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帝说:“是一位忠厚长者。”
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是怎样的人?”
汉文帝又说:“也是一位忠厚长者。”
张释之于是说道:“绛侯、东阳侯是忠厚长者,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威望,连皇上您也称赞他们。但这两个人都不善于应对回答,在朝廷上讨论政事的时候,经常说不出话来。这个管理老虎的小啬夫倒是对答如流,但这只是表面现象,这个人到底能力有多大,品质如何,皇上您现在并不了解。如果仅仅由于他能说会道,博得您的欢心,您就越级提拔他,那么天下的官吏就会争着夸夸其谈,不讲实际了。”
“秦朝的时候,大家都以办事急切、会找岔子来争能显胜,可是你也知道,他们最大的毛病就是只会做表面文章,丝毫没有同情百姓的实际行为,所以皇帝听不见自己的过失,国事一天天败坏下去,到了秦二世,天下就土崩瓦解了。任免官吏这样的事一定要详细考察、慎重考虑才行。”
汉文帝听了之后,觉得张释之说得很有道理,自己的确不应该一时高兴就随便提拔一个小啬夫,于是就撤回了他的命令。
滴水感悟
要注意,这个故事中,并不是啬夫地位低微不该提拔,而是选人用人不能违反用人制度。不按制度办事,就乱套了。
一言平叛乱
北宋时,薛长儒担任放州的通判。当时有守卫的兵士叛乱,把营门打破,放起火来,企图谋杀州知事和总兵,吓得他们俩人不敢出门一步。
这时,长儒挺身而出,来到营门之外,劝告叛乱的兵士说:
“你们都是有父母妻室的人,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呢?现在除了主谋者之外,其他的人均可离开!”
结果,那些随声附和的人都低头不语。只剩下主谋的八个人走出营门逃走,可是早就潜伏在乡野中的官兵等待他们来到,便将其一齐抓了起来。当时人人都传说:“如果没有长儒的话,那情况就会变得很糟糕呀!”
滴水感悟
受人煸动,聚众闹事的人,只有领头者才有深远的企图,大多数人只是一时情绪作用,并没有明确目的也没有想过后果。薛长儒提醒他们想到后果,让他们冷静下来,有企图的人和没有企图的人就区别出来了,一场骚乱也化解了。当领导的人,遇到群体闹事时,要善于分化瓦解,使顽固分子和普通人区别开来。
吃皇粮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个人叫公仪子,在鲁穆公时担任相国的重任,权力很大,待遇也十分丰厚。公仪子奉公守法,循理而行。
有一天,公仪子回到家里,看到他的妻子在织丝帛,他很惊讶,也很愤怒,就把妻子赶出了家门。还有一次,他在家里吃饭时,吃到了冬葵这样的蔬菜,也十分生气,就把家里种的冬葵全都拔了。
有人对公仪子的行为感到不解,就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回答说:“我当相国,已经有了一份固定而且丰厚的收入,那些老百姓却要靠种葵纺织过日子,连我这样的家庭都要去种葵纺织,与老百姓争利,让他们怎么过日子?”
滴水感悟
公仪子所讲的是当时异常超前的消费理念,即使现在也未过时。比如美国发达的因素之一就是让金钱流动起来,而不是存起来。当然,这种理念是否正确,还颇引人争议。有兴趣探究的人需要深入学习东西方经济理论,不要简单认为这一定是对的。但公仪子能从生活琐事上关心百姓的生活,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仁义之师”
宋襄公和楚国军队在泓水之滨交战。宋兵已经安排好阵势,楚军还没有渡河。右司马向宋襄公献计道:“楚军多而宋军少,趁他们正在过河尚未列队时发动突然攻击,那么他们必败无疑。”
宋襄公说:“我听得君子讲:“双方交战,不伤害已经受伤的人,不擒捉头发斑白的老兵,人处险地,不推他跌下深渊,人处困境,不逼他走投无路,不进攻尚未列成阵势的队伍。现在楚军还未完全渡河,我们发动攻击,这是不道德的。还是让他们全部渡河摆好阵势后,再击鼓进攻吧。”
右司马说:“您不爱护我国的人民,让国家受到损害,难道这就讲道德了吗?”
等到楚军已渡过河来摆好了阵势,宋襄公这才下令击鼓进军,结果宋兵大败,襄公的大腿也遭受重伤,3天后就死了。
滴水感悟
有一句话说得好:对敌人仁慈就是对朋友残忍。宋襄公的可笑举动恰好是这句话的明证。
杨坚果断诛叛将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最初政权并不稳固,不但外部经常发生叛乱,就是在朝廷内部,也有一些人心怀不满,有犯上作乱的意思。隋高祖杨坚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暗中却一直在寻找机会,决心找出几个杀一儆百。
曾经是开国元勋的相州刺史梁士彦,在帮助杨坚夺取皇位时出过不少力,后来尉迟迥作乱时,梁士彦也曾带兵征讨。其功勋卓著,在朝廷百宫中有极高的声望。
但是他自恃功高,狂放不羁,屡犯杨坚之忌,大有不把杨坚放在眼里之意。于是杨坚把他召回京师,令他在家里闲居,以此来削夺他的权力。
当时的舒国公刘防、杞国公宇文忻等人也都被高祖杨坚以各种理由疏远,几个人便凑到一起谋划作乱。
隋朝初时,朝廷有定期祭祀制度,祭祀时皇帝要外出。于是梁士彦等人曾策划趁高祖驾车外出时,在朝廷内起事,各自率领家将、奴仆等哗变,但是因为事情仓促,没有成功。
宇文忻有一次对梁士彦说:“帝王之位难道真是上天指定的吗?不过是大家拥戴谁谁就成为帝王。如果你能起事,皇帝一定会派我前去征讨。我们在两阵对峙之时,对官兵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趁机合兵一处,一举定可夺天下。”
于是梁士彦等人又策划起兵,攻战黄河以北,劫取朝廷外调的布匹,作成军衣,招募盗贼、豪强之士为军,计划得非常周密。
不想事情被梁士彦的外甥裴通知道了,并向高祖杨坚告发了此事。
高祖不动声色,没有追究,还授梁士彦为晋州刺史,暗中派人察看梁士彦的意向和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