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口才 说话技巧 > 第四章 能言善辩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第3页)

第四章 能言善辩应对各种危机和挑战(第3页)

尽管别人猜不透校长说这话的真实意思,然而却不得不佩服他的应变能力:他为自己铺了台阶,而且下得又快又好。听了上述回答后,无人再就此问题对校长跟踪追击。

转移了话题就等于转移的语言的方向,使听众没有机会在你的错误上进行纠缠,即便有人想针对你的言语漏洞进行辩驳,也因为主话题的转移而没有机会。

转换话题要有过渡

转移话题虽然是掩饰当众讲话时语言失误的好方法,但也并非能轻易做到。在语言上的失误与转移话题之间不仅要及时还要有个良好的过渡。

当众讲话时错话一经出口,在简单的致歉之后立即转移话题,有意借着错处加以生发,以幽默风趣、机智灵活的话语改变现场上的气氛,使听者随之进入新的情境中去。

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去某合资公司求职,一位负责接待的先生递过来名片。大学生神情紧张,匆匆一瞥,脱口说道:“滕野先生,您身为日本人,抛家别舍,来华创业,令人佩服。”那人微微一笑:“我姓滕,名野七,地道的中国人。”大学生面红耳赤,无地自容,片刻后,神志清醒,诚恳地说道:“对不起,您的名字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的日本老师——藤野先生。他教给鲁迅许多为人治学的道理,让鲁迅受益终生。希望滕先生日后也能时常指教我。”滕先生面带惊奇,点头微笑,最终录用了他。

转换话题时候不要过于刻意,不要太明显,让听众发觉你转移话题的目的。最好有一个过度的阶段,同时,转化的话题与之前谈论的内容不要偏差太大,防止讲话的内容转变幅度太大而给听众造成逃避的印象。

将错就错令人叫绝

在当众发言时产生言语上的错误难免会被别人抓住作为攻击你的借口,但在有些情况下,如果能够急中生智,将错就错,化解语言上的危机于无形,不失为挽救错误的好方法。

当你在当众讲话时,因说错话而陷入尴尬困境的情况,这或多或少会给你带来负面的影响,因而错话说出以后如何进行补救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为了使错误能够及时得以补救,创造良好的发言氛围,不妨急中生智从反面来说错误,将错就错。

将错就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这种办法就是在错话出口之后,能巧妙地将错话续接下去,最后达到纠错的目的。其高妙之处在于,能够不动声色地改变说话的情境,使听者不由自主地转移原先的思路,不自觉地顺着我之思维而思维,随着我之话语而调动情感。

某次婚宴上,来宾济济,争向新人祝福。一位先生激动地说道:“走过了恋爱的季节,就步入了婚姻的漫漫旅途。感情的世界时常需要润滑,你们现在就好比是一对旧机器……”其实他本想说“新机器”,却脱口说错,令举座哗然。一对新人更是不满之情溢于言表,因为他们都各自离异,自然以为刚才之语隐含讥讽。那位先生的本意是要将一对新人比作新机器,希望他们能少些摩擦,多些谅解。但话既出口,若再改正过来,反为不美。他马上镇定下来,略一思索,不慌不忙地补充一句:“已过磨合期。”此言一出,举座称妙。这位先生继而又深情地说道:“新郎新娘,祝愿你们永远沐浴在爱的春风里。”大厅内掌声雷动,一对新人早已笑得面若桃花。

这位来宾的将错就错令人叫绝。错话出口,索性顺着错处续接下去,反倒巧妙地改换了语境,使原本尴尬的失语化作了深情的祝福,同时又道出了新人间情感历程的曲折与相知的深厚,颇有些点石成金之妙。

将错就错并不是坚持错误,而是借错误来反说错误,最终改变原本错误的意思,而给人另一种感觉。

借题发挥表深意

借题发挥也是弥补自己在当众讲话时产生错误的好方法。当别人发现你语言上的失误时,巧妙的借题发挥,在错误的基础上引申另一种主张。在这种情况下,听众就会搞不清你先前所犯错误的本意,原本的错误就可以成为引导听众到新的想法的桥梁,从而在不经意间掩饰错误的本身。

