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个人的面前机会总是平等地出现的。当机会出现在我们面前时,如果我们能牢牢地把握住,我们就会将它变成自己人生发展的条件,使自己的人生出现转机。
朱小玲很喜欢中国历史,经常学习研究古代人的智慧。她是一个不甘平庸的女性。1981年,从西安邮电学院毕业后,朱小玲被分配在成都市邮电局从事技术工作。因为文笔漂亮还时而在省报上发表一些文章,颇得领导的赏识。
工作稳定,工资不少,时常还有些大大小小的工作宴,按一般人的眼光来看,着实可以令许多人羡慕不已。但朱小玲并不满足这种平淡无奇的工作。她想如果就这样走下去,什么都按部就班,在局里一些年长者身上就可以看到自己以后的影子,生活已被预见到了,多没意思啊!这正是一叶知秋。
在当时的那个年代,人们以拥有传呼机为荣,虽然不菲的价格让许多人望而却步,但她敏锐地看到腰挂传呼机,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必然的趋势。于是,她利用本地维修站情况的优势及自己熟悉通讯产品的进货渠道,毅然办理了停薪留职的手续,成为了第一批下海经商的弄潮儿。
一间沿街的40平方米左右的门面,很快就装修一新。朱小玲跑了南方的几个大城市,带回了十几个传呼机。
传呼机的式样在那时候还不是特别丰富。只有单调的两三种样式。然而比电信局营业大厅所卖的传呼机便宜,而保修期也有相当的优势,没有多长时间她店里的十几个传呼机就销售一空。就在最后一个传呼机售出之后,朱小玲兴奋得一夜无眠。第二天一早她就又奔赴南方。随着进货量的加大以及产品外形的增多,小玲的生意可谓是红红火火,一帆风顺地发展壮大起来。
再回想当初的下海,她说:“当时我并不是没有后顾之忧的,所以只办了两年的停薪留职。其实那时我的收入还算可以,单位也准备提拔和重用我,但是每天‘早八晚五’的工作实在单调至极,所以我决定出来闯一闯,好歹算是尝试,如果实在不行还可以回原单位继续上班。开始我的目标只是要求每个月的收入比在单位多一些就可以了,我主要是希望有一个自由的能发掘自身潜能的工作空间。这些年我做得还是比较愉快的,现在干这行的已经太多了,竞争一激烈,利润就薄。我已决定把这个店给我的侄子打理了,我准备休整一下,再考虑下一步的投资。我的成功,其实还得益于我对中国历史的研究,特别是中国历史中的那些军事智慧,我把它充分地利用到了商场上,在商场竞争中,我懂得要见机行事,不能强而攻之。”
我们每个人都想成为机会的宠儿,但是,机会并非垂青每一个人。在前进中,只有耳听八方,眼观六路,才能占据最有利的竞争制高点,指引我们通向成功之路。
3.机遇是创造出来的
人生最大的惊喜是机遇迎面扑来,而你命运亨通;人生最大的憾事是机遇擦身而过,而你一无所获。
美国机遇学大师卡尔·彼特说:“抓到机遇抓到命,摸到机遇摸到金。凡是机遇并不是明明白白地展现在你的面前,需要你用智慧的大脑去破译。”
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能抓住机遇,不断走向成功,而有的人却始终与机遇无缘呢?这无疑值得人们去反省、去深思。
机遇并非对任何人都是平等的。可以说,它只喜爱那些不断地去寻找、去挖掘、去把握、去创造它的人。或者说它是偏爱与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这就要求人们要克服恋栈旧巢、安于现状的心态,充实自己,随时注意身边的一切,摆脱惰性,因为机会每一刻都有可能在我们的身边降临。当然,除了做好迎接机遇的准备之外,我们还应学会辨别和选择机遇的能力。因为机遇的到来总是有不同的形态,有时悄悄而来,有时呼然而至,有时独自潜伏在你身边,有时杂于其他事物之中。这就需要我们在反省之中懂得去识别、选择、挖掘与寻找。从对许多成功者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孜孜以求、目光敏锐、善于开掘和寻找。所以,我们要想很好地捕捉机遇,就必须具备一种“牵挂你的人是我”的心理素质和“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追求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使机遇与自己靠近与融合。
在对机遇的捕捉中,我们还要注重“创造”二字,古人曰:“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理而动;弱者坐待时机,强者创造时机。”聪明人创造的机会往往比他遇到的机遇要多得多。因为创造比等待更加重要。
少年时期的弗雷德克便梦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由于没有什么太好的机遇,他时常显得焦躁不安。
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如果将冰块化为水,或者加入水中,就可以成为冷饮。他还观察到,在一般情况下人们只是在酒店或者热饮店里喝饮料或酒。到了夏天天气炎热的时候,这些酒店生意都不太好,店主也为之烦恼不已。他立即敏锐地想到,如果在气候炎热的夏季,人们能喝上冰凉的冷饮该是多么舒心的事情!
