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点实际——享受眼下的生活
活着的人,就要记住,生命是美丽的,也是短暂的。紧紧抓住它吧!珍爱生命,享受生活。
我们可以把人类的体验分为两种:一种是追求功效的有用性,他是一个缺少快乐“心眼”的生活者;一种是追求生活的快活,他才真正是一个会生活有“心眼”的快乐者。
一个樵夫上山去砍柴,看见一个人正躺在树下乘凉。樵夫见状忍不住问那人:“你怎么躺在这,为什么不去砍柴呢?”那人不解地问:“为什么非要砍柴呢?”
樵夫说:“砍来的柴可以卖钱呀!”
那人又问:“卖了钱又有什么用呢?”
樵夫满怀憧憬地说:“有了钱就可以享受生活了。”
那人听后笑了,说:“那你认为我此刻在做什么?”
人类的欲望没完没了,尽管在某些方面可能得到片刻满足,但当另一个新的欲望生成,又会义无反顾跳进另一个大陷阱中。
有时我们就像寓言中那头愚蠢的驴子,总是死盯着眼前那根永远吃不到的萝卜。
假如太阳在我们的生命中只出现一次,那么每个人都不会放弃这惟一的观望。我们会提早准备,决不会错过。
只因太阳每天都会升起、落下,所以我们就纵容自己几个月都不去抬头关注它一次。
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想一想,早上还没有起床时,你就开始担心起床后的寒冷而错失掉享受被窝里最后几分钟的温暖;走出家门你又开始担心路上可能会塞车;坐在办公室里,你又开始设想下班后是该去看场电影,还是与朋友约会;刚刚开完薪水,你又开始盼望下一个月发薪的日子赶快来临。
我们就是这样,总是生活在下一个时刻。
我们总是急着等周末来临、节日来临。我们总是盼望孩子快快长大,己赶快退休在家呆着。等我们真的老了时,又随时担心生命会在下一分钟结束。我们总是忙不迭地过日子,一刻也不停地瞎转。
我们总是把拥有物质的多少,外表形象的好坏看得过于重要,用金钱、精力和时间换取别人可能会有的好评,根本没有时间享受生活的轻松。
她就在你心里,就在你看见的每一个地方,根本不用费心就能找到。
其实美本来就是随处可见的。
适当的幻想对人的心理是有益的,但过多沉溺于幻想里,就会忘记眼前真实的生活。
“生活在此刻”,就是享受你正在做的,而不是即将要做的。必须摆脱对“下一刻”的迷恋和幻想,它们大多数不切实际,有的虽然最终会得到,却剥夺了我们此刻的生活。
不要一边吃饭一边想着办公室中的工作,不要一边工作又一边担心下班会不会塞车。
摆脱不必要的幻想,学会欣赏和体验已经拥有的此刻,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我们要为每一天的日出欣喜不已。
我们要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带来的生活体验而高兴。
我们要分享与家人、朋友相处时的甜蜜。
我们要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去聆听风雨之声,去仰望璀璨的星空,与无穷的自然生命力相连接。
停下你追求名利的脚步,静下心来学会欣赏和体验此刻的生活。
摆脱不必要的幻想,学会欣赏和体验已经拥有的此刻。
这本身就是一种快乐。
知足是快乐的源泉
不要以为分数、名誉、地位、金钱这些东西能带来多少快乐,它们的多少,高低与快乐与否无关。关键在于你对自己所拥有的这些东西是否心满意足。
给自己定好位,知足也是快乐的动力。
知足和不自满并不矛盾,想要有很好的心态,就要多个“心眼”,不妨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现在的目标,可以瞄向下一个,但不要贪婪。
你我都曾见过一种人:在大庭广众之间双目昂视,面色凛然傲气冲天,旁若无人。也有一种人,就怕人不知道他才高八斗,无论走到哪儿,说不上三句话,便开始为自己宣传,即使做谦虚之态,亦是以退为进,并无诚意。
这样的人必然有过人之处,但他的不凡和智慧一定不是最高,因他居然悟不出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三人行必有我师之类的真理,犯了量小易盈、自满自大的毛病,是让与他相对的人很难承受的。
还有一种人,眉眼之间洋溢着和平的神气,时常笑容满面,说起话来风趣横生,不忧不怨的人,是属于知足常乐型。
自满与知足从字面上看来,仿佛都是对自身情况感到满意的反应,事实上内心的出发点和由外的表现给人的感受,却是大大的不同,其间境界的高低更是差之千里。而从根本上说,知足也罢,自满也罢,与外在客观条件并不一定有相互的关联,一个人自觉得生活到这个程度,于愿已足,并不代表他的生活真的一定就无懈可击,样样可打满分,主要是他能衡量自身的能力,正视客观的条件,不妄想不贪求,也不去与他人比高下,能够以宽容坦荡的心去对待生活,使自己的人生不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顺命随缘地平和渡过。
那些骄傲的人,真的都是那么自信、骄傲,对自身的一切都心满意足,自认高人一等吗?如果你肯仔细分析,也许会吃惊地发现,事情恰恰相反。
依心理学上的说法,那种处处要表现自己的不凡,就怕谁人不知他的出类拔萃和光荣历史,无法克制地要以骄傲的面孔示人的人,常常是心理上欠缺安全感、满足感或自怜狂在作祟的人。因为缺少安全感、满足感,便相对的失去了自信,因此便急于要在别人的赞美或惊叹声中找回信心,证明确实如自己所希望和所幻想的那样不同凡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