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别等了说说 > 第五章 别犹豫抓住每一次机遇(第3页)

第五章 别犹豫抓住每一次机遇(第3页)

4.机会喜欢有准备的人

为了捕获猎物,蜘蛛总善于先织好网,等待猎物到来。这是把成功的机会掌握在自己的手上。这就是“蜘蛛精神”。

一位退休后的老教授,去巡回拜访偏远山区的学校,传授教学经验与当地老师分享。由于老教授的爱心及和蔼可亲,使得他到处受到老师及学生的欢迎。

当他结束一次在山区某学校的拜访行程,而欲赶赴其他地方的时候,许多学生依依不舍,老教授为之所动,当下答应学生,下次再来时,只要谁能将自己的课桌椅收拾整洁,老教授将送给谁一件神秘礼物。

自从老教授离开后,每到星期三的早上,所有学生的桌面一定都被他们自己收拾干净,因为星期三是每个月教授例行前来拜访的日子,只是不确定教授会在哪一个星期三到来。

其中有一个学生和其他同学的想法不一样,他一心想得到教授的礼物留作纪念,生怕教授会临时在星期三以外的日子突然带着神秘礼物到来,于是他每天早上,都将自己的桌椅收拾整齐。

但不幸的是,到了下午,往往上午收拾妥当的桌面,又是一片凌乱,这个学生又担心教授会在下午到来,于是在下午又收拾了一次。想想又觉不安,如果教授在一个小时后出现在教室,仍会看到他桌面凌乱不堪,便决定每个小时收拾一次。

到最后,他想到,若是教授随时会到来,仍有可能看到他的桌面不整洁,终于,这个学生想清楚了,他必须时刻保持自己桌面的整洁,随时欢迎教授的光临。

带着神秘礼物的老教授尚未出现,但这个学生已经得到了另一份奇特的礼物。

如果我们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就要为它创造条件。许多人终其一生,都在等待一个令他足以神往的机会,而事实上,机会无处不在。关键在于,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心灵桌面的整齐,为把握机遇做好准备。

查理在被问及是什么时候、如何导致了他成大事的时候,他这样回答:“我能确切地告诉你,因为这似乎就发生在昨天。在大学读书期间,我与一个从衣阿华州来的同学同住一间寝室。一天晚上,当我们一伙人团团围坐谈论生活时,他走了进来。我敢说他很兴奋,但是在大家离开前他没说什么。人们刚走,他就禁不住脱口而出:‘我家发财了!我的母亲今晚打电话给我,说今天早晨,她去信箱取邮件时,发现一张票额89000美元的支票。’”

“最初的惊奇之后,我的反应是难以掩饰的嫉妒。我向他了解事情的全部经过。他说:‘我了解的也不够确切,但是我猜测是这么一回事:我父亲在30年代经济萧条时买了一些股票,后来全忘了。最近这公司正好拍卖了,这钱就是他的份子。’”

这位成大事的人士继续说:“那个晚上我躺在床上,很久睡不着,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事发生在他家里,而不是我家里?为什么是他得到了钱而不是我得到了钱?’最后,我试图系统地分析这件事。”

“我想:在我的生活中有什么机会可能给我带来这样一笔横财呢?我悲哀地意识到什么机遇也没有。我没有能涨值的股票,而且,据我所知,我家也没有。我既没有一块或许会突然发现储藏石油的土地,也没有可能被证明是名作的藏画;我也没有什么才能能让人在一个夜晚奇迹般地发现了,从而一举成名——我没有任何能使我马上发迹的东西。躺在床上,我默默告诫自己:‘查理,假如你希望在你的生活中也获得那样的机遇,你必须播种,而且最好多播种,因为你尚不清楚哪一粒种子会发芽。’从那以后,我一直在播种。有几粒种子已发芽了,因此我才有今天这样的境况。”

这就是在自己的生活中成就大事的计划者。他们通过播种,取得了自己的成功。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如果我们想体味收获的惊喜,那么不要徒羡别人的运气,以后我们想得到什么,就需要现在开始为将来的收获播种。常言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播种机会就像蜘蛛布下八卦阵般的蛛网一样,捕捉飞来的猎物将是指日可待。

抓住机遇,首先必须发现机遇。生活中处处充满机遇。网络上的每一条信息,社会上的每一项活动,生活中的每一次转折,工作上的每一次得失,人际中的每一次交往等等,都可能给你带来新的信息、新的朋友及新的感受。它们全都可能是一次机遇,一次选择,是一次引导我们走向成大事的契机。问题在于我们自身的素质,在于我们是否能发现每一次机遇。不要以为机遇难寻,其实机遇就在我们的身边,甚至就在我们的手上。

也许我们不相信,我们会问机会究竟什么是呢?实际上机会是一种有利的环境因素,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无穷的作用,借此更有效地创造利益。具体地说,在特定的时空下,各方面因素配合恰当,产生有利的条件:谁能最先利用这些有利条件,运用手上的物力、人力,从事投资,谁就能更快、更容易获得更大的成功,赚取更多的财富。这些有利条件便是机会。

机会有三项要素,即资源、利益和条件的配合。

资源包括个人的技能、知识、人际关系的技巧、智慧、财富、胆量等等,也包括机构或企业的人才、资本、科技、设备、现有的产品或服务,诸如此类。

利益是创造机会的主要目标,也是机会的主要内容。一种条件如果不能为人们带来利益,那就不是机会。利益可以是名誉的提升、形象的建立、金钱的收入或改善;而建立声誉和形象最终也会带来金钱的收入。利益在不同行业里各有不同的具体表现,例如,酒店业要求客房的入住率保持高水平,百货业要求货品流通迅速。而扩大市场占有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等,都是各行各业共同的追求。

