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天府一处闲居。
“父亲,林尚书他们请你相赴文会。”长孙瑰恭恭敬敬地端茶拱手道。
“哪个林尚书?”长孙明一时没有想起来。
“林宗盛。”长孙瑰回答道。
“什么文会?”长孙明又问了一句。
这所谓的文会,长孙明是没有兴趣的,很多时候,都是一些仕途无望,相互吹捧自诩为文人骚客的人用以扬名所办。
但总不能上来就如此扫了面子。
不过,说句狂妄的话,这等文会,本身是没有半点价值的,可如果他长孙明去了,那么这文会的价值就要翻上一番。
“谈古论今,治国论策的文会。”长孙瑰答道。
长孙明微微眯了眯眼睛,“林宗盛姑且算是我半个学生,就给他一个薄面吧。”
“瑰儿,我听说先前有个杭州送来的急奏,先要到应天府来,再送去天京府,你可知道里面说了什么。”
长孙瑰听了以后,陷入了回忆之中,追思之下,立刻说道:“听说就是一封让朝廷注意旱灾的奏疏,与以往那些提醒朝廷防灾防难的,没有太多不同的地方。”
往常也有很多类似提醒朝廷防灾的奏疏,但很多都是面子工程,为了表露当地父母官高度关注民情,陛下体贴百姓生活的表面功夫。
而大部分的时候,都不会出现灾祸。
所以没人会太在意此事。
“相台。。。杭州府明威将军领镇海总督守备陆成安来应天府了。”
一个侍卫忽然进来提醒道,打断了两人的对话。
长孙明眯了眯眼睛,“速速备驾,本相要去应天府衙门。”
“父亲,一个区区明威将军来衙门,何必要惊动您?”长孙瑰听了讶然而问。
“区区一个明威将军?”长孙明挥挥手,示意侍卫出去,在屏风的遮掩下,他反问道:“若是寻常人,早已在南北榜案之下再难起复。”
“饶是江淮名家张海京的儿子,都不敢在此刻轻易露头,染上这官场气,生怕被人以此抓了把柄,再难有仕途之上的机会。”长孙明冷笑一声。
“若有真才实学,怎么会去顾虑此事?”长孙瑰心有疑惑,当即问道。
“官场之上,谁管你有没有真才实学,我提出一个政令,他提出与我相悖的政令,那就是我和他的局。”
“天子难道会看谁的政令更好。。。然后再用谁的政令吗?任何提出的政策,在没有实行之前,谁都看不出来这个政策的好坏优劣。”
“所以选择谁的政令,就要看谁的能耐更大,谁的能量更大。”
“我就要不惜一切办法来攻击我的对手,只要他倒台了,陛下就只能用我的法门行事了。”
“纵观天下官员,谁不爱惜自己的羽毛,你听说过哪个声名在外的巨贪,可以当上丞相的?”
“只要是没倒台的,那都是干净的。”
“而张海京的儿子不管有没有真才实学,陷入南北榜案。。。他的身上就有了污点,极易被人抓来作为把柄,事后他在官场上说什么,谁都能拿这个痛处来打他,那么他说的话,如何服众?”
长孙明叹了一口气道:“张海京守着他儿子。。。不让他出仕为官,何尝不是一种明哲保身?”
“而这件事是要时间来沉淀的,往后最好再立个功,没人会记一辈子。”
“可这姓陆的不同。”长孙明踱了几步说道:“他卷入了南北榜案,又无家中长辈担保,孑然一身之下,是被迫就任了杭州的千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