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 > 第二章 尊重孩子他会更信任和听话(第2页)

第二章 尊重孩子他会更信任和听话(第2页)

【案例回放】

最近,童童妈妈发现童童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了,这本该是好事一桩。不过,在童童妈的眼里,这好事可就有点令人头痛了。小家伙总是跟妈妈对抗,你要他睡觉,他非要出去玩,你要他吃饭,他非要玩玩具,来软的,他顽皮地对抗,来硬的,他委屈地哭闹。于是,数不清的冲突充斥着每天的日子,童童妈可真是头都大了,就算脾气再好,也经不住如此折腾啊!

终于有一天,童童妈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在童童再次“胡闹”的时候,她对着童童吼了起来。第一次看到妈妈这样,童童吓坏了,先是呆了一会儿,接着极其伤心地哭了起来。看到童童如此伤心,妈妈后悔极了。

想到自己的“暴力”行为,童童妈后悔不已,发誓从此以后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绝对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从此以后,童童妈果然“痛改前非”,对童童显示出了极大的耐心,而童童似乎变本加厉地想“折磨”妈妈,常常故意跟妈妈对着干。尽管童童妈有时候内心十分烦躁,甚至有大发脾气的冲动,但她总是很顽强地克制着自己,力图向童童展示一个完美的好妈妈形象,用尽所有机会和童童进行交流。

【妈妈这样做】

其实,妈妈也有犯错误的时候,妈妈犯错了也要实话实说。如果能对孩子说一声对不起,妈妈错怪你了。这样的话,孩子是会非常感动的。有的时候,妈妈老是放不下架子,觉得自己是大人了,怎么可以随便向孩子说对不起呢?可是,真正和谐的亲子关系不就应该坦诚相对,平等对待的么?如果妈妈真的按照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来要求自己,那你们之间就不仅仅只是亲子关系了,还多了一层朋友关系,有来有往,谁做的不对,谁就认错。这样,反而显得妈妈很光明磊落,在孩子眼中也很有分量。所以,在这里给犯错的妈妈们的建议就是:

(1)敢于向孩子道歉。

妈妈要把自己当成是与孩子平等的人,在犯了错后,要学会向孩子孩子道歉。有关教育专家提到:当妈妈发现自己对孩子的态度过分气愤、严厉时,或者从孩子的言行中,明显感觉到他自尊心受伤时,就该向孩子道歉,抚平孩子的心灵创伤。敢于向孩子道歉的妈妈不仅不会失去威信,而且还会获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而且,孩子是喜欢敢于道歉的妈妈,他们会把妈妈当成知心朋友一样看待,愿意听妈妈的教导,努力做的让父母满意!

家庭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妈妈与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妈妈都要求孩子承认错误;当妈妈错怪孩子的时候.为什么就不能向孩子道歉呢?

妈妈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表明妈妈赏识和尊重孩子,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原则,而且能让孩子对妈妈产生由衷的敬意,这样妈妈作为家长的威信才会真正树立起来,亲子关系也会进一步融洽。

当妈妈向孩子道歉时,一定要保持诚恳的态度,用温柔、关怀的眼神面对孩子,坦诚地和孩子进行沟通,同时,可以温柔地摸摸他们的头或给予他们一个拥抱。妈妈的道歉必然让孩子感动,从而建立良好的亲予关系。

不要在发脾气的同时给孩子道歉,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地接受你的道歉。不要轻易地因为孩子情绪的波动或者生气而给孩子道歉,不能为了取悦孩子而没有原则地自我否定,如果这样,会让妈妈的威信丧失,在孩子面前显得无能为力。

(2)妈妈要敢于自我反省。

大部分的妈妈习惯于这样说,“我辛辛苦苦地工作,还不是为了孩子,这个没良心的,每次考试总是不好,我说他几句就跟我急。”“为了孩子,让我做什么都愿意,但是,孩子就是不领情呀!“养个孩子花了我一生的心血,孩子还不听话,真是让人伤心!”

事实上,教育与被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妈妈在教育孩子同时,自己也在获得快乐,获得成长。许多妈妈在孩子身上找到了童年的快乐,心态变得更豁达,更乐观,做事更有目标。因此,如果妈妈能够多从自己身上找找问题,亲子沟通就会简单得多。

只要妈妈善于自己反省,孩子也会学着妈妈的样子自我反省,如果双方都善于从自己的身上找缺点,那么沟通就会变得更加的简单!

