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总是不断地累积着令自己烦恼的东西,比如名利、人际关系、事业、烦恼、郁闷、压力等等。这些东西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使我们失去了原本应该享受的乐趣,增添许多无谓的烦恼。其实,这是因为我们自己小肚鸡肠,脑筋转不过弯来,斤斤计较那些虚无的名利,而把所有的责任推到别人的身上。我们为什么不换个脑筋想想:如果我们自己足够优秀,别人还会对你冷眼潮讽吗?其实人生没有什么事情值得大惊小怪,更没有什么事情值得斤斤计较。所以,做人不要太计较,我们才能活得轻松,让自己的生命更有质量。
活得累因为太计较
人人都说“活得好累”,其实这是因为“太计较”的缘故。
人人都想使自己像老虎和猫一样强大,不愿像羊和老鼠一样弱小。因为弱小者会被强大者吃掉。所以,一个人在乎自己或周围的人和事,这没有什么不好,这也是做人所必备的优良品质之一。从心理上分析,这是一个人想要成功、变得强大的一种心理愿望。然而,由于过度地在乎,即做人“太计较”,反而将“在乎”变成了一种心理负担,从而不再快乐,活得太累也就是自然的事了。
做人,太计较,是拿得起放不下。因为拿得起,把什么都放在心上,所以成功的愿望非常强烈;因为放不下,害怕失败,怕输不起,所以做人就做得很累。
其实,人生就如同一张麻将桌上的“白板”牌,看你怎样去看待,怎样去做。不同的牌桌,不同的规则,使它处于不同的境遇当中,充当着不同的角色。有时举足轻重,有时又微不足道;有时主人把它打出去,而别人却把它“对”过来。或誉或毁,或沉或浮,或荣或辱,或成或败,它好像对一切都不太在意,牌局终了,依旧保持自己的本色——白板一块,心纯质白。做人形同此理,不受不同的牌局、不同的规则所左右,保持做人的本色,活得轻松、自在、快乐。
激活死脑筋:
当然做人不要太计较,并不是游戏人生,作一切都毫不在乎状,而是意在强调不要太计较。太计较了,一个人往往就会被所在乎的对象所累,活得极不轻松,当然也就谈不上拥有自己生命的质量。
不要太计较成熟
近来,在网上看到这么一则故事:在刺猬王国里,有一条规定,谁通不过成熟的测定,将被送到边远的沙漠中生活。而成熟的一个主要标志就是刺变黑。一只小刺猬无忧无虑地生活着,不知成熟是什么。但,有一天他恋爱了。他深深地爱着对方,然而,对方却为了通过成熟的测定,和他分手了。小刺猬很伤心,无奈之下,就把自己的刺染黑。这时大家都说小刺猬成熟了,以后必定有大出息。
成熟是什么呢?难道成熟就意味着要放弃真实吗?
成熟总是和幼稚相联系。成熟有成熟的魅力,幼稚有幼稚的好处。植物果实有它成熟的时刻,人也有成熟的时候。成熟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硕果累累,更是一种惊人的美丽。这种美丽,就像千年的宝石一样,发出耀眼夺目的异彩。人的成熟之美所蕴含的魅力是无法描述的。
人的成熟绝不是一种伪装,不是世故。伪装的人只是穿了一件成熟的外衣,尽管能骗得一时的成功,但在真正的成熟面前,终会现出幼稚与可笑。就像那个一心想成为西施的丑丫头,无论如何都得不到人们的赞美一样。世故是一种变态的心理,是一种既想成熟又不愿付出的坏习惯。所以,世故的人在充满是非的世界中把自己包裹起来,逃避现实,也正因此,他不可能享受到人生真诚之美。
成熟教你认清世事,洞察人情,适应社会,改造社会,用你的热忱和激情造出一个真的世界。所以,成熟绝不意味着要放弃真我,失去自我,在世俗的世界中迷失本我。
人的成熟首先意味着人心态上的变化,意味着人理解力和领悟力的增强。所以对同一个问题,成熟的人的看法总是比较理智。成熟的人看问题已不再仅仅停留在事物表面。他的洞察力使他深入到事物的内部、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深入到事物的本质。
真正的成熟是一种能够感觉到的力量,这种力量使人坚强,使人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灾难面前不低头,在成功面前不自满,在失败面前不自卑。这种力量影响着你,也影响着你的周围。
如果说,成熟也是一种放弃,那么,成熟将放弃的是自私自利,是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见儿童总是见到什么都想得到吗?他们以为,以大哭大闹为手段,一切自己喜欢的东西都能“手到擒来”,等到渐渐长大,孩子便不会缠着妈妈要星星、月亮及童话里的七色花,因为,他们成熟了。等到再大些,他们懂得放弃更多的东西,放弃不属于自己的爱情,放弃不属于自己的幸福,因为他们知道,只有这样,属于自己的欢乐、幸福才能到来并永存,生命才能构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那么,你在乎成熟吗?