条件的配合是指客观环境和创造机遇者的主观条件互相配合。首先是指客观因素的变化,造成有利的投资环境。例如人口激增,可用的土地有限,造成地价急涨,经济复苏,这是把资金投入地产市场的有利环境。其次是指创造机遇具备足够的条件去利用这个有利的环境。例如买地、技术、发展土地所需的资金、人才等,以创造机遇者个人的眼光、胆识和决断力等。最后是指主、客观因素刚好配合。例如,在地价快要急涨时,先已预见这个趋势,又具备投资的各项条件。

5.商机蕴藏在信息里

在信息时代,信息已经同能源、原材料等一起构成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三大支柱。随着当今世界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作为战略资源,可以说有价值的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到处都有,网络、杂志、广播、电视里的新闻都包含着大量的信息,甚至街头巷尾都有信息,其中就蕴藏着潜在的商机,关键是看我们有没有发掘它们的慧眼。

黎峰是一位温州商人。他家境贫寒,幼年丧母,小学未毕业就辍学随父亲做些小生意。

在黎峰15岁那年,一条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福建泉州一个农民靠着养观赏鱼发了财。观赏鱼占地少,投资不多,卖价高,只要掌握了养殖技术,就可一本万利,但要想把这门技术学到手,却需要1500元。心有所动的黎峰,为了省钱,他决定到福州农学院学艺。

温州和福州相距不远,同处东南,但却有千差万别的方言。但黎峰还是克服种种困难学到了养殖技术。回到温州后,赶上1992年国家政府部门从农民中招聘技术人员支援索马里,创办赫贝尔农场。作为一名年轻人,为了出外创业,寻找挣钱致富的门径,黎峰应聘报名。当时在索马里政府的配合下,黎峰作为养殖技术人员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农场养殖成效显著。农场上千头牛羊成长良好,200多公顷的良田连年丰收,淡水鱼养殖也比较顺利,这些在索马里都是前所未有的。

黎峰在1994年去了南非,到一家浙江人在德班诺港所开的工厂里上班并开始学习英语。黎峰的目标是到法波德尔去创业。半年后经他观察,在法波德尔和纳米斯地区之间有一家皮革厂,但没有制鞋厂。于是他聘用了5个人,从周围地区弄到木材加工成鞋底,然后又买到了皮革,加工木底拖鞋。南非夏季十分炎热,这种木底拖鞋与日本的木屐很像,穿起来很凉爽,加上生产成本低,制作流程简单,如能确保质量,做到价廉物美,自然极受顾客欢迎。

但遗憾的是,黎峰既当老板又当工人,十分辛苦。而他聘来做制鞋工人的都是当地黑人,他们懒惰而无耐心,没经过专门训练,因而生产的拖鞋很粗劣,销路不好。勉强维持了4个月后,倒赔了几千元,不得已便把工厂关掉了。

在工厂关闭后,不甘认输的黎峰开始从温州购进小商品,尤其是简单的玩具和小装饰品等到南非贩卖。南非的小商品经营市场仍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而这些从中国来的小商品很受南非人的欢迎,因为它价廉物美。但小商品的利润并不太大,只能算是小打小闹,扣除海运的费用,赚头不多。

有一次,黎峰回国探亲时与一个朋友聊天,细心的黎峰了解到这样一则信息:国内有一种叫做小黑麦的独特品种,产量和价值是一般品种小麦的10倍以上。黎峰得知小黑麦在国内已经开始推广,但在南非还是一个空白。南非的地价不算高,从国内购进的黑麦种子也便宜,低成本高产出,这使黎峰看到了这一项目的美好前景。于是他立马返回南非,开始着手建立了一个农业科技公司,在南非租地培育小黑麦种子出售。公司以比较低的租金租用了100亩地,租期10年。当时资金远远不够,黎峰千方百计与对方谈判、交涉,对方终于同意让他先交4年租金,其余部分分期付清。即使这样资金也告了急,买过化肥后,公司的账面上仅剩下了5元钱。但不久黎峰大获丰收,公司越来越红火。

回想起创业的艰难,黎峰曾说:“当时要不是好胜心强,真的干不下去了。”

每个人吃的苦和所创造的辉煌基本上都是成正比的,这句话在黎峰身上最终也得到了验证。小黑麦的成熟使黎峰迎来了一个新阶段:麦种很快就占领了南非市场,公司的效益也就水涨船高,黎峰很快就积累起数百万资金。

信息无处不在,无处没有,就好像空气一样。所以如何处理好铺天盖地的信息,是关系到能不能赚钱的重要因素。

冯定献可以说是在旅德华侨中较年轻并成功的一位了。今年刚年届四十的他,是德国冯氏贸易进出口公司和温州献华房地产开发公司的董事长。透过他瘦削的身材和年轻的面容,人们读到的是一个当代商人所独有的诚恳精明与自信。

冯定献1962年生于温州乐清白象镇的一户农民家庭,在他少年时就已经步入社会做小生意,学手艺,为自己走向社会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979年,年仅18岁的冯定献开办了永嘉华通电器厂,在当地激起了不小的波澜。由于他重品质,讲信誉,深受客户的好评,大家都愿意从他这里订货。小小的永嘉华通电器厂很快发展成温州华通电器有限公司,在哈尔滨、沈阳、大连等城市迅速打开了市场,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随后,他又广开门路,创办了永嘉港龙皮件制衣有限公司,生产“港龙”、“飞狼”牌鞋革、服装类产品,由于他经营有方,管理得当,在上海、大连、北京、哈尔滨、沈阳等城市立住了脚跟,完成了原始积累,成为当时名噪一时的大老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