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问话的技术 吴学刚 > 第1章 社交提问术好人缘来自好问题(第1页)

第1章 社交提问术好人缘来自好问题(第1页)

提问是一门艺术,是否提出好问题,需要智慧作支撑。你是否获得你想要的答案,或挖掘出优质的答案,在大多数时候取决于你提问的方式。当然,一个精彩的提问,可以诱发人们的思考,给人以启迪,甚至可以吸引众多的眼球和掌声。

1.交谈中提问的技巧

人与人交谈离不开提问。精妙的提问不仅可以使你获得信息和知识,同时还可帮助你了解对方的需要和追求,从而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互助,促成事业的成功。但是,同样的一个要求,若用不同的语言提问,收到的效果肯定不一样。

用什么样的语言提问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呢?

(1)注意因人而异。

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同样,提问也应见什么人发什么问。这是因为:

①人有男女老幼之分,该由老人回答的问题,向年轻人提出就不合适,该向男性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叫女性来回答。如果对一位正感年华似水、老之将至的女士提出一个看似很平常的问题:“您今年多大年龄?”尽管你毫无恶意,也定会惹得她恼怒不已。

②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性格色彩。有人性格外倾、性情直率,对任何问题几乎都能谈笑风生,畅所欲言;有人寡言好思,情绪不外露,但态度比较严肃;也有人讷于言辞,孤僻自卑,对任何问题都很敏感,甚至有点神经质。对性格外倾的人,尽管什么问题都可以提,但必须注意提得明白,不要把问题提得不着边际,否则很容易使谈话“走题”;对寡言好思的人,要开门见山,简洁明了,提问要富有逻辑性,尽量提那种“连锁式”问题。比如:“你为什么会这样呢?”“后来呢?”等等。这样可以促使他源源不断、步步深入地谈下去;对那种敏感而又讷于言辞的人,要善于引发,不宜一开始就提冗长、棘手的问题,通常以他喜欢的话题,由浅入深,据实发问,启发他把心里话说出来,但必须注意,决不能向他提出令人发窘的问题。

③人的知识水平和所处的社会环境各有千秋。因此必须仔细观察、了解对方身份,把问题提得得体,不唐突、莽撞。如果你跑去问一名并不熟悉烹饪技术的宇航飞行员,应该如何烹制才能使做出的菜美味可口,就肯定不会如愿以偿。这表明,提出的问题必须根据对方的知识水平、职业情况及社会地位等进行合理分配,该问甲的不要问乙,该问乙的不要问丙。

(2)掌握最佳时机。

提问并不像逛大街、上市场那样随时都可进行,有些问题时机掌握得好,发问的效果才佳。

有两个过去很要好的朋友都刚刚走上工作岗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相遇了,互相询问:“你们单位待遇怎样?你工资多高?谈恋爱了吗?”显得既亲热自然,又在情理当中。但是,如果一位姑娘经人介绍与一位从未见过面的小伙子谈恋爱,公园门口两人准时赴约了,沉默了一会儿,姑娘抬起头来问:“你谈过恋爱吗?工作轻松吗?工资多少?”其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一般来说,当对方很忙或正在处理急事时,不宜提琐碎无聊的问题;当对方正专心欣赏音乐、文娱节目或体育比赛时,不宜提与这首音乐、这场文娱节目或体育比赛无关的问题;当对方伤心或失意时,不宜提太复杂、太生硬、会引起对方不愉快的问题;当对方遇到困难或麻烦,需要单独冷静思考时,最好不要提任何问题。

(3)问题提得具体。

那种大而泛的问题,往往叫对方摸不清头脑,因而也就不可能回答好。相反,问题具体了,反而可以引导对方的思路,从而得到满意的回答。

(4)讲究逻辑顺序。

如果你要就某一专题性问题去请教别人,则必须按事物的规律,先从最表面、最易回答的问题问起,或者先从对方熟悉的事问起,口子开得小些,然后逐渐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易到难提出问题,并注意前后问题间的逻辑性。这样才有助于问题的逐步深入,并便于对方回答,不至于一开口便为难卡壳。同时,也有助于自己理解对方的谈话,便于从中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5)保持灵活态度。

发问不仅仅是口才的问题,还是一个人的思维能力问题。提出一个问题后,你要仔细聆听对方的谈话,并注意观察对方谈话中的一切细节,积极开动脑筋,去发现新的问题,新的疑点,并立即抓住,追问下去,弄个水落石出。此外,你还要注意对方回答问题的态度,一但发现他避开某些东西,你可以打断他的话,试探他的反应,也可以用眼睛带着双关的意义盯住他,持续一段时间,直到使他变得不安为止。这时,他往往会在无意中脱口说出你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6)准备多种提问方式。

