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你会赢吗 > 第六章 赢在处世做个众星捧月的英雄(第3页)

第六章 赢在处世做个众星捧月的英雄(第3页)

当我们有不愉快的事,突然被上司看到,并因我们的不形于色感到奇怪,这时候,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上司会觉得:这个人遇到这种情况仍脸色不变,究竟此人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这种人在别人眼里是敬畏的对象,做到将喜怒哀乐藏在口袋里,则可在复杂的人际场中,占据有利的主导地位。学会控制情绪,我们的路才会越走越顺畅。

假痴不癫,以静制动

精神和身体是难以分开的,对于一个凡人来说,精神无时无刻不在受着身体的摆布。但作为一个非凡的人,精神却会凌驾于身体之上,假痴不癫这个词很好地诠释了精神的意义,很多有非凡成就的人,都能在关键时刻,用实际行动来发挥假痴不癫的力量。

明朝时,江西的宁王朱宸濠,阴谋造反夺权,招揽奇才异能之士为党羽。朱宸濠很喜欢唐伯虎,派人拿一百两金子到苏州聘他来宁做官。

唐伯虎被安置在别馆中,十分受优待。相处半年,伯虎见朱宸濠常做不合法的事,知道他以后一定会反叛,于是想辞职回乡,却又逃脱不得,不得已只好假装疯狂,每晚去妓院寻花问柳,痴痴癫癫如同色情狂,见丫环仆妇就追,在王府的妃嫔面前无端地哭,无端地笑,污言秽语,不堪入耳。

朱宸濠知道此事后说:“谁说唐伯虎是个贤德之士,他只不过是个疯子罢了!”无奈只好放他回家。几年后,宁王造反,迅速被剿平,宁王死,那班被尊为上宾的名士都列为逆党,无一幸免,只有唐伯虎及时诈癫扮傻,不受株连。

“假痴不癫”,从轻的角度说,是诈呆扮懵装聋作哑;从重的方面说,就是苦肉计,要损抑自己意志,戕害自己身心,且不容易诈扮,非到最后关头,是不会轻易尝试的。一个充满理智的人变成失去理性的疯子,正常人想要做到这一点,不但要有高明的演技做支撑,还要承受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能将“假痴不癫”的作用完全发挥出来的人,必是能忍他人所不能忍之人,而这样的人往往会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脱颖而出。

唐伯虎除了诈癫扮傻外,还因为他与朱宸濠并无恩怨,才得以侥幸逃脱。如今再说一个强者一方必欲置另一方于死地的故事,这个故事将进一步说明当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时,诈癫扮傻几乎是惟一逃脱死路的计谋,如果不能装得完全像,彻底地扮作疯狂,对手怎么会放过他呢?这种处世方法虽然无奈,但却能在关键时刻让人走出困境,人生也会随之柳暗花明。

战国时,孙膑与庞涓同为鬼谷子弟子,共学兵法,曾有八拜之交,结为生死兄弟。庞涓为人刻薄寡恩,孙膑则忠厚谦逊。

庞涓求官魏国,拜为军师,屡建奇功,名声大振,显赫一时,但他还忌着一个人,那就是曾发过誓“若有进身机会,必举荐吾兄”的义兄孙膑。他认为孙膑有祖传《孙子》十三篇,才能超过自己,一旦有机会便会压倒自己,所以始终不予举荐。

孙膑后得墨翟之荐,来到魏国。鬼谷子深通阴阳之术,算知孙膑之前途得失;但天机不可泄露,只把原名孙宾改为孙膑,并给予锦囊一个,吩咐不到万分危急不得拆开。

魏王见了孙膑,即问兵法,孙膑对答如流,魏王大悦,想拜为副军师,与庞涓同掌兵权。本来就不希望见到孙膑的庞涓说:“臣与孙膑,同窗结义,膑是臣的兄长,岂可以为副职?不如暂且拜为客卿,等有了功绩,臣当让位,甘居其下。”于是魏王拜孙膑为客卿。

从此,庞泪与孙膑频相往来。庞涓心怀鬼胎,欲除义兄而后快,只想等孙膑传授了兵法再下毒手。

不久,两人摆演阵法,庞涓不及孙膑,就迫不及待阴谋陷害孙膑,他一面在魏王跟前坏话,一面捏造证据,说孙膑里通卖国。魏王不由不信,听从庞涓之言,将孙膑一对膝盖削去,又用针刺成“私通卖国”四字,庞涓还猫哭老鼠,又是痛哭,又是敷药,又是安慰。

