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做人要懂的逻辑思维 > 第四章 做人要学会忍让(第1页)

第四章 做人要学会忍让(第1页)

忍是人生智慧中必不可少的,忍是一种涵养,一种美德。忍并不是怯弱的借口,而是强者的胸襟。只有忍才能积蓄力量,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只有忍才能退思吾身,完善自我,以德服人;只有忍才能顾全大局,使得事业顺利;只有忍才能与人为善,化解、消除各种矛盾和不利因素。纵观历史,凡成就大事者,凡功垂千古、名誉久传者,莫不都将“忍”字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

成功者的手杖

对众多企求建功立业的人来说,命运之神近乎于虐待狂,他狠心地将人们投入一条粗粝恐怖的生命畏途之中,去接受种种凡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在这漫长而艰难的跋涉中,许多人支持不住中途倒下了,只有极个别人受住这种炼狱般的考验,成功地到达目的地。他们成功的关键,是因为手中有一根百折不挠的手杖——忍。

“忍”是成事的至高境界,也是通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战国时的苏秦,是著名的纵横家。为了获取功名,起初用连横的主张去游说秦惠王,结果上了十次奏章也未被采纳。他的衣服破了,钱也用完了,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家。家里人都瞧不起他,甚至妻子都嘲笑他。但他没有灰心,连夜摆出几十个书箱,找到姜太公所写的谋略专著《阴符》,伏案攻读,困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经过一年的苦读,终于构思出一个改连横为合纵六国的谋略。

于是苏秦去赵国游说赵王,得到赵王的赏识,拜他为相。让他到六国相约合纵,拆散连横。这样,苏秦成了纵约长,佩六国相印,纵横捭阖,名震天下。

有关忍的例子,最广为人知,最被人称道的就是韩信的事迹了。

韩信年轻时很贫困,表面看来,他一无所长,家乡的人都看不起他。有一天,一群市井无赖拦住韩信,其中一个说:“如果你有胆量不怕死,就把我杀了;如果你怕死,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否则绝不和你甘休!”威猛高大的韩信强忍心中怒火,毅然当着众人的面从那人胯下钻了过去。为此,家乡的人更看不起他了,认为他不但无能,而且是个懦夫。

其实韩信并不是懦夫。他忍受那样大的屈辱,是因为他有远大的抱负,没有必要为了和那几个无赖斗气,而毁了自己的前程。后来韩信率领千军万马,逐鹿中原,所向披靡,战功赫赫,成为一代名将。他与部下谈起这件事时说:“难道那时我没胆量杀他吗?只是杀了他,我的一生就完了,因为那时能够忍耐,所以我才有今天的地位和成就。”

像这种“忍”,说起来容易,真要做到就太难了!古往今来,能忍胯下之辱的,也只有韩信一人,而另一个可与之相比的就是越王勾践。

在吴越战争中,越国首先战败,勾践作为人质被扣留在吴国,为了取得吴王夫差的信任,勾践忍受了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和屈辱。

有一次,吴王夫差病了,作为一国之君的勾践竟然去尝夫差的大便,还煞有介事地对吴王说:“人的粪便如果是香的,性命便有危险,如果是臭的,表示生理正常。吴王的粪便很臭,您的病很快就会好的。”果然不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深受感动,不久就把他放回国去了。

回国后,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使越国日益强盛,最后终于灭掉吴国,称霸诸侯。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能够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并不是仅凭自己过人的才貌所能做到的,而关键是她有一颗超出常人的坚忍之心。

正当她充满幻想,在少女编织梦想的年龄时,唐太宗驾崩,无辜的小姑娘被送入感业寺削发为尼,从五光十色的梦境堕入青灯古佛、清茶淡饭的冰窖,神佛佛力无边,无所不能,但那只是传说而已,它毕竟只是一尊泥塑,怎能倾听妙龄少女的心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怎一个愁字了得”?