同一个问题,必须准备多种提问方式。提问方式一般分以下几种:

正问: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你想了解的问题。

反问: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令其不得不回答。

侧问:从侧面入手,通过旁敲侧击,迂回到正题上来。

设问:假设一个结论启发对方思考,诱使对方回答。

追问:循着对方的谈话,打破沙锅问到底。

应该知道,不是任何人一开始就愿意如实回答你所提的问题的,他们往往用“无可奉告”、“我也不大清楚”等词来推托你的问题。所以,应该准备多种提问方式。当他坚决表示无话可说时,你就装成误解了他的样子,转而用另一种方式提问,如此反复。如果他拒绝回答,你可以设想一个令其为难的结论,请他指导,一旦他开了口,你就可以步步进逼,追问到底了。

(7)措辞要得体。

为了表达明确,避免造成麻烦和误解,提问时仔细选词择句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寻求最佳的表达方式。诸如“你有什么理由可说?”这类问题,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快,但如果换一种措辞:“你对此事有何感想?”就可以使谈话继续下去。

(8)语气和语调亲切自然。

必须时刻记住:对任何人提任何问题都要努力制造一种亲切友好、轻松自然的气氛,绝对不可以用生硬的或审讯性的语气和语调。否则,不但容易影响对方的情绪,还会破坏双方之间的关系,导致提问的彻底失败。

2.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

在正式沟通开始之前,双方所进行的就是寒暄、入座,有的人认为这不过是最简单的程序,不过就是打个招呼,彼此入座吗?其实这样简单考虑的人往往会吃亏在这点上,提问尚未开始,那将意味着整个沟通的基调都将从这里开始,气氛是缓和,还是紧张,全靠那几句寒暄话。高明的提问者往往会以简单的几句话就能奠定良好的沟通氛围,而那些缺乏好口才的提问者则通常一两句话就让整个场面变得尴尬。因此在沟通正式开始之时,作为提问者要善于说几句好话,积极营造和谐愉快的氛围。我们所说的寒暄,也就是打招呼,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语言交流的方法之一。通过彼此的寒暄,会让陌生的人相互认识,让不熟悉的人变得熟悉,让冷冷的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更为双方进行深入的交谈架设桥梁,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

唐朝诗人杜甫和剑南节度使严武是好朋友,两个人经常在一块儿喝酒吟诗,谈天说地。杜甫来到成都的时候,在严武的帐下做幕僚,严武帮助他建了一座草堂,把他一家都安顿下来,使杜甫长期颠沛流离食不果腹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杜甫对严武的帮助铭记于心,发誓要报答他。但是杜甫有一个毛病,和别人开玩笑的时候经常不注意分寸,言辞之间带有明显的侮辱性质。有一次,他喝醉了酒,就站在严武的床上,瞪着眼睛,用手指着严武的鼻子说:“严挺之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儿子呀?”严武听后,感到很气愤,觉得杜甫十分看不起他,就恨恨地走出门去,回到家里想到杜甫平日里对他多有不敬,就越想越生气,就派人准备把他杀掉。严武的母亲听说这件事之后,赶紧把消息告诉了杜甫,又亲自雇了一条船帮助他逃走。仓皇而逃的杜甫对醉酒后无礼的话感到十分后悔,但是为时已晚,不仅失去了最好的朋友,更让自己的家庭再次陷入苦难与贫穷之中。

“严挺之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儿子呀?”这句话实在令人生气。杜甫的一生是坎坷的,这和当时的社会现实固然有着很大的关系,但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他一生中的艰难困苦也是自找的。他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任何时候,和别人的关系多么亲近,都要在言语上谨慎一些,不能说太多出格的话。

沟通气氛是双方之间的相互态度,它可以影响对方人员的心理、情绪和感觉,从而引起相应的反应。可以说,沟通气氛对整个提问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其发展变化将直接影响整个沟通的前途。比如,相对热烈、积极的、合作的气氛会将沟通朝着达成一致协议的方向推进。在沟通一开始,假如我们能说几句妙语,灵巧提问,那就会让双方有一种“有缘相知”的感觉,彼此都愿意有好的合作,都愿意在合作中共同受益。沟通中的哪一方控制住了开局的气氛,那么,某种程度上就等于控制住了对方。

东南亚某个国家的华人企业想要为日本一著名电子公司在当地做代理表发现日方代表喝茶取茶杯的姿势十分特别。于是,他说:“从您喝茶的姿势来看,您十分精通茶道,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没想到,这句话正好点中日方代表的兴趣所在,于是他滔滔不绝地讲起来。结果,后面的沟通进行得异常顺利,那个华人企业终于拿到了他所希望的地区代理权。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