对此,孙膑万分感激庞涓。庞涓便让孙膑把兵法写出,孙膑慨然应允。直到一天孙膑的近侍诚儿偶然听说庞涓等孙膑写完兵法便立即绝其饮食之时,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无论写与不写,生命都将危在旦夕,便立即拆开锦囊,只见有黄绢一幅,上写“诈疯魔”三字,方长叹一声决定依计而行。

晚饭送来了,孙膑正举筷子,忽然扑到地上,作呕吐状,一会儿又大叫:“你为什么要毒害我?”接着把饭盒推倒落地,把写过的木简向火焚烧,口里喃喃谩骂,语无伦次。诚儿不知是诈,慌忙奔告庞涓。次日庞涓来看,见孙膑满脸都是痰涎,伏地又哭又笑。庞涓问:“兄长为什么又哭又笑呢?”孙膑答:“我笑魏王想害我性命,而不知我有十万天兵保护;我哭的是魏国除我孙膑之外,无人可当大将。”说完,瞪眼盯住庞涓,又不停地叩头,口叫:“鬼谷先生,你救我一命吧!”庞涓说:“我是庞涓,你认错人了。”孙膑拉住他的衣袍,乱叫:“先生救我!”

庞涓回府,心中疑惑是孙膑装疯卖傻,想试探其真假,就命人把孙膑拖入猪栏。栏内粪秽狼藉,臭不可闻。孙膑披头散发,在屎尿中翻滚,有人送来酒食,说是瞒过军师偷偷送来,孙膑心知其诈,便怒目大骂:“你又来毒我吗?”把酒食推翻在地,使者顺手拾起猪尿及臭泥块给他,他却抓住送到口里吃了。庞涓得知,说:“他已经真狂了,不足为虑了。”从此对孙膑不加防范,任其出入,只派人跟踪而已。

孙膑从此到处乱跑,行踪无定,早出晚归,仍以猪栏为室,有时整夜不归,睡在街边或荒屋中,捡食污物,时笑时哭,看来是真疯了。

后来,墨翟云游到了齐国,住在大臣田忌家里,得知孙膑被迫害之事,便将孙膑之才及庞涓妒忌之事转告田忌,两人商定计谋,借出使魏国的机会,令一侍从扮作孙膑,偷偷将孙膑接回。孙膑回到齐国,仍不出名不露面,后来齐魏交战,孙膑大败庞涓。齐魏之役,庞涓被孙膑军队射死于马陵道。

“假痴不癫”是说扮作疯狂呆傻,而且必须做到完全像,让人看不出一点破绽,否则,在狡猾的、欲置自己于死地的对手面前,是难于蒙混过去的。在这个时候,几乎没有朋友,不能信赖任何人,必须自己背负重荷,逃离苦难,挽救生命,再以静制动,彻底摧垮敌人。在为人处世中,这一计也是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妙计,这是懂得收敛锋芒的比较极端但却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了它,在面对不利的境况时,我们便可以尽快脱身,从而走出于己不利的泥潭。

让人三分不为懦

处世是一门高深的学问,高手游刃有余,弱者飞蛾扑火。在处世中,我们不必事事争强,事事都是相对的,强者的地位虽然无人敢冒犯,但也无人敢亲近。在很多人的心中,退让是一种懦弱的行为,是无能的表现。然而,从处世的角度来看,退让是一种君子的风度,俗话说:“若要好,大让小。”对一些小事或意气之争听而不闻,付之一笑,有这种气度的人便具备了成大事的心胸。

中国有句话叫“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夸张的比喻,但同时,也说明一个人的心胸气度对事业成功是有裨益的。张英就是这样一位有心胸的宰相,正是这份心胸成就了有名的“六尺巷”。

康熙年间的某一天,一骑快马跑进宰相府。并不是天下出了什么大事,宰相张英收到一封来自安徽桐城老家的信。

原来,他们家与邻居叶家发生了地界纠纷。两家大院的宅地,都是祖上的产业,时间久远了,本来就是一笔糊涂账。想占便宜的人是不怕糊涂账的,他们往往过分相信自己的铁算盘。两家的争执顿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不肯相让一丝一毫。由于牵涉宰相大人,官府都不愿沾惹是非,纠纷越闹越大,张家只好把这件事告诉张英。

张英阅过来信,只是释然一笑,旁边的人面面相觑,莫名其妙。只见张大人拿起大笔,一首诗一挥而就。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交给来人,命快速带回老家。

