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链接
本田的独辟蹊径,实现市场的“无中生有”
1960年以前,美国摩托车市场被英国BSA公司、美国诺顿公司等几大巨头垄断。在小型摩托车市场上,美国产库什曼摩托车占市场总份额的85%,这种摩托车曾经是“二战”
期间的战时用车。当时,美国摩托车市场的规模并不大,骑行的人主要是军人、警察、摩托车爱好者,以及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青年。从市场调研和咨询建议的角度来说,美国的摩托车市场实在没有什么可投资的价值。
然而,有一家公司却偏偏认准了别人都不太看好的美国摩托车市场,它就是日本的本田公司。在消费者定位上,他们考虑的并不是那些已经拥有摩托车的人,而是那些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买摩托车的人。针对这一定位,本田开始了设计研发的工作。之后,他们就在美国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产品:一种体积小、重量轻的小型摩托车。
没想到,本田的这一战略竟像美梦一样成真了,它打开了美国的摩托车新市场,打响了自己的品牌。之后,川崎、雅马哈、哈雷等公司相继看上了这一领域,纷纷加入竞争的行列,并投入了大量的营销费用,但最终还是没能胜过本田。因为,本田通过细分市场的策略,打开了新的蓝海,创造了很高的经济壁垒和品牌认知壁垒,后来在同质化产品大量涌出的时期,它又以优越的成本优势超越了其他竞争对手。
打开蓝海市场的开拓者,不但能够占据消费者心目中第一的位置,还很容易成为行业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苹果公司就是采用蓝海战略的一个典型代表,它曾经是一家PC(个人计算机)厂商,通过一系列的蓝海战略行动,以一个市场新入者的身份推出了iPod、iPhone、iPad等产品,让在红海市场中遥遥领先的索尼、诺基亚都屈居它之后。苹果不仅实现了自身的盈利,还让日渐衰落的消费电子行业重新崛起。
蓝海战略的开发时间比较长,投入也大,且有迅速变红的不确定性。为此,有一些管理者认为,它是类似“梦”一样的幻想,让人充满希望,可执行起来太过冒险。这样的案例,在现实中也是存在的,比如共享经济的最早实践者SnapGoods。这家网站成立于2009年,它把租赁者和物品所有者联系起来,并为交易提供完全担保。由于该网站共享的多是一些日用品,交易双方需要邮寄、归还物品,过程并不比线下租赁或购买新产品便捷,因而SnapGoods从成立之初,经营状况就不太理想,最后沦为共享经济这片蓝海的失败者。
是不是非要在红海战略和蓝海战略中二选其一呢?
W。钱·金认为,这是许多人在认知上犯的基础性错误。
在目前的新商业环境下,两者配合、唇齿相依也是可行的。
红海可为当前的现金流作出贡献,而蓝海是未来获利性增长的来源。企业不妨这样考虑:一方面用红海战略的方法和工具,在现有市场竞争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资源、增加现金流;另一方面用蓝海战略的方法和工具,开创新的市场空间。
然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有些企业管理者因自身的经验背景和既有知识,经常以旧的概念来解读蓝海战略,比如将其与开发新技术等同,或是把蓝海战略和差异化战略等同,抑或认为蓝海的开创者必须是市场的先入者,等等。实际上,真正践行蓝海战略的基石是“价值创新”,既要压低成本,也要提升买方所获得的价值。
雷克萨斯这一品牌刚刚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时,一旦汽车出现了故障,厂商就会派直升机送专业人员到现场解决问题。雷克萨斯的产品在定价方面比其他汽车奢侈品牌要低,但所提供的服务却更胜一筹,这大大提升了客户价值。
仅仅十几年的时间,雷克萨斯在北美地区的销量就超过了奔驰和宝马。
相比之下,在全球新经济形势和商业环境下,中国企业的管理者有不可置疑的行动力,但在战略方面还存在欠缺,特别是不太擅长利用价值创新。如果企业能够找到自身价值创新的正确道路,把胆识和战略相结合,必然能够开拓出具有可持续性的蓝海创新市场。
商业模式是企业竞争的最高形态
彼得·德鲁克说:“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
不管是传统企业还是创业型企业,在转型之际都必须重新梳理自己的商业模式,用方法论为公司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如我们是怎样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这些问题都需要重新梳理并弄清楚,让企业管理者对公司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了解各方面的关系。