说不在乎,是在自欺欺人。成熟有如此的魅力,教人如何不想“成熟”?成熟,自有它的规律。从生理学的角度上讲,就是从小长到大的发育过程;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就是人的心智发展的过程。成熟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但两者不成正比。所以,年龄大的人不一定就成熟,成熟的人也不见得年龄就大。
成熟的到来也许很快,仅仅一件事,就足以让你成熟;也许成熟的历程相当漫长,历经无数的风雨仍不能“成熟”,因为使你成熟的,只能是你自己,是你自己对世界、人生的思考。一旦这种思考产生,你就猛然发现:自己已经成熟。
凡事都不能过头。对于成熟,也不能太计较。成熟自有成熟后的烦恼。我们常可以感受到,那些历经沧桑的人们久久停驻在我们身上的羡慕眼神。虽然,我们显得那样幼稚,但是,我们拥有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的希望在前面,而真正成熟的人的希望却在身后。人在岁月风雨中成长起来,变得成熟。但,岁月风雨剥蚀掉的将是你永远无法追及的豆蔻年华,以及由此带来的欢歌笑语和对未来的期望。
激活死脑筋:
请记住,人往往不是为成熟而成熟,人是在不想成熟的时候才成熟的。不要为成熟而成熟,为成熟而成熟的人往往是最不成熟的。只有当你不想成熟,而蓦然回首时,才惊觉原来你已经成熟。
不要太计较完美
当我们接受不完整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当我们不断地进行人生滚动并能欣赏其价值时,我们就能获得其他人渴望的完整人生。这就是对我们的要求:不求完美,也不求不犯错误,而是求得人生的完整。
在人生的童年,许多人都玩过积木。在不同的儿童手中,可以垒出不同的造型,可以说是千姿百态,千变万化。但不管怎样去拼积木,总是有缺陷,设计好一种造型后,觉得不完善,于是又重新去拼积,结果,还是有不满意之处,于是有可能继续下去……人生就象拼积木一样,到达一个目标,实现一个想法之后,总觉得还有这样或那样的缺憾,于是又去找想象中的那种圆满。一生总是在不停地在寻找,但总是未能如愿,最后,许多人都是带着一丝遗憾离开了世界。
其实,十全十美在现实生活中是很难找得到的,这种完美之事在人的想象和构想当中。而且人的美好并不完全取决于完美无缺,恰恰是有缺憾之处。这样,才会有追求和拼搏,才会使自己的生命分外多彩起来。大多数人都知道断臂的维纳斯塑像,她的断臂当然不是雕塑家的初衷,而是从地下挖掘出来时无意中给碰掉的,可是人们却惊讶地发现她是如此之美,也许这种美恰恰就在于她的残缺——失去双臂上,这就是残缺美。失去也是得到,有缺憾的地方正好给人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有志者总在这样的信念下追求者。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打开两扇心灵窗户,只开一扇窗户,就会视野狭隘,使自己变得孤陋寡闻,只能看到比自己逊色的人;多打开一扇窗,眼前就会变得豁然开朗,不仅会献上到自然美景,而且还会接触到智慧和才能比自己更优秀的人。
从前,一只圆圈缺了一块楔子。它想保持完整,便四处寻找那块楔子。由于不完整,所以它只能慢慢地滚动。一路上它对花儿露出羡慕之色。它与蠕虫谈天说地,还享受到阳光之美。圆圈找到了不同的楔子,但没有一件与它相匹配。所以它将它们统统置于路旁,继续寻找。终于有一天,她找到了一个完美的配件。圆圈是那样的高兴,认为自己真的是完美无缺了。它装好配件,并开始滚动起来。现在他已成为一个完美无缺的圆圈,所以滚动得非常快,路边的野花也难以欣赏,也无暇和小虫子说话。当它意识到因自己的快速奔跑要使它失去原有的世界时,她不禁停了下来,将找到的配件弃之路旁,又开始慢慢的滚动。
从某种意义上讲,当我们失去一些东西的时候,反而更加完整,一个拥有一切的人,其实在某些方面是一个穷人,她永远体会不到什么是渴望、期待以及如何用美好的梦想来自养自己的灵魂,她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体验:一个爱她的人给他送来某种梦寐以求的或者未曾有过的东西意味着什么。
人生的完整性,在于知道如何面对缺陷,如何勇敢地摒弃不现实的幻想而又不以此为缺憾;人生的完整性还在于学会勇敢地面对悲剧而继续生存,能够在失去亲人后依然表现出完整的个人风范。人生不是上帝为谴责我们而给我们下的陷阱。人生也不是一场拼字游戏比赛,不管你拼出多少单词,一旦出现一个错误,你将前功尽弃。人生更像球赛,即使最好的球队,也有输掉的时候,最差的球队也有春风得意的时候。因此我们的目标就是多赢球,少输球。
激活死脑筋:
当我们接受不完整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当我们不断地进行人生滚动并能欣赏其价值时,我们就能获得其他人渴望的完整人生。这就是对我们的要求:不求完美,也不求不犯错误,而是求得人生的完整。
大行不拘小节
讲“不拘小节”,不是让人不分时间、场合、对象的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我行我素。而是要求人要学会应变、善变
现代社会更是一个复杂变化的社会,处在这个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不拘小节”,应变、善变,但又不能不“拘小节”,因为社会的复杂性随时可以使你坠入无底深渊,我们不得不谨慎,不得不小心,不得不“拘小节”。
人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凡有个性的人都有自己的“小节”。所谓“小节”就是指日常行为中的一些细枝末节之处,一些自己习以为常而在别人眼里却往往不一定可以认可或看得惯的东西。反映到人的性格行为上,就是一个人随随便便、大大咧咧,不顾及他人感受的我行我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