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暂时拉开距离
尽量使双方的分歧处在一个“冷冻”状态,让时间和事实来证明谁是正确的,谁是错误的。避免分歧继续扩大。
(3)保持平等和尊重
不要固执地认为你是对的而他是错的,朋友之间没有高低之分,如果你持自己百分之百正确的态度,即使对方的确错了,他也会感觉你对他不够尊重,而产生逆反心理,“错了又怎么着?”这是他很自然的反应。
(4)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时间愈久,分歧的副作用越大。不要让分歧一直成为屏障隔在两人之间,要积极地想办法来消除分歧,达成共识。
3。与朋友关系闹僵时
建立朋友关系不易,不能因为一点小别扭,就破坏这层关系。处理好了,说明你们之间的友情能经得起风雨考验。与朋友闹僵时,可采取以下一些对策:
(1)保持冷静
让自己激动的情绪稳定下来。只有冷静才有可能理智,才能客观地、实际地去修好。如果在气头上,就要暂时回避一下,不要贸然行事。
(2)自我反省
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对待自己在朋友关系上的责任,不推诿,不放大,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对的坚持,错的改正。特别是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和失误不要得过且过、宽容和放纵。
(3)不翻老账
不论闹僵的原因是什么,予以谅解,不可在这些细节小事上争个你输我赢,不翻老账,不揭人短,要有“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的气概和度量。
(4)积极修好
一般说来闹僵的责任往往是双方的,自己应当主动承认错误,去与朋友和好。在朋友之间采取主动,不但不会失面子,反而显得更为大度和宽容。同时,主动会使朋友感动,更加有利于对成见的消除,继而扪心自问或自责,使重修旧好立见成效。
4。与朋友发生经济纠纷时
一般说来,与朋友间特别是要好的朋友间尽量少些经济上的往来,比如向朋友借钱,当还不了或不按约定时间还款时,肯定会影响今后的长期交往。但对一些本来就是通过经济往来业务而建立的朋友关系,就难免不出现经济纠纷,因此一定要慎之又慎。
(1)对症下药
把产生纠纷的原因弄清楚,是朋友误会了还是自己弄错了。“亲兄弟,明算账”,要把经济往来的账目全部向朋友交待清楚,让他相信你并没有隐瞒什么。
(2)坚决按约定或合同办事
因为这是事先商定好的依据,坚持按此来解决纠纷,谁都不会有话说。
(3)共商解决办法
朋友之间的纠纷,如果双方坦诚相待,达成一致的解决办法还是能做到的,所谓“朋友好商量”,只要你不存在欺诈,恶意使坏,是不难解决的。
(4)请求仲裁
当双方无法达成解决意见时,只能诉诸仲裁机构或法院来按有关程序解决,但一般情况下不要采用这种办法。
开玩笑有分寸,才不会失去“笑果”
生活中需要笑声,朋友在一起时免不了要开玩笑。健康的玩笑,可以把工作和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用风趣的语言和巧妙的方式说出来,让大家皆大欢喜。但开玩笑没有把握好尺度,难免造成双方的难堪而失去“笑果”。
比如,一天,正在外地出差的李先生接到朋友的电话,朋友气喘吁吁地说:“你妈出车祸了,已经被我送进了医院,你赶快回来。”李先生放下手里的工作,立刻急急忙忙赶回。回到家中,见老妈正在和一群牌友们玩得不可开交,这时他才知道自己被朋友骗了。李先生立刻打电话给朋友,生气地说:“你玩笑开得太过分了!”谁料朋友不但不对自己的行为道歉,反而说:“愚人节开玩笑很正常。”李先生听后十分生气,啪的一声挂掉电话,此后再也不理会这位朋友。
又比如,节假日,小吕陪着妻子一起逛街,遇到一位朋友,这位朋友平素爱开玩笑。他见到小吕后就故意问:“这位女士是谁啊?”小吕说:“是我妻子呀。”朋友又问道:“那你上次带的那个女的是谁啊?”小吕的妻子一听,生气地说道:“没想到啊,你还有外遇了,我和你离婚。”说完甩袖而去。小吕赶紧追着去解释,可妻子说什么也不信,一直闹着离婚。最后,小吕的朋友亲自过去向他的妻子解释才平息了这场干戈。
熟悉的朋友之间常常会相互取乐,说话也不拘小节,开起玩笑来也没个度,结果造成了对方的反感,甚至是仇恨。就像故事中的李先生和小吕的朋友只是想开个玩笑,但却由于没有把握好分寸,不仅没有达到“笑果”,还因此而使得彼此间的关系僵化。其实玩笑就像是调味料一般,如果滥用,味道过重,就会让人难以下咽,因此,我们在使用幽默技巧时也要掌握好分寸,否则结果便会适得其反。
那么在开玩笑时,我们应该遵守些什么“规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