由此弗雷德克看到了一个潜在的商机。他于是开始不断地实验创造消费。他试着利用冰块做各种各样的冷饮,并将冰块加入各种饮料中调出各种口味的饮品。他经过反复试验,终于试制出适合于多数人饮用的冷饮。
这些冷饮因为在炎热天气下有解暑降温的作用,各种液体经冰镇过又会变得十分可口,所以这些饮品便立即在各个地方,尤其是那些气温高而又缺水的地区率先风靡起来。一时间,冷饮蔚然成风,并逐渐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流行。
冷饮的风行大大地带动了冰块的销售,一切都如弗雷德克所预料的那样,冰块的销售业务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
首先,弗雷德克是一个勤奋的人,他在想到冰块能带来商机的同时,一次又一次地验证了自己想法的正确性。这种动力的真正原因是他不想错过这个机会,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这个先机,别人就会不失时机地去争取。
我们说,抓住机遇就意味着成功,但是,创造机遇并非一蹴而就的,机遇往往在险峰之间,它只钟情于那些不畏艰难困苦的人;它需要我们以百倍的勇气和耐心在崎岖的道路上慢慢摸索。一个少年时的梦想使弗雷德克在灰色的现实中破冰而出。
世界上那些事业有成的人,不一定是因为他比一般人更聪明,而仅仅因为他更懂得创造机遇。美国著名成功学大师安东尼·罗宾认为,成功取决于一系列的决定。成功的人能迅速地做出决定,并且不会经常变更;而失败的人做决定时往往很慢,而且经常变更决定的内容。决定仿佛是一股无形的力量,在我们人生的每一个时刻导引我们的行动、思想和感受。
在日本一个偏僻的山区里,一个因小山村山路崎岖,几乎与世隔绝。几十户人家仅靠少量贫瘠的山地过日子,生活极为贫苦,十分落后。全村人虽然也想脱贫致富,却一直苦于无计可施。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精明的商人。商人到达这里后,立即感到这种落后的本身就是一种可贵的商业资源。于是他便向村里的长者献了一条致富计策。听完后,长者马上召集全村人,对村民们说:“如今都是什么年代了,咱村的人还过着和原始人差不多的生活,我们深感内疚和痛心!不过,大都市里的人过着现代化生活的时间长了,一定会感觉乏味。咱不妨走回头路,干脆过原始人的生活,利用咱的“落后”,定会招来许多城里人。咱们也可以借此机会做生意赚钱。”这一计划博得了全村人的喝彩。全村人从此便开始了模仿原始人的生活方式,披兽皮,在树上搭房,穿树叶编织的衣服。
那位商人不久便向日本新闻界透露了发现这个“原始人”的小部落的秘密,这一消息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轰动。从此,成千上万的人都慕名而至,参观者络绎不绝,众多的游客为部落带来了可观的财富。有经营头脑的人来了。他们来这里造宾馆,开商店,修公路,将这里开辟为旅游点。小山村的人也开始趁机做各种生意,终于富裕起来了。
在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很多机遇。综合素质高、能力强的人善于抓住机遇,并且充分利用它们;具有高度智慧的人更善于创造机遇。
造就一个人成功的首要因素就是机遇。机遇往往是不知不觉或突然地出现,有时甚至永远不为人所知,或只是在回首往事时,才认识到过去的那件事是个机遇,庆幸抓住了它或者后悔失去了它。因此,善于抓住机遇的人应该具有以下基本素质:
首先,要时刻做好准备。充分认识到小事的重要性,做好每一件小事,要知道机遇有时候就蕴藏在小事之中。
其次,机遇一旦出现,就要兢兢业业,全力以赴地抓住它。
再次,要锻炼出敏锐的洞察力,善于在复杂的情况下发现机遇。
如果光想抓住机遇还是被动的,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是会主动创造机遇的。如果我们只是坐在那里痴痴地等,那么机遇就永远都不会理会我们。就如那些永远居住在山区里的人,只知道自己所在的地方贫穷,却不知道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虽然也知道外边世界的精彩,但只能徒然发出叹息,而那个精明的商人则懂得利用自身创造机遇,并最终带领那些农民走出了贫穷。
在人生的体验中,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忠实生活的人都能幸运如意,一帆风顺;并不是所有骁勇善战的将军都能稳操胜券,百战不殆。这是为什么呢?要知道机遇是一种不可排斥的因素,很多时候就是因为我们不知道机遇能改变我们的一生,不知道利用机遇,不知道机遇会让我们一举成名。
可惜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信机会能改变自己的一生,能够让自己获得成功。于是他们在机会来临的时候,不仅无法认识到哪个是机会,更无法谈到利用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了。
一个机会不可能出现两次,它总是稍纵即逝的,必须当机立断,只有具有破釜沉舟精神的人,才能在第一时间内抓住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人生能有几回搏”,当我们意识到出现机遇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它,不要掉以轻心,有好多事情往往就相差一点点便失去了这个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