当前,有不少企业建立了自己的商业模式,确定了战略目标,可到了执行时却发现,一切都是纸上谈兵,难以落地。原因很简单,只有目标,没有路径,更没有资源和运营体系的支持,许多事情就只是一个想法。这样的战略地图只能用来看,无法用来打仗。
那么,究竟什么是商业模式呢?我们有必要就这个问题深入并清晰地探讨一番。
首先,商业模式是一套商业逻辑,也就是按照什么样的逻辑思维来为用户创造价值,从始至终都要秉持这一逻辑。
这对不少国内企业来说是很难的,长期以来,不少企业都本着“差不多”的标准来行事,不重视精益求精。正因为此,我们现在才着重强调“工匠精神”,追求极致,这对于转型中的企业而言极具挑战性。
其次,商业模式是以“利他”思维为起点的商业活动,要么帮助用户降低痛苦指数,要么帮助用户提升幸福指数。
关于“利他”的意义,我们已经谈过许多,它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也是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再次,商业模式是一套系统的方法论,一旦在某个点上获得了成功,便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去复制这种成功。这就需要企业根据最终的目标来配置各种资源,搭建起一个以市场为导向的组织,而不是哪儿疼治哪儿的短期计划。
商业模式的创新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如果企业管理者不懂得在商业模式上做文章,必然会事倍功半。那么,如何来梳理和重塑企业的商业模式呢?
·价值创造——在产品和服务上,企业要力求创造差异性和竞争力
有些企业自认为设计生产和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很好,却不被市场认可和接受,原因就是客户根本没有这方面的需求。有些产品存在市场需求,但同质化太严重了,推出这样的产品很快就会丧失竞争优势。面对更新迭代速度的加快,企业一定要保证品质,并进行不断的测试调整,力求推出的产品和服务有差异性和竞争力。
·价值传递——在营销和渠道上,企业要用恰当的方式影响消费者
在营销方面,企业必须弄清楚几个问题:目标客户群是谁?他们平时了解信息的方式是什么?通过哪些渠道去影响他们?哪个渠道的效果好、性价比高?
在宣传方面,不少企业认为传统媒体即将消亡,并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互联网媒体。新旧媒体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只要能把信息传播到对它感兴趣的人群里,它就能发挥出应有的效用。比如,2012年“褚橙”这一品牌的冰糖橙风靡全国,它就是通过传统媒体报纸推向市场的。该品牌的策划人胡海清坦言,企业家和“褚橙”所倡导的价值观精神能够产生共鸣——人生总有起落,精神终可传承。“褚橙”的种植者褚时健,也是这些企业家的精神榜样。因此,“褚橙”
就将目标消费群锁定为企业家群体,并选择《经济观察时报》和《中国企业家》杂志作为主要的宣传阵地,因为这些都是企业家们钟爱的媒体。
渠道也是一样,不管选择线下还是线上,都是有利有弊的,不存在绝对的好与坏,关键在于场景。企业需要考虑的是,哪一种渠道能够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取竞争优势。如今,电商运营的成本也在逐渐增加,虽然省去了门店的费用,可营销、仓储、物流的成本投入并不少。马云也说过,新零售时代,纯电商必死。未来的趋势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物流的本质就是消灭库存。
·价值支持——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制度流程,要能够提升企业整体运行的效率
企业在商场中应战,少不了人力、物力、财力、技术、品牌等资源,如果没有资源的话,很难把产品交付给用户。
组织架构的意义在于,运用一种较好的方式把资源高效地利用起来。比如,你可以选择雇佣制,也可以选择合伙制;组织结构可以是网状、金字塔式,也可以是矩阵式。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情况都不一样,关键看效率高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