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关于女书的起源,目前所知的内容非
年
常有限。有关女书形成的文献也很罕见,迄
今所能见到的确切文字,最早仅见于民国
二十年(1931年)七月,和济印刷公司刊印
的《湖南各县调查笔记》上册“花山条”一
则:“(永明县)花山,在层山岭之麓。石
玲珑若花然。相传唐时,谭姓姊妹,学佛修
真,入山采药,相与坐化于此,土人于山颠
立庙祀之(原注:今称花山庙)。石既罗列
有致,加崇林美荫,磴道缘石罅以出,升降
忘劳。每岁五月,各乡妇女焚香膜拜,持歌
扇同声高唱,以追悼之。其歌扇所书蝇头细
164字,似蒙古文。全县男子能识此种字者,余
未之见。”这本书是民国期间湖南为自治,
进行全省普查,各县调查员收集本地风俗撰写而成。到目前为止,其他史志文献、出土考古都没有记载。
神台买书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有一家父女三人采药路过“花山”,两个女儿再也无法前行,坐在地上石化了,老人也因劳累而凝固成
石。后来人们发现在这里祈福能够消灾去病,因此便为他们父女建庙进行祭祀。乡邻们生病,或者小媳妇不能孕育,都到庙里祭拜,非常灵验。一传十,十传百,附近乡村的的人都来祭祀求福,而且大多为女性。神台上有绣花小红鞋,没有小孩的拿一只回去照样做一双,拿一双回去就做两双。做了鞋就会有小孩,生了小孩再把鞋送回庙里。神台上还有女书。烧过香,化过纸就可以拿一本回去看读(叫“花钱买书”),读过后可以拿来换。最早的神台女书不是用笔写的,而是用丝线绣在绸子上,一卷一卷的。特别是十五六岁的女孩子,拿了女书回去要照抄一份,跟年纪大的妇女学习读写。以后可以用女书把自己的心里话表达出来,悄悄送到神台上,让别人去读、去写。就这样一代代的传了下来。
女书的特点
女书作为一种特殊的女性文学,在表现技巧上也具有鲜明的女性特点。女书作品中大量运用了对女性自身的比喻和顶针手法。另外,女书的主人还大量地是将自己以及有关的事物比做“花”。女书中常用的顶针技巧:景物起兴,上下句尾顶头、头承尾。
传承方式
女书在当地传习有几种情况:一是家传式,家庭内长辈女性教晚辈女孩;二是私塾式,花钱向水平较高的专职妇女学习女书;三是歌堂式,妇女在读纸、读扇中互教互学,四是自学式,利用赠送得来的或买来、借来的女书,照样抄写自学。因为当地妇女几乎人人会唱女书歌,因此自学起来比较容易。
女书载体形式主要有:纸质布面手抄本、纸片、扇面、布帕、花带等。
青林寺谜语是青林寺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保存和流传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是祖国民间文学园地中一支绚丽多姿的艺术奇葩。2001年7月,湖北省文联将青林寺村命名为“湖北省青林寺谜语村”,2003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谜语村”。
青林寺村位于历史悠久、地理环境独特的湖北省宜昌市宜都高坝洲境内。青林寺村民对谜语十分钟爱,随时实地都能制作谜语,进行猜谜活动。2001年7月,湖北省文联在组织专家、学者反复论证后,将青
林寺村命名为“湖北省青林寺谜语村”,2002年被湖北省文化厅授予“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3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谜语村”。
166
历史传说青林寺村因青林寺而得名。此寺庙初建于盛唐时期,扩建于明朝中叶,后毁于文革期间。相传在唐代,一天,一名香客走进该寺。该寺主持梦圆和尚请求对方为大雄宝殿题字。来人称,你又不知道我是谁,凭什么给你题字呢?梦圆和尚要与来人猜谜语,如果对了,就请留下墨宝。随后,梦圆和尚又说:“开天冬夏连春秋,一年四季季无头。人活百岁不足奇,而今均已九十九。”话音刚落,来人朗声大笑,当即题写“大雄宝殿”四字,并落款“季无头、九十九书”。原来,来人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而梦圆和尚的谜语,谜底就是“李白”。从此之后,这里的村民就爱上了猜谜语。
历史溯源
人类早期活动遗迹“长阳人”遗址,距青林寺村仅40余公里;紧邻红花套城背溪新石器时代遗址,已有7500多年历史,均是中华民族早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悠久的文化背景和特殊的地理条件,造就了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特有的文化氛围,积淀了数量可观的民间文学资料。伴随着人们的生活与劳作,一批诙谐、幽默、睿智的民间谜语、谜歌、谚语、故事、笑话、歇后语等,在青林寺一带广泛流传,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青林寺人的加工创造,变得更加丰满。在诸多民间艺术形式中,尤以谜语文化最活跃,也最受群众喜爱。可以说,在青林寺,几乎每一个人都是一位出色的民间艺术家,白发苍苍的老者喜之,略带野性的村姑爱之,憨态可掬的儿童诵之,全村上下,无论男女老幼,均是射覆好手,或喻物、或抒情、或写意;或田边、或地头、或闲聊,一射一猜,有板有眼,射者尽施手段,猜者各领风骚。
文化特点
乡土气息浓郁,当地的自然资源,气候物产、风尚习俗,村民生活劳作方式及器具等,都透过谜面与谜底表现得鲜活生动;青林寺谜语数量多,约有5000则,品类繁多,物谜、事谜、字谜都有;青林寺谜歌全国少有;谜语朴实无华,集娱乐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犹如田野里的一股清风。
传承价值
青林寺谜语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对研究我国民间文学、民俗学、方志学等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中有许多反映旧时代的事谜和物谜,不但从深度上揭示了这个峡江村落的历史演进和历史渊源,更从广度上折射出青林寺农民文化知识的提升及科学意识的闪光。乡民们在制谜实践中,把自己的道德要求和做人标准融入谜语,体现了人们的精神风貌。在青林寺,人们通过猜谜活动学习知识,认识世界。谜语已经成为激发孩子们识字兴趣的重要手段,村小学也开设了专门的制谜课程。蔚然成风的猜谜活动对开启心智,加强文化熏陶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一年的第一天为阴历年,俗称“过年”。2006年,“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是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中国56
个民族中历史上有39个民族将春节确定为传
大统节日,它是中国各种民俗活动的集合,也
中是中国多个民族的共同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