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口才 说话技巧 > 第四章 能言善辩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第4页)

第四章 能言善辩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第4页)

这位文官的话对那个武官的“搞错后代”进行了极富幽默感的讽刺。

为了当众发言的最后胜利,我们不妨装得浅薄一点,让针对你的人自以为得计,而最后令其丑态百出。记住的一句话:“谁笑在最后,谁就笑得最好。”

摆脱困局之借局布势

在公众场合的发言,掌握整个发言的“势”很重要。“势”能够使你把握整个发言的导向,使说话的内容能够朝着有利于你表达自己观点的方向发展,并能在无形中打击那些攻击你的人。

俗话说,向别人扔污物的人,会把自己弄得最脏。亵渎别人的人,也同样会受到人们的鄙夷。“借局布势”的意思,是借其他局面布成有利的阵势,虽兵力弱小,但阵容显得强大。鸿雁高飞,横空列阵,凭着羽毛丰满的双翼助长气势。这里取其意用之,指在当众讲话中借助对方的立论方式及客观环境中一切有利的因素来打击对方。

某青年素以愚弄他人而自鸣得意。

一天,同村的孙大爷赶着毛驴路过他家门口,该青年正在吃早餐,见孙大爷过来,便冲他喊:“喂,过来吃点东西吧!”孙大爷连忙应答:“谢谢你的好意,我已经吃过早饭了。”不料,这青年又闹起了恶作剧,一本正经地说:“我没叫你,我是在叫你的毛驴哩!”说完便得意地笑了起来。

孙大爷以礼相待,却反遭这毛小子一顿侮辱,心中好不气愤。“出门时我问你外面有没有朋友,你说没有,没有怎么人家请你吃东西?”说完又在毛驴屁股上抽了两鞭子:“看你这畜生以后还胡说不胡说。”说完翻身上驴,扬长而去。那个以愚弄他人为乐的青年满脸羞愧。

姜还是老的辣,小伙子终于斗败在老先生手下。小伙子心术不正,出口伤人,此乃邪恶小辈。老先生堂堂正正,安分守己,此为忠厚之人。邪恶讥嘲忠厚,真是大逆不道。老先生借助打驴耳光这个戏剧性动作,创设了辩驳的环境,增强了反驳的力度,此谓“借局布势”。古圣贤云:“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但把话转回来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顾有小过,不会伤害整体形象,改错仍是好人,小伙子被老先生猛击一掌,定会自责、自醒的。

借局布势,全凭着一种机智与应急能力,它是审时度势的快速反应,是抓住环境并超越所处环境的较量。

摆脱困局之以谬制谬

当你在公众场合的讲话因为对手的攻击而陷入困局时,首先要做到的是静下心来想一想,对方攻击你的借口是否完备?对方指责你的原因是否真实?对方本身在同一件事情上又做的怎么样?

当我们无法回应听众的职责时,不妨从攻击者的立场出发,假设对方处于自己的情况下会怎么做?把问题丢给发问者本身,让他看来如何回答。

此法是精心设计的心理过程,通过有效的诱导与转换,你会在不知不觉中突然面对荒谬,忍俊不禁。人们常说:“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此为制胜的一个妙法,它与“请君入瓮”的故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武则天的时候,有人告了周兴,武则天命令来俊臣审理此案。来俊臣假意同周兴喝酒,问周兴:“逼供最好用什么刑?”周兴说:“只要把犯人装进大坛子,架上炭火一烧,就什么都承认了。”来俊臣按周兴的办法准备好瓮,周围点上炭火,说:“有宫里的命令要我审问老兄,请老兄入瓮吧。”周兴一看吓坏了,只好招供。

以谬制谬法,与上面的故事极其类似。但是人们读了上面这则请君入瓮的故事,绝不会产生幽默感。其中的原因在哪里呢?这正是这个话题所要谈及的,之所以要举出这个故事,就是要这样论述。请看下面的这则幽默故事:

伏尔泰有一个很忠实的随身小厮,可他有些懒惰。

一天,伏尔泰对他说:“儒塞夫,去把我的鞋拿来。”小厮赶忙殷勤地把鞋拿来了。伏尔秦一看惊呆了:鞋仍然布满昨天出门时沾的泥迹尘埃。他问道:“你怎么早晨忘了把它擦擦?”

“用不着,先生。”儒塞夫平静地回答,“路上尽是泥泞污淖,两个小时以后,您的鞋不是将要和现在一样脏了吗?”伏尔泰微笑着穿上了,一声不哼地走出门去,小厮在他身后跑步追了上来:“先生,慢走!钥匙呢?”

