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明是朱棣走了一步昏招。
到大周时,恢复元气的北虏加上更凶残危险的东虏,压力太大。
普通军镇功能的幽州已经扛不住这么大的压力,必须立为国都。
否则的话,就要如唐朝那样,设立实权节度使。
那更加危险。
一镇之地,挡不住虏骑南下。
一旦有佩三四镇印信的节度使,怕就又是安史之乱再现了。
两害权取其轻。
只是也就难免有经常被大举南下的虏骑围困京师之事了。
对大周来说相当难堪。
也是国力不足的表现。
其后更有所谓探春和亲之事。
估计是西南夷大土司之类,挂着郡王头衔,探春也成了所谓番邦王妃。
仍是大周国力不强的表现之一。
“既然消息确定了……”
贾母脸色也有些发白。
她的年龄,最少经历过三次京师被围。
经验丰富,但畏怯之心更强烈一些。
贾母沉吟着道:“凤丫头赶紧多买些粮,多买米,面也多买些,一定要多,这些东西要紧时候是能救命的,肉和鸡,鸭,鱼这些,有很好,没有也不妨事,总归是要先活下去再说。”
凤姐儿脸色发白,点头道:“一会儿我就叫旺儿他们去粮行买,买个一万石再说。”
“得赶紧。”贾母提醒道:“消息一传开,各宗王,勋贵大府,高官显贵,各家都会储粮存粮的。”
贾政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贾政也是经历过一次围城,不过此人的脾气比较特殊。
当年围城时,反正贾家不论如何不会短了他的供给,当时他打算读书应考,一门心思就用在读书上。
特殊时期,勋贵各府的往来也少了许多,贾政竟是少了许多应酬。
是以上次围城,对别人是痛苦和害怕,对贾政反而是不坏的回忆。
此时贾政也是一脸平淡,最终还是道:“老太太,现在只是蓟镇那边有危险,朝廷戒严也是小心谨慎,咱们倒不必过于紧张,是不是?”
贾母心中暗叹。
大儿子荒唐好色,无耻下作。
二儿子本性倒不坏……
就是脑子不够用。
一旁的贾珍忙陪笑道:“二老爷,就算最终虏骑不至京师,这一次折腾,到年底京师粮价还不知涨成啥样儿?咱们家是年底各庄子送粮来,不缺粮,但若是到年底粮道不通,那毕竟是个不小的麻烦,到时候买粮怕是要贵上好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