素有“东北虎”之称的张作霖虽然出身草莽,却粗中有细,常常急中生智,突施奇招,使本来糟透了的事态转败为胜。

有一次,张作霖出席名流集会。席上不乏文人墨客和附庸风雅之人,而张作霖则正襟危坐,很少说话。席间,有几位日本浪人突然声称,久闻张大帅文武双全,请即席赏幅字画。张作霖明知这是故意刁难,但在大庭广众之下,“盛情”难却,就满口应允,吩咐笔墨侍候。这时,席上的目光全都集中在张作霖身上,几个日本浪人更是掩饰不住讥讽的笑容,只见张作霖潇洒地踱到桌案前,在满幅宣纸上,大笔挥写了一个“虎”字,左右端详了一下,倒也匀称,然后得意地落款“张作霖手黑”,踌躇满志地掷笔而起。

那几个日本浪人面对题字,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由得面面相觑。其他在场的人也是莫名其妙,不知何意。

还是机敏的随侍秘书一眼发现出了纰漏,“手墨”(亲手书写的文字)怎么成了“手黑”?他连忙贴近张作霖身边低语:“大帅您写的‘墨’字下少了个‘土’,‘手墨’写成了‘手黑’。”张作霖一瞧,不由得一愣,怎么把“墨”写成了“黑”啦?如果当众更正,岂不大煞风景?还要留下笑柄。这时全场一片寂静。

只见张作霖眉梢一动,计上心来,他故意大声呵斥秘书道:“我还不晓得‘墨’字下面有个‘土’?因为这是日本人索取的东西,不能带土,这叫寸土不让!”语音刚落,立即赢得满堂喝彩。

那几个日本浪人这才领悟出意思来,越想越觉得没趣,又不便发作,只好悻悻退场了。

当众讲话时的借题发挥不仅能弥补自己的错误,还能将听众的思维引到更广阔的地方。或许,你可以借助错误来给听众表达出原本不方便表达的意思。

三、快速应变摆脱困局

在当众讲话时,面对困局必须快速应变。否则你就会给对手留下扩大你失误,进一步打击你的机会。我们不妨利用各种技巧,摆脱自己在言语中的不利地位。抓住各种机会或假痴不癫、或装聋作哑、或故作歪解来借局布势。反应的越快,扭转局面就越成功。

摆脱困局之假痴不癫

时常可以看到有人在公开的场合面对他人的指责出现听不懂的现象。但你千万别以为他是真的听不懂。真实的情况可能是发言者无法回应或者不便回应,只能装做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

假痴不癫是我国古代三十六计之一,是指表面糊涂,心里却很明白,用“假痴”伪装自己的真实目的,麻痹敌人,然后再反守为攻,克敌制胜。在论辩中,是指面对对方的谬论,假装不明白,没能发现他的本意,帮助对方把谬论发展到结尾,让其闹出笑话。

在当众讲话中,“假痴”,关键要“痴”得逼真,要假装出稀里糊涂听不懂的样子,使对方以为自己的谬误没被发现,这样,才能使论辩深入下去。而重要的还是“不癫”,心里要清楚,而且要迅速地思考出反驳对方的方法。要掌握好论辩的节奏,不能求之过急,更要把握好,不要“跑题”,让论辩一步一步地纵深发展。其实运用这种方法论辩,你是“导演”,也是“场记”,主动权完全在你手里。

在西方某国,一个大型机场售票厅里,许多旅客正排队购买飞机票,秩序井然。突然,一个穿得笔挺的绅士,手拄“司的克”,挤到最前面,粗暴地指责售票员工作效率太低,耽误了他的宝贵时间,他唾沫四溅地大声嚷道:“你们知道我是谁吗?”边说边用手指着售票员,满脸显出唯我独尊、不可一世的丑态。

售票员平静地转过脸去,对票房里别的工作人员说:“这位先生需要咱们帮助回忆,他有些健忘,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售票员又对排队买票的旅客问道:“你们有谁能帮这位先生回忆一下吗?他已经忘掉自己是谁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话在工作人员和旅客中引起一阵哄笑。在笑声中,那绅士的脸羞得通红,嘴唇哆嗦着,想说又说不出什么,只得悻悻地回到后面,依次排队。

这售票员使用的说话技巧就是“假痴不癫”法。那绅士说话的原意,人们是清楚的:他是在炫耀自己的身份,妄图以此压倒售票员,但售票员偏偏假装听不懂他的话,偏偏从他问话的正面来理解,引出了两句使众人发笑、让绅士极为尴尬的话来。短短两句话,就窘得那绅士无地自容。

有一班文武官员正在看《七擒孟获》的川剧。

一个武官:“真想不到,孟子的后代孟获居然如此野蛮。”众人听后,不禁掩口而笑。

哪知一个文官接口说道:“仁兄所见极是,还是孔夫子的后代孔明强一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