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心人的宣传下也是成为了皇帝听信谗言,毁掉了他们大“怂”的常胜将军,冠军侯等等。
这大帽子一顶接着一顶的扣在赵佶的脑袋上。
南晓的头衔越多,这赵佶戴的大帽子就越多。
有人扼腕叹息自然就有人拍案叫绝。
原本心惊胆战,藏匿起来的山匪流寇,重新出世,招兵买马,劫掠百姓。
一时间引的人心惶惶,哀嚎遍野。
想到是因为皇帝撤走南晓和红甲飞骑才导致这土匪流寇出现的。
越来越多的人放下了农具工具,转而拿起了刀剑。
正所谓压的越狠,反弹的越厉害,现在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而这情况的出现。
别说高俅了,就是那几个太尉联合起来都未必压得住,毕竟,消息已经传回了汴梁。
百姓都在议论这件事,天子脚下他们不敢不敬,故而…
只能是摇头叹息。
得了消息的南晓没什么表示。
依旧维持着自已的“摆烂”节奏。
为了避免被人当成一块砖,哪里用到哪里搬,南晓终于走出了家门,在暗中那些眼线的注视下。
南晓走进了樊楼。
一连数日不出,最后出来时,不仅衣冠不整,甚至还整了个酩酊大醉。
而定下了生活主基调后,南晓也是重启人生加速。
一年,梁山起势。
两年,方腊,田虎等揭竿而起。
装傻充愣的赵佶,这一次是真的愣住了。
想想几年前的平静,再看看现在…
他时常猛的惊醒,噩梦不断。
而高俅,蔡京之流更是感觉大难临头,朝堂之上低下头,听着赵佶的咆哮,两股战战。
事发突然。
且宋朝的王牌军种家军镇守边疆不能动,赵佶也是想到了南晓。
那个震慑宵小,攘外安内的在世“杀神”,赶忙开始询问南晓的近况。
从高俅口中得知南晓不重军事,于樊楼流连忘返,已有两年没带红甲飞骑军训,当即两眼一黑。
两年没训练是什么概念,赵佶是知道的。
但眼下。
他手中属实也是无人可用。
毕竟。
能用的人要么被高俅,童贯等人收当门客,要么被他们逼走,加入了土匪或者起义军阵营。
这他们敢说?
如果不是南晓宅的太厉害,再加上其摆烂的太严重,这群人橄榄枝早就伸到南晓脸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