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做人的人 > 第一章 做人要学会转弯(第2页)

第一章 做人要学会转弯(第2页)

激活死脑筋:

在现实中,许多人习惯了往昔的生活方式,没有认识到创新的可贵,正因为这样,我们也失去了出类拔萃的机会。有人说,创新者头上有一片自己的蓝天,这话没错,因此,让我们摆脱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思想,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吧!!

变法宜矣

有一种人,他们死死抱住以前的规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在他们眼里世界是静止的,至少变得没有那么快。他们顽固地认为:“这个方法5年前有效,现在当然还有用。”

商鞅提倡变法时,朝廷大臣甘龙反对说:“古代圣人都是不改变民俗而教导他们,智慧的君主也是不变换法令而治理国家,这样不必花费很大的气力就能成功。按照旧的法令办事,官吏熟悉,百姓也习惯,何必搞什么变法呢?”

商鞅反驳说:“平常的人安于老一套习惯,死读书的人沉溺于往日的见闻,靠这两种人做官守法还是可以的,但不能与他们谈日论变法革新的道理,因为他们的思想太保守了。三代不同礼而称王天下,五代不同法而成就霸业,从古到今哪有不变化的道理呢?贤者智人从来都是作法更礼,而愚人不肖者不明变通。才阻挠限制变法!”

大夫杜挚讲不出多少道理,竟一口咬定说:“反正效法古人是无罪的,遵循古礼是不会犯错误的!”对此,商鞍针锋相对地说:“治理国家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更没有一套固定的办法。商汤和周武都没有效法古制,他们却得了天下;夏桀和殷纣没有改变礼法,他们却相继灭亡了。所以说,违反古例不一定错,遵循古法也不一定对!”

秦孝公听后觉得有理有据,便坚决地支持他变法革新。

经过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成为七国之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激活死脑筋:

平庸的人,总喜欢跟在人后亦步亦趋。但世界上最需要的,却是那些有创造力的人,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够离开走熟了的途径,闯入新境界。

法无定法

《易经》说:“依附小子,失去丈夫。”

沈括于《梦溪笔谈》中记载了这样一个寓言故事:一个人碰到强盗,双方打斗起来。那个人的长矛和强盗的刀子刚碰到一起,强盗突然把事先含在嘴里的凉水向那人脸上喷了过去,那人心一惊,在这个千钧一发时刻,强盗的刀尖已捅进那人的胸腔。后来,那个受伤未死的人出门,又一次遇到强盗。这个强盗曾听说过以前强盗获胜的事迹,于是也采用相同的办法,但是这次那个人早已经清楚强盗的雕虫小技。强盗虽然把含水的招术学得炉火纯青,但是当他口中的凉水刚喷出来,那个人的的长矛早已经刺穿了他的喉咙。

作者最后写道:强盗的花招像已经用过了的草狗,它的秘密已经泄露。依仗着它取得胜利而失去戒备,最终反而受到它的祸害。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老办法不是在每个时候都能使用得上的。我们做事取胜的办法不能一成不变,即便过去多么奏效的办法,也不能永远使用,必然随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机密一旦泄露,就没有一点用处,相反还会成为致命伤。事物无不在一定的条件向反面转化,一次胜利,不等于永远胜利。如果一味因循守旧,反会得到相反的效果。

战国时候,齐将田单以火牛阵大败燕军,就是一个经典的战例。在唐朝时候,房珀想重演火牛阵,却落得笑柄。

安史之乱后,唐太子李亨逃出长安,在灵武即位,称肃宗。李亨经过一番努力后,聚集了一些人马,准备反攻,收复长安。

这时房珀便趁机献策,毛遂自荐,要求统帅大军收复京城。李亨以为他是个文武全才的人,就委任他为两京招讨使。房珀随即号令大军分兵三路,会攻长安。房珀经与亲信幕僚商议后,决定效法古制,以车战对敌。遂将征募来的两千辆牛车排列在中间,两翼用骑兵掩护,浩浩荡荡,向长安进发。一路上烟尘滚滚,旌旗蔽日,杀气腾腾,好不威风。

可是,这老牛拉破车的队伍在对敌作战时,能否发挥其功效呢?除房珀及其幕僚深信不疑而外,其余将领则无不摇头叹息。房珀亲自率领中军,并督促北军,进到咸阳北面的陈涛斜,即与叛军安守忠的骑兵相遇。