“钥匙?”

“对,食橱上的钥匙。我还要吃午饭呢。”

“我的朋友,吃什么午饭呢?两个小时后,你不也将和现在一样饿吗?”伏尔泰说道。

读了这则故事,我们一定会发笑。它不像“请君入瓮”的故事那样给人一种冷峻的感觉,它给人带来的是轻松——你看,小厮没有及时擦鞋,伏尔泰并没有严惩他,而是在他要食橱上的钥匙的时候,用以谬制谬的方法,揭示了小厮推理上的荒谬,因此导致了幽默。这时,我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请君入瓮”的中不包含幽默的因素了。因为它不含有荒谬的成分,完全是一出正剧,“严肃”占很大比重,说的是恶人有恶报,展示了恶人自食其果的可耻下场,与“伏尔泰的鞋”这则幽默故事不同。从心理学上讲,在当众讲话时候以谬制谬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心理过程,它通过有效的诱导和转换,使人在不知不觉中突然面对荒谬,产生忍俊不禁的情景效果。

丘浚一次到杭州寺庙里去拜访一个和尚。这和尚猜度他不像个有钱又有势的人物,爱理不理的,对他很傲慢。就在这时,庙门前响起了一阵吆喝声,有个将军的子弟带了一班仆人,前呼后拥,前来拜佛。这和尚马上换了一副面孔,亲自走下台阶,躬身合掌,上前恭迎。

丘浚看了很不满,等到将军的子弟一走,就问和尚:“你对我这样怠慢,对那些人却又为什么这般殷勤呢?”

和尚狡辩说:“阿弥陀佛,施主,你误会了?你不知佛经上说‘有就是无,无就是有’。刚才我是‘接是不接,不接是接’啊!”

丘浚听了火冒三丈,从和尚手里夺过禅杖,狠狠将他打了几下,说:“和尚莫怪,如此说来,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这则对话的巧妙之处,在于和尚“接是不接,不接是接”的论断的荒谬,丘浚的“打是不打、不打是打”的论断同样荒谬,但他是用和尚推论方法,以谬制谬,使自己获得心态平衡。

摆脱困局之装聋作哑

在当众讲话的时候,并不是每一个听众的提问都必须你全心力的去回应。当对方的问题与你讲话的主旨无关,或者会转移你当前的话题,甚至对你表达的意思有所抵触的时候,不妨装聋作哑。以不回应为最好的回应,巧妙的绕过去。

这是一个“钝”的战术。在当众讲话过程中,对论敌的辩词,自己明明十分清楚,但是,却不值得反驳或不便反驳,这时,不妨把自己装扮成“聋哑人”,对化敌的辩词置若罔闻,不予理睬,令其无可奈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土耳其靠自己的力量打败了甘当英国傀儡的希腊,走上了独立的道路。英国为了自己的势力范围,准备严惩土耳其。于是,纠集法、意、美、日、俄、希腊等国各派代表,与土耳其代表在洛桑谈判,企图胁迫土耳其签订不平等条约。

英国的代表刻遵身材魁梧、声如洪钟,是名震世界的外交家;而土耳其的代表伊斯美,不仅身材矮小,耳朵还有些聋,在国际、国内毫无名气可言。在谈判桌上,刻遵非常轻视伊斯美,态度十分傲慢、嚣张,其他代表也是盛气凌人。

但是,伊斯美态度从容,情绪镇定,毫无惧色。特别是他的聋耳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对土耳其有利的发言,他全听到了,不利的话,他全没听到。当伊斯美提出维护土耳其权益的条件时,英国外相刻遵大发雷霆,挥拳吼叫,咆哮如雷,恫吓、威胁不断向伊斯美劈头盖脸压下来。

各国列强的代表也气势汹汹,包围了伊斯美。但伊斯美大装其聋,坐在那里若无其事,等刻遵等人声嘶力竭地叫嚷完了,他才不慌不忙地伸开右手,靠在耳边,将身子移向刻遵,十分温和地说:“您说什么?我还没听明白呢?”气得刻遵等人直翻白眼,反倒说不出话来。

当众讲话要有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感情不能过于冲动,要服从理智的需要,不能走上极端,凡事皆忍耐,要坚持“该忍则忍,该驳则驳”的原则。最好的方法是先忍后驳,忍可能引起论敌的烦躁,从而在论辩中出现漏洞,然后再见缝插针,及时出击。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