(3)给孩子写封道歉信。

如果你觉得很难当面向孩子道歉,那么,不妨试试给孩子写一封道歉信。给孩子写道歉信更能够体现出妈妈的情感,让孩子更加感动。有些孩子甚至会把这封信珍藏起来,作为妈妈给自己的礼物。

《中国青年报》曾经刊登过一封母亲的道歉信。

母亲不让女儿看电视,母女之间发生了口角,女儿在盛怒之下对母亲说:“我讨厌你!”母亲感到非常震惊,同时,她深深地反思自己的言行,并给女儿写了一封表示道歉的信。她在信中说:“虽然我很多时候是在你犯错误时批评你,但我同时也在犯着错误:态度粗暴,过度指责,方法简单……女儿,如果我伤害了你的自尊,请你原谅我。如果我学会了尊重你,请你接纳我做你的朋友。我希望在你我之间,先建立信任,再加强沟通,在选择做家长还是做朋友的问题上,我永远都愿意选择做你的朋友。”晚上,女儿就面带愧色的对妈妈说,妈妈,其实我是最爱你的。

其实,向孩子道歉并不是一件丢脸的事情,相反,这正表现了妈妈的一种豁达,而豁达正是沟通的一种润滑剂。而且这样做,也可以为孩子提供人生的指导,实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3.不要忘记尊重孩子:“妈妈,不要偷看我的日记哦”

日本教育家多湖辉说过:“本来亲子关系有如胶着的战争状态,其中一方攻打,另一方就反击;一方撤退,另一方则又进攻。纵然这是无意识的,但孩子多能敏锐观察到妈妈的心理,有时威胁,有时撒娇,假如妈妈的作战态度略微松懈,孩子就会立刻占上风。基于上述理由,父母必须有心理作战的准备,就是视孩子有独立的个性,由此考虑孩子的心理。”而希望获得尊重就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求。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尊重,孩子也是如此。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应当像尊敬上帝一样地尊敬孩子。”

美国总统林肯说过:“首先尊重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一条恒久不变的做人法则。对于妈妈来说,想要得到孩子的尊重,首先也要尊重孩子。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个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类心灵的每一个领域里成为主宰者,不能在活动和成就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如果他没有感到自己作为一个创造者的自尊感;如果他不能自豪地抬起头来走路,那么个性就是不可思议的。”

对于妈妈来说,和孩子良好的亲子关系无不是妈妈们的追求。毕竟好的关系胜过好的教育,培育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真谛。要培植良好的亲子关系,就要从自身出发,改变观念,调整位置。很多妈妈都走进了一个误区,孩子的所有都要去掌控!其实应该学会做孩子的“律师”,千万不可做孩子的“法官”。

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要对孩子施加影响与教育,不了解其内心世界是无从谈起的。而要了解孩子,第一要诀就是要呵护孩子的自尊,维护孩子的权利,成为孩子值得信赖与尊敬的朋友。优秀的“律师”总是能从自己的当事人角度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为惟一宗旨,这样才能打好“官司”。所以,要积极影响孩子,就要先当孩子的“律师”。

而且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你与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但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妈妈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态度。而孩子常常有对此非常敏感,如此一来就很容易产生矛盾。

【案例回放】

刘佳今年上五年级了,而且还养成了写日记的好习惯。不用老师、妈妈督促,每天按时写。一天,她正在房间里写日记.听到有人敲门。“是谁?”“是妈妈,我可以进来吗?”“请进!”刘佳一边答应,一边把日记本合起来。

原来妈妈是给他送牛奶来了。“又在写日记啊?”妈妈问道。

“是啊,你可不能偷看哦!”刘佳娇嗔地“警告”妈妈。

“好,妈妈不看。其实妈妈小时候也像你一样。不光要写日记。还要拿个小锁把日记锁住,生怕别人偷看了我的日记。”妈妈一边抚摸着刘佳的头发,一边说道。

“那有人偷看过你的日记吗?”刘佳好奇地问妈妈。

“没有,他们看我日记上有锁,就知道我不希望他们看我的日记。也就不看了。想想那时候挺好玩的,一把小锁。仿佛锁住了自己的快乐,呵呵。”妈妈笑着对刘佳说。

“我的日记里也有好多快乐。”刘佳对妈妈说。“我知道,其实妈妈很希望能分享你的快乐,也包括忧愁,不过妈妈会尊重你的意愿,不会偷看你的日记的!”妈妈真诚地说。“既然妈妈这么说,我倒愿意和你一起分享我的日记了。”

【妈妈这样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