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不争气的东西,左丞以为,这些人该如何处置。”
胡惟庸先是小心看了一眼朱元璋脸色,然后开口道:“驸马爷欧阳伦案,以及前不久德庆侯谋反案刚结束不久。臣以为不宜骤兴大狱,但此事干系重大,又事涉此次军队改制,不能不办,不能不严办,不能太严办,最要紧的事,不能由陛下来办。”
“不能不严办,又不能太严办,那该怎么办呢?”听了胡惟庸的话,朱元璋脸上露出了感兴趣的神色,很显然胡惟庸今晚是有备而来的。
因此朱元璋更想知道胡惟庸的回答,朱元璋今晚第一次抬起了头,看着胡惟庸,开口笑道:“左丞!”
“唉!”胡惟庸连忙躬身应道。
“说来听听。”
“陛下。”
半个时辰后。
胡惟庸告退离开,朱元璋看着胡惟庸,脸上带着笑。
很显然在朱元璋眼中,胡惟庸今晚帮了他大忙。
而胡惟庸在离开皇宫后,嘴角同样微微扬起,露出了一抹笑容。
第二日。
皇宫,太和殿。
散朝后,朱标和往常一样,来此和朱元璋议事。
只是今天他的脸色并不好看。
一切的起因,都来自他的嫡长子,朱雄英。
因为无论是朱雄英还是朱允炆,他们如今都已经到了蒙学的时候,因此朱标便是决定选几个师傅,在东宫给他们兄弟另开个小书房。
可由于东宫身处皇宫之内,一般男子出入宫禁,多有不便。
因此最后,朱标选了自己的岳丈,侧妃吕氏的父亲,吕本。
吕本本身就是出名的博学之士,而且并非那种传统腐儒,在朱标看来,用来给朱雄英、朱允炆他们蒙学根本就是大材小用了。
可偏偏在拜师的第一天,朱雄英突然不见了。
整个东宫乱做一团,最后才发现,这小子竟然求着十二皇子带他私自出宫,然后去宫外的京城小学上学!
而且很显然,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
朱雄英连同十二皇子朱柏,一起被朱标罚了禁闭。
可即便如此,朱雄英还是硬着脑袋说要去皇宫外面上学。
朱元璋看着朱标进来后,起身从一旁的书架上,拿下一个匣子,缓缓将其打开。
“老东西了,你娘生你的时候啊,我还在军中,收到信啊,马上就跑到李先生那,跟他讨了这支笔。”
“原本是想着,你将来啊,开蒙用的。可那时候事情太多,想着想着就搁下了,你没捞到,就给雄英吧。”
皇宫里发生的事情,不可能瞒得过朱元璋。
“爹儿臣替雄英谢过父皇。”朱标开口道。
“行了。”朱元璋摆了摆手,开口道。“昨天的事情我都听说了,不用太放在心上。雄英给允炆不太一样,他本就是飞扬跳脱的性子,但该管还是要管。也不必,太太拘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