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兽犹如此,何况人乎?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小人“做人”重于做事,“谋人”多于谋事,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划圈子、抱团子、傍大款、攀高枝上。他们交友是以利益为原则,如果得不到实惠,甚至忘恩负义,恩将仇报。他们奉行的是“有奶便是娘”的信条,你今天帮了他的大忙成了他的恩人,如有人贿之以大利拉他来攻击你,他那副嘴脸马上变样想方设法打击你。如果恩人咸了他往上爬的绊脚石,那就对不起了,一脚踹开,毫不犹豫。
魏忠贤进入了最有权势的部门,窃居了最核心的位置,贪欲和野心也随着膨胀起来。客魏勾结,首先为其掌握更大的权力而扫除障碍。他们采取的震撼朝野的第一动作是谋杀魏朝和王安,保证在太监的二十四衙中树立其不可动摇的地位。
其实魏朝和王安都曾经是魏忠贤昔日的好友和恩人,是魏朝将魏忠贤这一乡间农夫引荐人宫,后来,又是他不时地向主持宫事的王安好言荐举,魏忠贤才日益得以重用。故此,二魏曾结为兄弟。在魏朝发现他与客氏勾搭后,二人发生了矛盾,兄弟变成了仇敌。熹宗即位后,魏朝被赐名为王国臣,位掌兵仗局,一时成了实力派人物。这样魏朝在生活和事业上都成了魏忠贤的有力竞争对手。魏忠贤决心除掉这个心腹之患。
一次,二魏在一起饮酒,为争客氏斗骂起来,深夜惊动了熹宗。客氏自然支持魏忠贤,结果魏朝被勒令告病出宫。魏忠贤将其赶出了皇宫仍不放心,矫旨将其发往凤阳,并在路上派人将其生生绞死。魏忠贤除掉魏朝之后,矛头又指向位在自己之上的王安。
王安是明一代比较正直的太监,并且在朱由校登基皇位的斗争中,立有不可代替的功劳。所以熹宗对他还是信任有加。在熹宗即位后就有意让他按任掌印太监,王安心里自然十分高兴,但依照惯例要上表辞谢。而魏忠贤与客氏密谋乘机向嘉宗进言,准了王安的辞谢,立即把这一要职给了一贯依照客魏意愿行事的王体乾。
魏忠贤轻而易举地搬倒了王安,念他日前对其不薄,本想放他一马,可阴毒的客氏进言,不能留此后患!这样魏忠贤就指使私党参奏王安,熹宗也不问青红皂白就稀里糊涂地把为大明朝忠心耿耿卖命一生的王安降职到南海子净军,王安一腔冤屈无处诉说,当他匆匆赶到南海子后,按照魏忠贤的部署,王安竟然被断绝饮食,三天后没饿死,就被一刀斩杀了。
正直的王安被除,王安手下的太监也被魏忠贤即刻驱逐殆尽,同时拼凑以王体乾、李永贞等宦官为羽翼,暗中拉拢大学士沈滩为帮手,迅速在宫中形成新的权力集团。他还劝说熹宗在宫中选拔一批身强力壮的宦官组成军队,以备后用。魏忠贤自己同时掌握东厂大权,这样宫中的实权尽收手中,为他实现更大的野心和贪欲创造了条件。
魏忠贤勾结客氏,一朝得势,翻脸无情,对妨碍自己的同伙狠下毒手,一一扫除,这不但暴露出他篡权的野心,也表明了这个阴谋家品质的卑劣,真所谓“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有些人占有欲很强,他们的价值取向非常现实,任何时候,他们都会更注重现实的、经济的利益。只要有机会捞好处就会不顾一切地去做,有时候甚至会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恶意地背叛朋友。这样的人实在可怕。假若你身边有这样的人,你也只能在知道他要怎么样的时候应对他,不知道他要怎么样的时候提防他。
巧制小人勾结之法:分而制之
世上小人作恶,往往形成帮派群党,你呼我应,互相勾结。而君子光明磊落,耻于结党营私,这样就常常被小人们的暗箭射中,甚至到死也不知其所以然。世态如此,岂不悲哉?其实,这是君子太过于慈悲迂腐、宽大为怀的恶果。事实上,对于已经形成帮派群党的小人们,应该毫不手软地制他们于死地,而从前古代君子已施用过的且已成功了的策略之一,就是挑起事端,使之互斗,各个击破,不战而胜之。