家里人一见书信回来,喜不自禁,以为张英一定有一个强硬的办法,或者有一条锦囊妙计,但家人看到的是一首打油诗,败兴得很。后来一合计,确实也只有“让”这惟一的办法。宅地是很可贵的家产,但争之不来,不如让三尺看着。于是立即动员将垣墙拆让三尺,大家交口称赞张英和他的家人的旷达态度。

宰相一家的忍让行为,感动得叶家人热泪盈眶。他家宰相肚里能撑船,咱们也不能太落后。全家一致同意也把围墙向后退三尺。两家人的争端就此平息了。从此,两家之间,空了一条巷子,有六尺宽,有张家的一半,也有叶家的一半。这条一百多米长的巷子很短,但留给人们的思考却很长很长。

张英乃位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权势显赫,如果在处理自家与另—家的矛盾时,稍稍打个招呼,露点口风,肯定会发生自下而上的倾斜,叶家会变得无力抗衡;再进一步,要是通过地方政府,不顾法律,搞行政干涉,叶家更会吃不了兜着走。这样,有形的尺寸方圆的土地是到手了,产业更大了,但这样做,无形中将会失去许多东西。不仅仅是叶家这样的邻居,余波或许会从桐城一下子震荡到京城,这些不好的影响将会对张英和其家人的声誉十分不利,不免落个仗势欺人的恶名。更何况,张英旷达忍让不是没有结果的,他的这一行为,感动了叶家,也让叶家选择了更好的处理方法,六尺不比三尺宽多少,但却将这个巷子赋予了更多的人情味,让人们看到一条宽广的人间道路。互相忍让,天地才会更宽广啊!“让他三尺又何妨”,这句话成了宽容的典范,也成为人们处世的指南。

宽容豁达,不仅仅是为官之道,更应该是我们的为人之本。现实生活中,亲朋邻里同事之间,有时也会因一点小摩擦便互不相让,甚至横刀相向。但试想一下,与我们的生命相比,那些小小的矛盾又算什么呢?但愿人与人之间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少一分冲动和遗憾!让他三尺又何妨——当你面对矛盾与摩擦时,不妨想想这句话,它会帮你做出理性的选择!

让人三尺并不是一种懦弱的表现,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该让的时候让一下,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果斤斤计较,就会造成一些恶劣的后果。下面这个例子就是因为邻里纠纷而引发的流血事件,本来无足轻重的小事,因双方的太过计较,最终导致了两个家庭的破裂。

清明过后正是棉花播种的季节,而导致无棣县村民张景义与张景奎争执的那二分耕地的归属问题至今尚未解决。一年来,两家因地界偏差问题产生矛盾,双方各执其辞,互不相让。

这天,张景义带着家人在那二分地里刚播下棉种,张景奎即率全家赶来制止,双方由争吵发展到殴斗。先是拳打脚踢,后升级到棍棒相加、铁锨舞动,最终以张景奎被铁锨铲中头部致死而告结。而张景义之子张中超也因故意伤人罪被依法逮捕。一场殴斗虽然让当事人解了一时之气,却让两家都为此付出了血的代价,两个原本幸福的家庭也随之破碎了。

想想当初仅仅为了争那二分耕地,却以生命作偿,这结局是双方始料未及的。也许当初双方要争的确是那二分耕地,而后来却仅仅是为了出一口气,两家的宗旨都是不向对方低头,不在人前失面子,使得矛盾一再升级。想一想,那种“不吃馒头蒸(争)口气”的心态曾让多少人因斗气而丧失理智,以致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在现实生活当中,常见到同事之间、邻里之间和夫妻之间,为了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情,引起争端,以至于恶言相向,拳脚相加,甚至于诉诸法律。到最后两败俱伤。旁观者都会为之惋惜,认为这样做太不值得。然而,这样的事情却源源不断地出现在我们身边,究其原因,是当事人不冷静所造成的。其实,只要理智对待,有一点宽容精神,再大的事情也会化干戈为玉帛的。“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心平气和”,这句话是现代人交往中的金玉良言。很多人以这个为准则,冷静处理与自己相关的事情,人际关系也因此向着好的方向继续发展。

拿得起,还要放得下

“放下”是一种觉悟,更是一种自由。如果不懂得“放下”的艺术,人就活在痛苦里,如果事事向“钱”看,“我们的人生除了钱还剩下什么?”不知道,这样的话有多少人问过自己。有一位皇帝,登上城墙说:“这么多人,国必强盛。”身边的高僧说:“我只见到两个人,一个贪名,一个贪利。”这句话充分指出了世上追逐名利的人之多,超出了我们的想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