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不得不说赈灾是个技术活。
如何把赈灾的公款落实到位,非常考验封建时期的官员。
国家富裕还好说,就怕遇到个穷的。
遇到个穷的也就算了,更怕遇到个穷的,手底下的官员还贪的。
即便是和珅在官场上都有三不贪,科举的钱不贪、赈灾的钱不贪、办不成事不贪。
然而遍地腐烂的大晟王朝,可能连和珅这样大贪官的觉悟都没有。
陆成安实在是不看好正英帝亲自钦点的官员能不能恪尽职守,在他来看,与其让官员主管此事,还不如请任何一个皇女主持赈灾。
至少皇女们是不会在赈灾钱上有所马虎的。
怀着沉重的心情,陆成安和张海京一道回到了杭州,等待着陛下的圣旨就位。
在职责上,陆成安已经是把自己应做的事情全部都做了,然而再想要私自赈灾,就属于僭越之事了。
毕竟陛下都没指派人手,你一个其他职务的官员过来插手此事,那你是要收买人心图谋不轨吗?
而刚回到杭州没几天,正英帝的圣旨就落实了下来,此次旱情,就由汉王担当赈灾的主官。
陆成安心里是缓了一口气,汉王当赈灾的主官,就依照汉王的能力而言,顺利有序地完成赈灾项目是很容易的。
但这个时候,很封建迷信。
汉王有旱王的谐音,若是过程中出现了一丝丝不对的地方,或许就会引发问题。
当然,在这份圣旨内,还有褒奖陆成安主动进言,提前告诫朝廷旱情的进谏之赏。
可惜实质的奖励是没有的,还得等赈灾以后,陆成安在这件事情上的整体评价才能有所封赏。
但陆成安被单独拎出来,就有些被架在火堆上烤了。
多地的官员瞅着黄河水清,纷纷报喜。
唯独陆成安是跑了数个地方,一直报忧报到了上达天听的地步,与这些官员形成了截然相反的立场。
这不管怎么说都会被人记恨在心。
陆成安感慨了一下,心想着甭说当张居正这样手握重权还能办事的千古名相,就是当个海瑞,这难度也是摆在这里的。
然而,陆成安已经是被很多人给当成了扫把星。
先前倭寇入境,肆虐整个东南的时候,官场就迎来了第一次的大洗牌。
拥立派的核心人物长孙明‘被迫’承担责任,正英帝将责任甩在了他的头上,顺手落马了十余位南方的本土官员。
好巧不巧的是,在这一次动荡中,陆成安却是唯一一个既得利益者,而且正好是最重要的导火线。
别人都在犯错,出事,推诿责任。
陆成安却是唯一一个能给正英帝带来正面影响和好消息的人。
这次事件结束,长孙明在正英帝这边下放,绝对说得上是一件划时代的政治事件。
也算是正英帝对拥立派手握重权的大臣一次沉重的打击。
就这一次事件,其实就已经能摆入大晟王朝的史册中进行记载。
其政治格局之洗牌,其朝廷换血的档次,也足以说得上是十年间最大的规模。
这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种机遇。
陆成安这样的‘后浪’,就靠着这次机会,成功从说话根本没人听的屁大点官员在地位上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