这时,房珀本想先稳住阵脚,调整一下队形,再出阵迎战,谁知道这老牛破车慢慢吞吞,很难调动。这边房珀为调整队形吵吵嚷嚷,越整越乱,急得满头大汗,毫无办法。那边安守忠一看对手竟如此用兵,真是喜出望外,忙令部队迅速转到上风的位置,收集柴草,一面乘风纵火,一面擂鼓呐喊。老黄牛哪里经过这种阵势,一见烈焰腾空,又听战鼓声响如雷,吓得四处乱跑。安守忠乘机追杀,唐军大败。房珀慌忙令南路军投入战斗。那些老牛同样经不起人喊马嘶和震耳欲聋的战鼓声,不战自乱,败下阵来。唐军尸横遍野,死伤四万余人。杨希文、刘贵哲投降了叛军,房珀领着几千残败人马向灵武逃去。

他苦思冥想悟出的火牛阵法,就这样被作为笑料录进史册。

前人的经验并不是不能应用,重要的是能否因时制宜,用得合适。

唐朝末年,裘甫起义军在剡(今浙江嵊县)境三溪(嵊县西南)设伏,采用的就是西汉名将韩信破齐时的办法。公元860年,唐将郑祗德带领大队人马向裘甫起义军进攻。在剡地接战中,裘甫依据敌众我寡的情况,认为不能与唐军死拼硬打,必须以智取胜。便决定利用有利地形仿效韩信破齐时的古法对付唐军。

裘甫让部队埋伏在三溪以南,派人于上游截断三溪的流水,又令少数部队在三溪以北布好阵势,迎击唐军。唐军倚仗人多势众,一见敌军列阵以待,就气势汹汹地猛冲过去。起义军放一阵箭,即向南退去。唐军以为起义军人少怯战,便在后边紧紧追赶。当前军进入起义军的埋伏圈,后军大队人马正在涉水之际,起义军在上游扒开了积水堰,霎时滚滚洪流冲将下来,唐军顿时乱作一团。起义军伏兵四起,撤退的队伍也立即回军掩杀。唐军走投无路,被起义军全部歼灭。

以上事例可以说明,前人的经验并非一定有用,也并非一定无用。关键在于审度当前时势,根据事情需要采用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前人的这些方法,原本也是根据时势事态需要设计的,后人怎么能拘泥于成法而不知变通呢?

激活死脑筋:

所以说,法无定法,解决问题的要点是从需要出发,随机应变。

为什么自己不主动

上帝是公平的,他赐予每个人以相同的机会遇。但是有的人成功了,一跃成为商业巨人、上层名流。而有的人终日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原因就在于有人抓住了机遇办成了事,有的人却让机会轻易溜走。

机会不是一种经过驯化的动物,它也有反咬一口的能力。一个发财的机会,处置得宜,则财源滚滚;处理失当,也可能使自己蒙受重大损失。这就是很多人在机会降临时却畏缩不前的原因。能否成为大商人,不仅是能力问题,也要看你有没有一决胜负的魄力。

李嘉诚年轻时,创办了一家小小的塑胶公司。经过几年辛苦打拼,他的公司在商场中争得了一席之地。李嘉诚并不以此为满足,他引弓待发,寻找出击机会。

有一次,他得到一个重要信息:七天后,北美一家大公司将派特使来香港考察,选择一家实力最强的塑胶花厂商作为长期合作伙伴。

李嘉诚当即召集公司干部开会,通报了这一信息。他说,这是一个天赐良机,谁抓住这个机会,谁就将在香港塑胶花行业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干部们纷纷表示,从工厂规模、技术设备、员工素质这三项主要指标来看,公司位居中游,与“实力最强”距之甚远,要想抓住这个机会,基本没戏。

李嘉诚说:“我请大家来,不是为了讨论香港塑胶花企业的排名。我想跟大家讨论的是:如何使本公司的实力在七日之内上升到全港第一,然后抓住这个机会?”

干部们始而惊讶,继而被这位年轻老板的决心所感染。他们开始改变思路,探讨达成这一目标的办法。大家争来议去,认为还是只能从厂房、设备、员工素质三个方面着手。但是,厂房可以租新的,装修要花大量时间;设备可以买新的,安装要花大量时间;员工可以招聘,培训要花大量时间。这几项工作,按正常速度,没半年拿不下来,如何能在七天之内搞定?再说,租厂房、购设备的钱从哪里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