到了不少伤害,包括物质上和心灵上的伤害,所以今天才会把朋友分等级”。
把朋友分等级听来似乎无情,但分等级的确有其必要——为了保护自己免受别人伤害。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交际一定要理顺关系网,建立一个朋友档案,该增的增,该删的删,该修的修,该补的补。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把他们通通纳入我们的“朋友档案”。“朋友档案”的建立其实很简单。
首先,把我们的老朋友的资料整理出来,并做成记录。这样,当我们有需要时,冲着老朋友的关系,相信他们会给我们某种程度的帮忙。这种朋友关系,如能加以掌握,将是一笔相当大的资源。当然,要加强与这些朋友的关系,必须时常参加朋友聚会,并且随时注意朋友动态。
其次,把我们身边最有用的朋友的资料建立起来,对他们的专长、住所应有详细的记录。他们的工作有变动时,也要在资料上予以修正,以免必要时找不到人。而这些变动情况,则有赖于我们平时和他们的联络。
朋友的资料越细越好,我们还可以记下他们的生日。在他们的生日时写上一张贺卡,或请吃个便饭,保证与朋友的关系不断线。
另外,有一种“朋友”也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在应酬场合认识的,只交换名片谈不上交情的“泛泛之交”。这种“朋友”各种行业、各种阶层都会有。我们不应把这些名片丢掉,名片带回家后,要依姓氏或专长、行业分类保存下来,最好在名片上尽量记下这个人的特征,以备再见面时能“一眼认出”。平时可以借故在电话里向他们请教一两个专业问题,话里自然要提一下碰面的场合,或共同的朋友,唤起他对我们的印象。有过“请教”,他对我们的印象也会深刻些。当然,这种“朋友”暂时不可能帮我们什么大忙,但只要假以时日,不难成为我们手中的棋子。
为朋友建立档案之后,还应该为朋友划分等级。有人也许会对为朋友分等级十分反感。不是说对朋友以诚相待、一视同仁吗?为什么要为朋友划分等级呢?实际上,这样做是很有必要的。
我们交朋友是诚心的,不会欺骗朋友,但别人来和我们做朋友却不一定全是诚心的。在我们结交的朋友中,讲义气的固然很多,但想从我们身上获取一点利益、心存歹意的人也不少。
对心有歹意、不够诚恳的朋友,我们当然不能对他推心置腹,那只会害了自己。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情况下,我们可以把朋友分分“等级”,如“刎颈之交级”、“推心置腹级”、“可商大事级”、“酒肉朋友级”、“点头哈哈级”,等等,区别对待。
要把朋友分等级其实不容易,因为人都有主观的好恶,因此有时会把善良的朋友当成一肚子坏水的人,也会把凶狠的“狼”看成友善的朋友,甚至在旁人提醒时还不能发现自己的错误,非要等到受了伤才如梦方醒。对于感情丰富的人,要把朋友分“等级”可能比较难。因为这种人往往在对方尚未把他当朋友时,早已投入感情;而且把朋友分等级,他也会觉得有罪恶感。不过,任何事情都要经过学习的过程,一旦养成这种习惯,在交友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把朋友分成等级了。
给朋友分等级,也可简单地分为“可深交级”和“不可深交级”。可深交的,可以和他分享我们的一切;不可深交的,维持基本的礼貌就可以了。这就好比有人来到我们家中,真正的客人请进客厅,推销员之类的在门口应付一下就可以了。
另外,也要根据对方的特性调整和他们交往的方式。但有一个前提必须记住,不管对方智慧多高或多有钱,一定要是个“好人”才可深交,也就是说,对方和我们做朋友的动机必须是纯正的。
5.不要过分依赖朋友
朋友之间的交往不可超越本分,更不可过分依赖,这是交友起码的原则。
朋友之间必然会有某种程度上的控制和依赖,这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能过分,否则就很可能导致朋友间关系恶化乃至破裂。
朋友并非父母,他们没有义务帮助你,他们可以给你支持,但不可能包办代替,你必须清楚,朋友的帮助只不过是基于你们的友情而已。因此,对朋友过分地控制和依赖会损害你和朋友的关系。
如果你事事游移不定,老是向朋友询问,就会使你受到朋友某些错误的意见的影响。为此,你应该立刻决定,摆脱对朋友的依赖。有的人恰恰相反,他们盛气凌人,在与朋友的交往中,总喜欢指手划脚,不管朋友的想法如何,都要求朋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这种做法同样会为友谊的发展埋下不祥的种子。
朋友之间的交往不可超越本分,这是交友起码的原则。
可以说朋友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事业上也是很重要的一环。《说文》中就讲得很明白:“朋友,就是感情的象征。志同道合的就可以结为朋友。”朋友关系是平等的,切不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
卡罗琳,是一位有三个孩子的年轻母亲,她有这样一个“女主人”式的朋友。新搬进这一居民区,卡罗琳急于找朋友,这时,莉拉进入了她的生活,像只母鸡似地把卡罗琳呵护在翅膀下。不久后,卡罗琳发现,莉拉不仅是只母鸡,还是个大王,她是位社会团体的总裁,整个团体是由她的朋友和她们的丈夫们组成的。“起初我挺喜欢她,”卡罗琳说,“我是她的特别好友,她要我干啥,我就干啥。有时我感到似乎受她的压制,但我不知该怎么办,因为我的确喜欢她,希望与她保持朋友关系,但我逐步不喜欢只是听从她了。”卡罗琳意识到,如果她真想与莉拉或任何人交朋友的话,她应该学会与朋友平等相处,有往有来,互相帮助。也就是说要弄清自己必须干什么,并把它付诸实施。
如果你想对朋友说,“你应该”、“你不应该”、“你最好”、“你必须”,那么你无疑是想控制朋友的生活,这种做法,一定会使朋友感到很不愉快,很有压抑感。
如果你是被控制者,不要认为有人为你操心一切是再好不过的事,控制你的朋友绝不是真正的朋友。把自己从朋友的“统治”下解放出来,与朋友平等相处,这才是真正的交友之道。
交际时,我们必须对朋友的人格独立、人身自由、行动自主给予足够的尊重,彼此相互的行为协调、关系密切的程度应由双方的意愿以及交往的实际决定,不能不顾实际、强求一致。那样只会适得其反,损害友情,失去朋友。
人们往往因为别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应对态度与己不同而排斥对方,其实,我们不可能要求别人在生活各个方面和自己一样,或是事事如己愿。要做到不苛求朋友,我们须做到以下几点。
不强求心意相通
同心同德,无疑是理想的交际境界。然而,朋友遍天下者,同心者有几人?交际关系的纵横交错,个人经历、地位的不尽相同,情感世界的纷繁复杂及个人的价值取向的不同,决定了彼此间心理上也会存在着很多差异。朋友间立场、观点的不同,情、利、义的不一致是正常的,应该予以理解、包容。
不强求志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