五年,多少个寂寞、孤独、无助的日夜,武则天忍过来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武则天重逢高宗李治,旧情复燃,再度得宠。但是她只是先皇的一个宠妃,只是感业寺中的一个小尼姑,名不正、言不顺。传统势力根深蒂固,即使贵为皇帝也只能让心爱的人委屈求全,武则天过着“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躲躲闪闪的“情妇”生活。

纸终究包不住火,武则天与皇帝的这段“宫外恋”终于被皇后知道,女人的妒忌心并不亚于洪水猛兽,皇后以正宫之威要铲除小尼姑,小尼姑五年寺庙生活,没有学会佛经,却懂得了“圣经”,当皇后给了她左脸一巴掌后,她将右脸也送上了,仇人迷惑了,竟将情敌带入了宫门,武则天终于重返帝王之侧,再度为妃,名正言顺。

武则天心比天高,她怎能甘居人下,而且是如此狭隘、如此无能的皇后之下。入宫几个月后武则天生下一女,小公主顽皮可爱,甚得皇帝喜欢,武则天也视为掌上明珠,但为了在残酷的后宫斗争中取胜,武则天亲手掐死自己的女儿,然后嫁祸于皇后,铲除了心腹大患,终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而“母仪天下”。

“虎毒不食子”,亲手杀女儿泯灭天性,但是武则天又何尝愿意,母女连心,怎忍下手?但是“谁让你生在帝王家呢?”再苦,再痛也得忍。

皇后,并不是武则天的最终目标;皇帝,做个万民之主才是她的真正心愿。作为妻子,她常帮李治料理国事,熟悉朝政,朝野上下有自己的一股势力。此时的李治昏庸无能,全赖皇后,武则天完全可以自己登基称帝,但她更知“小不忍则乱大谋”,中国千年来男尊女卑,女子称帝统治男人在世人看来是逆天行事,轻举妄动只会招来杀身之祸,她必须忍,必须等待。

一忍便是二十八年,二十八年后六十七岁的武则天才登上天子宝座。

像这样的忍耐功夫,是多么到家;而忍耐后的蓄势一击,又有如雷霆万钧。

忍人之所不能忍,其实是一种试炼过程。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增益其所不能。”在重责大任或对等报偿尚未来临前,无论心志、筋骨、体肤、身、为,都得接受艰苦的试炼。

如果心志不坚、筋骨不壮、体肤不强、身无千锤、为无百炼,何能接掌大任?如果没有作出大的贡献,何来大的报偿。

当然,忍耐不是消极等待。在忍耐中作准备,才是积极的、能成大事立大业的忍耐。像苏秦、韩信受辱不忘读谋略之书;勾践受辱不忘东山再起;武则天受辱不忘谋取帝位,这才是大忍。

同时,忍耐、忍让也绝非懦弱、畏惧,相反,能忍人所不能忍,才是强中之强,方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这其实是深知事物“对立统一”辨证关系的极高心智。老子言:“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谗。”意思是说,知道什么是刚强,却安于柔弱的地位,方可立于不败之地。

战国时代,三家分晋是段有名的历史。当时,晋国最有势力的大夫实际有四家,最强大的是智伯瑶。他想独吞晋国,常显得非常跋扈。当时,赵襄子刚继父位,立足未稳,在宴请智伯瑶时,智伯瑶当其手下的面打了赵襄子,赵襄子隐忍不发。但后来当智伯瑶胁逼三家大夫供奉于他时,赵襄子却首先反对,在使智伯瑶的野心暴露之后,他联合其他二家大夫,灭掉了智伯瑶。

人生活在社会中,为了长远的利益,为了时势、情理的转换,必要的退让和忍耐决不是坏事。只有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对小节问题隐忍不计,不怨不怒、不躁不忧,造就一番大事业、大成就才是终极目标。

汉代的张良,曾被高祖刘邦称道。他赞誉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却能“决胜千里之外”。但是张良年轻时,曾有这样的故事:

一次,他漫游在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近,故意将鞋坠落桥下,然后,叫张良去捡。张良虽有些怨气,却没有发作,老老实实地下去捡起了鞋子。

老翁非但没有感谢,反叫张良给他穿上,张良知道他是故意刁难,但又容忍了,便跪着给老翁穿上了鞋子。

老翁看也没看张良,哈哈大笑,扬长而去。

张良恼怒是必然的,但望望背影,也只是摇头而已。谁知老翁又折回来了,说:“小子可教啊!五天后黎明在此等我。”

后张良得到老翁传授于他的兵书。正是依此兵法,张良学有所成,帮助刘邦成就了霸业。

张良之可教,在于其有温厚、富于忍从气度的优良品质。老翁之选择张良,实是考验了他为政的必备之德。如若张良换一态度,这故事将会改写,而张良最终也不过是个只会从事暗杀的韩国贵族后裔而已。

激活死脑筋:

当今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人,或许比比皆是。但不必为此怨天尤人,自暴自弃。学会忍耐吧!在忍耐之中,你应学会在别人的刁难中悟出原委,设法做出更大的贡献,准备更充沛的力量,在时机来临时,见机行事,迅速采取行动,一举奏功。

让一让,六尺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