巧制小人先告之法:以攻为守
以攻为守的绝招,常常是正义的一方在遭到邪恶的一方诬告时,沉着应战,虚与委蛇,伺机而动,反手制敌而不得不采取的策略手段。陈轸的反守为攻
巧制小人中伤之法:握其把柄
凡事都要留一手,这是在封建社会的官场中,防止小人的陷害,明哲保身的一大绝招。君子为了防备小人的日后反攻倒算,预留一些可供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可以防止小人伪造证据陷害自己。小人大都有做贼心虚、欲盖弥彰的特性,对他们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掌握一些他们的贼言劣行作为把柄,这就像是在无法无天的齐天大圣的头上套了一个紧箍儿一样,一旦小人胆敢肆无忌惮地作恶,把紧箍咒儿一念,他就没辙了,就再也不敢行凶了,或至少有点收敛了。
7.对症下药,反击借刀杀人的小人
小人无德无信,从不按游戏规则出牌。为了达到目的,小人会不惜采用下三滥的流氓手段。君子和小人不是按照同一个游戏规则斗法,所以君子是很难斗得过小人的。
两千多年前,孔子及其门徒重点研究了两种人,一为君子,二为小人。尤其是小人最伤脑筋。小人问题是个古今难破之题。“明君”周围挤满小人,巾帼枕边睡着懦夫,英雄前头无数竖子,好汉头上蹲着鼠辈,石榴裙下跪着无赖,香花幽草插上牛粪,小人得志,竖子成名,君子不遇,英雄遭难。
一朝天子一朝臣,明怀宗崇祯皇帝即位后,挖掉了以奸宦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同时也不断补充阉党空出来的朝官。
明朝内阁体制限定六名成员,礼部侍郎温体仁,由于资历、名望不够,不在推荐名单之上,但他找到了另一个“同病相怜”的礼部尚书周延儒,他们选中名列会推名单之首的钱谦益作为突破口,向崇祯呈交了所谓的“神奸结党”疏。疏中恶语攻击钱谦益,翻出陈年旧账,借题发挥,专拣崇祯帝深恶痛绝的罪名扣在钱谦益头上。就在熹宗天启二年,钱谦益受命主试浙江,考试后录取嘉禾才子钱千秋为省试第一名。后来发现钱千秋的作文试卷中引用了一句俚俗诗:“一朝平步上青天”,不想这句诗劫触动了当权者的忌讳,便妄加罪名,取消了钱千秋的会试资格,并遣戍边地。钱谦益也因此而受到牵连,先是被罚了俸禄,后被削职为民,遣回原籍。
这已是六七年前的旧事了,况且钱谦益早已被召回朝廷,官复原职,取得了熹宗的原谅。温体仁在奏章中不仅旧案重提,而且诬陷其结交党朋、营私舞弊、贪污受贿、包藏祸心等不实之罪。这几种罪名都是崇祯帝平生最憎恨的,看毕奏章,崇祯便勃然大怒。
第二天朝会的时候,文华殿内庄严肃穆,文武大臣分立两侧,年轻的皇帝朱由检高高在上,龙颜含威,巡视着朝堂上的每个人。崇祯虽是明朝的末代皇帝,但他自登基以来就励精图治、奋发图强,一心振兴国家社稷。他以唐宗宋祖要求自己,勤政节俭,事必躬亲,但是崇祯身处末世,朱家王朝如日落西山,人力难回;另一方面,崇祯刚愎自用、喜怒无常、多疑孤僻,且又主观急躁,处理朝政往往失于明察。此时,崇祯的脸色阴沉沉地,他多看了一眼钱谦益,见他面带春风,眉挑得意,心中一阵厌恶,随即命侍臣传令,让钱谦益与温体仁当廷对质。
此举真如晴空霹雳一般,击得钱谦益措手不及,温体仁则言辞咄咄,气势逼人。对于温体仁的突然发难,朝臣们也;感到气愤不平,纷纷挺身为钱谦益打抱不平,指责温体仁的居心不良,于是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温体仁见自己反成了众矢之的,便向崇祯搬弄是非说:“臣此次会推不与,本应避嫌不语,但选举阁臣事关宗社安危,钱谦益结党受贿,举朝无一人敢言,臣不忍见圣上遭受蒙蔽、孤立无援,才不得不说。,’温体仁危言耸听,却字字落在崇祯的痛处,他最恨大臣结党营私、腐败受贿;他又最十白大臣们蒙蔽欺骗他,所以,崇祯认定温体仁忠心耿耿,对钱谦益更恨一层。
