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末年,中国经历了270年长期的南北分裂后,人民普遍渴望统一。但北周和南陈的皇帝都没有统一南北的能力;到了杨坚夺取了北周的政权、建立隋朝以后,这一任务才由隋文帝杨坚予以完成。
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东汉政治糜烂,激起了社会大动荡,引出了群雄逐鹿,逐鹿的结果是魏、蜀、吴鼎足三分,最终三家归晋。建立统一大业的西晋是短暂的,由门阀大族垄断政权造成的弊端,清谈所带来的务虚风气,皇族内部争权夺利的八王之乱,使西晋陷入比汉末更为混乱的境地,不久政权便被匈奴武装所消灭。
西晋的消亡,使全国在整体上分裂为南北两大板块。
北方拉开了各族大争战的帷幕,其以匈奴、羯、鲜卑、氐、巴五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史称“五胡乱华”,加上汉族,前后成立了十六国。后来,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统一了北方。北魏后期政治逐渐败坏,六镇民变后国力大衰,最后分裂成东魏和西魏,并分别由北齐及北周取代。最终,北周灭掉北齐,再度统一北方。
南方为东迁的晋室残余力量所占据,重组了东晋政权。东晋虽拥有半壁江山,但并不稳定,外受北方威胁,内受军阀威胁,在风雨飘摇中终结。在东晋之后,是宋、齐、梁、陈四朝相继而立。
如此南北对峙的局面,史称南北朝。
从西晋的消亡到南北朝的结束,分裂的时间长达两个半世纪之久。
分久必合,这次合,是由杨坚所创立的隋朝来完成的。杨坚出自北周,因此隋朝也脱胎于北周。杨坚之父名忠,其祖上是自汉以来的名门望族,曾历仕于前燕、北魏诸朝,或为将军,或为郡守。至北魏末年,由于追随宇文泰起兵并屡立战功,在宇文氏的北周王朝建立之后,杨忠即被赐姓普六茹氏,位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
1-1西晋时期的疆域图
在古代传说中,大凡君王伟人出世,都有一番神灵瑞象的铺陈。但是,像杨坚这种以佛教灵迹为底蕴的渲染,却是绝无仅有。
相传,杨坚出生那天,有一位俗姓刘、法名智仙(或作智先、智迁)的尼姑,从河东(山西一带)风尘仆仆赶来,深夜造访。当时,天气异常闷热,母亲吕氏打扇驱暑,却将杨坚扇得寒战不已,几致气绝。就在这紧急时刻,智仙赶到,杨坚转危为安。于是,智仙对杨忠夫妇说道:“这孩子来历非凡,不能随便放在俗间养育。”
虚惊一场的杨忠便将杨坚托付给智仙抚养,还将自家宅院改作佛寺。
过了一段时日,吕氏按捺不住对儿子的思念,悄悄来到智仙房中,将杨坚轻轻抱起,仔细端详。就在这时,杨坚突然头上长角,遍体生鳞,化做一条小龙。吕氏见状大惊,怀里的婴儿坠落于地。智仙从外间进来,连忙将杨坚抱起,埋怨道:“为何随便惊动我儿,害他晚得天下。”
从此以后,杨家人轻易不敢过问儿子的日常生活。
就这样,杨坚随智仙在佛寺里一天天长大,度过燃灯颂佛的童年。十三岁那年,杨坚已是伟岸少年,龙颜广颐,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掌中有纹呈“王”字,俨然一副人君仪表。智仙十分喜爱他,给他取了个与其名字相对应的小名,叫“那罗延”,送他出寺回家,转入太学学习。
因为父亲的关系,自14岁起,杨坚即被当时的京兆尹薛善推荐为功曹。此后年年擢升,16岁时已经做到了车骑大将军的高位。当然,他并非那种荫袭父辈的爵位却无所作为的纨绔子弟,这其中一方面得益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另一方面则来源于自己的刻苦实践。
当朝的柱国、大将军独孤信看这位年轻人前程远大,就把14岁的女儿许给了他,即后来有名的独孤皇后。
由于北周王朝的开创过程中得到了以杨氏、独孤氏为首的士族门阀的支持,为了在政治上加强与这些开国功臣的联系,继位大统的周武帝宇文邕礼聘杨坚的长女为皇太子妃,希望借此巩固自己的北周政权。杨氏由此得以日渐强大,也不可避免地卷入了相互倾轧的权力之争。然而,杨坚有着皇亲国戚的特殊身份,加上另一强大的士族独孤氏的鼎力相助,尽管一度危机四伏,却都未能对他产生过实质意义上的威胁。
隆盛的地位,特殊的关系,高超的才干,廉洁的作风,再对比北周诸帝荒淫平庸的形象,大大地提高了杨坚的政治声望,在汉、鲜卑实力派人物的支持下,形成了以他为首的势力集团。
国丈心生二念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杨坚权势骤升,引起了朝中一些大臣的戒心。齐王宇文宪旧事重提,仍旧拿杨坚的长相说事:“皇上啊,杨坚这个人相貌不寻常。每次臣和他同朝议事,一见到他的那张脸,就会不由自主地没了主意。这个人不是能久居人下的,恐怕以后还会对我们宇文皇族不利,陛下还是尽早除掉他吧。”周武帝对杨坚却非常信任,甚至还拿出明帝时赵昭相面的评断为杨坚开脱:“他最多可以当个柱国,你不必多虑。”
无奈树大招风,长相的事情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内史王轨也向武帝进言:“依微臣拙见,皇太子并非社稷之主,他的岳父杨坚倒是有造反的相貌,将来之事未可知啊。”有人说自己儿子的不好,周武帝自然很不高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如果真是天命将至,那也没有什么办法。”这些谏言虽然没什么直接效果,但杨坚得知后,惊恐万分。
在乱世,要想赢得皇帝的信任,还是得靠军功。北周建德四年(575年),机会来了,周武帝出兵伐齐国,杨坚率领北周三万水军在河桥大破齐军。第二年,杨坚为右三军总管,再次东进伐齐,大获全胜。建德六年,宇文宪、杨坚虏获任城王高谐,北齐灭亡。三年的征讨,北周武帝终于统一了中国北方。杨坚军功卓著,却只得到了爵升柱国的待遇,并频繁调动,接连出任定州总管、亳州总管、南兖州总管的职位,周武帝对杨坚的戒心傻子都看得出,杨坚为自己的出生入死感到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