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圈调查的步骤
描述、收集、分类、锁定,是商圈调查的4大步骤,凡都市地图、市区一览图、简介、都市计划图、区内人口数、产业和就业统计、租售行情、营业类别统计、土地公告现值、车辆通行量调查、市街地的外观现况、各主要建筑物设施的容量、政府及民间的市调报告等,都是搜寻的重点。
2商圈设定方式
在商圈设定上,要分为第1次、第2次、第3次等3种设定商圈的方式。一般而言,先从离店址最近处假设为顾客所在位置,顺序在地图上划下小点,观看全部点完的地图,然后分3次设定商圈的范围。所谓第1商圈,就是指在该商圈内,该店的顾客占有50%的区域,第2商圈是指包含75%顾客的区域,而第3商圈至少有90%的顾客占有率。其实,都市的大小,或在闹区,或在一般街道、郊外住宅区等等,还是略有不同。只是一般状况下,大多以其业种业态的不同来设定商圈。
3商圈范围的界定
在商圈范围的界定上,除了将店面地点周边的教育设施、文化设施、休闲设施、商业生活等功能,列入界定的参考因素之外,在人口易于集中的地方,与交通工具之间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可视为消费者为了达到消费目的所运用的手段,大约可区分为4大类:
(1)行人徒步圈
指步行所能到达的范围,譬如在住宅区易产生择店地点。
(2)自行车圈
指骑自行车所能到达的范围,譬如在住宅区、商业区均易产生择店地点。
(3)机动车圈
指机动车所能到达的范围,大部分在郊外辅助道路或交叉路口。
(4)铁路、捷运圈
指铁公路、捷运系统所能通达的范围,大部分都在车站前较易产生择店地点。
商圈的范围内,若所需的时间为10~15分钟,则此商圈才有价值,因为顾客的来店才是真正为用餐目的而来。如果花费20~30分钟才能来店的顾客,很可能是随兴而来,如趁逛街购物之便顺道来店。
如前面所述,要决定店面地段的价值或是产品的等级能否契合商圈所需,都必须先决定商圈的范围,因此把握真正属于店面的营业范围及投资方向,将足以影响其成败。例如餐厅营业是以店内用餐为主或以外带外用为主,还是此区的顾客多半希望外送方式服务到家呢?在服务的范围里,将以何种方式来运送产品?频率与时效性又是如何?这些都将间接导致顾客购买力的提升与否。
连锁店通常在预定计划中,必须剖析消费者的购买潜力,在商圈内应以40%为目标,这是指坐拥商圈市场里的有利条件下所能含盖的顾客群,当然如果能够再向上爬升,将更能提振业绩。
如何对餐饮店的商圈进行评估?
创业本身就具备着不同程度的风险,店面店址的优劣,取决于商圈行为的适合与否,然后才能进行投资计划分析,研究软硬件设施之可行性。
即使是针对餐饮服务业所进行的市调,也必须就其业种与业态来区分。目前存在的餐饮体系多达26种,而且新产品新型态的餐饮事业又陆续引进,因此在版图创造上,有几项重点必须注意。
1。业种与业态的区分。
2。商圈型态的变迁情形。
3。各乡镇市的概要,包括:
①自然环境
②人口组织
③经济活动
④交通运输
⑤土地使用
4。交通系统的扩建,各县市各期都市计划的年期、面积、人口密度(计划饱和人口粗密度)、都市发展用地与计划等等。
5。年度全国各区每月平均气温参考表,降雨日数、天候等的预测值。
6。地图的商圈标志,如标示游乐区的方式,标出探讨区域及择取原因,并制定标志标准。
如何进行餐饮店商圈的资源与实力的考察?
商圈资源剖析必须涵盖下列各项。
1商圈现况调查分析,侧重消费面、服务面、文化面的探索。
2多机能与复合性的考查。
3商圈行为之服务取向与地域取向。
4商圈房地产之租金与涨幅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