崇祯自作圣明,不肯偏听偏信温体仁的一面之词,便问大臣们钱谦益可有结党受贿之事。周延儒抢前一步回答说确有此事,并添油加醋渲染一番。大学士钱龙锡、吏科给事中章允儒等人站出来为钱谦益申辩,并指出温体仁觊觎入阁,才如此刁难别人。温体仁冷笑着挑拨说:“皇上让臣与钱谦益当廷对质,却有这许多人替他狡辩,足见钱谦益一向交结私党。乞望皇上明察。”
多疑的崇祯果然被激怒了,严词斥责了钱龙锡等人,并诏令将章允儒等人降职处治,钱益也被罢了官,遣送回籍听候发落。
钱谦益事件过去后,朝中大臣余愤未平,有几人上书参劾温体仁。御史毛九华揭发温体仁:居家时倚势压人,强买商人木材,此事败露后,又贿赂阉党崔呈秀为其解脱罪责,得以免究;杭州魏忠贤祠堂落成,温体仁大献媚诗,为过贼魏忠贤歌功颂德。御史任赞化也上书告发温体仁娶娼为妾伤风败俗,收受贿赂腐化无德,夺人家产伤天害理。
这次轮到温体仁却主动向皇上提出辞职,并申诉自己因为秉公办事而得罪了百官,现在却遭到奸人报复,处境孤危,竟无一人替自己说句公道话。温体仁再一次利用了崇祯厌恶朝臣结党的心理,博得了皇上的同情。他又趋热打铁,诬告揭发他的毛九华、任赞化都是钱谦益的死党,使钱谦益事件再起风波,温体仁浑水摸鱼,大长个人威风,为他挤入内阁进一步铺平了道路。
果然,两年以后温体仁进入内阁,参与机要。
一部武侠剧中有个很正派的武工,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因此用这个来对付小人的借刀杀人应该是对症下药了。小人的借刀杀人还是与其他的利用关系不同的,因为小人必然是以伤害他人为目的的,不可能与别人达成一致的结果,所以我们要毫不保留的给予反击。
(1)以君子之道对待小人。必须和小人正面交锋时,应当坚守君子之道。对付伤害自己的小人,切不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小人的手法对付小人,听起来好象蛮有道理。孰不知在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在别人的眼中也会被误认为是小人的。认识小人是个过程,他陷害你的过程是他本性暴露的过程。用君子之道对待小人,也是大家认识你认可你的过程。公众自有他们判断是非的标准,人心是一杆称。小人多行不义,迟早会被大家认识到他的嘴脸。小人一旦被大家所识破,自然就会失去市场,成为过街老鼠。
(2)调整心态。对待心术不正的小人,要做到对他们严厉苛刻并不难,难的是不去憎恨他们;对待品德高尚的君子,要做到对他们恭敬并不难,难的是遵循适当的礼节.君子不畏流言不畏攻讦,因为他问心无愧.小人看你揭露了他的真面目,为了自保,为了掩饰,他是会对你展开反击的.也许你不怕他们的反击,是因为他们也奈何不了你,但你要知道,小人之所以为小人,是因为他们始终在暗处,用的始终是不法的手段,而且不会轻易罢手.别说你不怕他们的攻击,看看历史的血迹吧,有几个忠臣抵挡得过奸臣的陷害。所以,还是不同小人一般见识为好,内方外圆地和他们保持距离,不必过于刚直,嫉恶如仇地和他们划清界线,他们也是需要自尊和面子的.德高者正直,富于爱心,遇事出于公心,宁静处事,不为世俗势力所动,德高者对人对事胸襟开阔,无私坦荡,光明磊落,故而无忧无愁,无患无求。身心处于淡泊宁静的良好状态之中,必然有利于健康长寿。这一切都是那些为了眼前利益不惜去重伤他人的小人永远都体会不到,也永远都得不到的!虽然我做不到那些贤德之士的高尚境界,但是我会在自己动怒的时候及时的警世自己,不要以同样的方式去还击。尽力使自己能够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中,不为其所动。谎言迟早会被戳穿的,只是时间问题。何必急于为自己辨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