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康心理意味着一个人形成了高情商,具有较强的自尊意识,可以克服焦虑、愤怒、压抑等不良情绪。
(5)生活技能。是指通过重新评估自己和环境的各种关系,包括供养关系、工作关系、私人关系等,改善自己的核心生活技术,从而掌握健康的秘诀和方法,不断提高对自己可能发生疾病的预防和对健康的判断能力以及恢复健康的能力。
根据这五个方面,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10大准则:①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和疲劳。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大小,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⑤能抵抗一般感冒和传染病。⑥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臀位置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险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龋齿,不疼痛;牙齿颜色正常,无出血现象。⑨头发有光泽,无头屑。①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要想保证健康,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健商,有意识地自觉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文明生活,享受生活的快乐。要做到健康生活,必须注意下面几点。
(1)平衡膳食,主要是指合理营养。199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提出膳食合理的八条要求是:一是食物要多样,以谷类为主。二是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三是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四是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五是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六是吃清淡少盐的膳食。七是饮酒要适量。八是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
(2)适量运动,是指在把握不同年龄和身体状况基础上而确定的中等强度的运动。有人称之为轻体育,这种运动不拘泥于形式,每周消耗约18004卡~22000千卡热量。坚持从事这种健身活动的人,被称之为体育人口。美国专家对8000名中年人进行了为期12年的跟踪调查发现,坚持从事轻体育的人比不参加运动或偶尔参加剧烈运动的人,死亡率低1。5倍,心脑血管、糖尿病、癌症、早老性痴呆的发病率减少35%,其平均寿命可延长4~6年。
(3)认识到戒烟限酒是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嗜烟和酗酒的危害早已为大家所共知,多种隐患和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萎缩、脑供血不足、心肺病、癌症、脂肪肝等,都与嗜烟酗酒有着密切关系。
(4)保持心理平衡,就是要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善于给自己营造一个宽松、平和的心理环境,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这样做有利于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保持平衡,使机体内部各器官协调工作,以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抗御能力。
要建立自己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你必须了解健商、提高健商、利用健商,把健商作为你提高健康水平的好帮手。你可以通过简便易行的个人健商评估法,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作出明智的健康决策,从而制定出一个适合自己的改善生活和健康的行动计划,从而一点一滴的在时间银行里储蓄健康,以滋润你的生命之树常青。
3.关注健商,远离无知
现代人追求生活品质和财富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许多人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下失去了心灵平衡,有些人储蓄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透支着生命。
健商是一个以现代科学印证和健康知识为基础的、全面综合的、内容广博的健康概念,它把健康定义为不仅仅是身体没有疾病,而是身心健康。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们越来越多地拥有了更加优越的生存环境和丰厚的经济收入,但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能绝对保证人们拥有健康。事实说明,人们在充分享受物质文明的成果时,忽视健商,现代富贵病也越来越多了。现代人追求生活品质和财富花费了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许多人在功名利禄的巨大诱惑下失去了心灵平衡,有些人储蓄财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透支着生命。由于对健康的无知而毁了自己一生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
29岁的王先生是一家公司的部门经理,他多年养成的生活习惯是:每天早晨睡到8点才起床,从来不吃早餐,简单地擦把脸就坐车去上班。在公司里面对着电脑和文件,一坐就是一整天,中午也只是吃盒饭或方便面。但是,晚餐很丰盛,基本上是天天应酬客户或是同朋友一起去泡吧,直到深夜精疲力竭时才回家休息。他觉得自己年轻力壮,能吃能喝能干活,身体倍儿棒,从来不会把自己与疾病联系在一起。有一天晚上,他照例应酬客户,在喝了不少酒之后,突然大汗淋漓,胸口憋闷,手脚冰凉,被同事送到医院急救,经诊断是心肌梗死。另一位何先生,是被人们称之为工作狂的那一类人,32岁已经当上了一家大型企业的董事长。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事业上,他就像一个机器人,每天7时30分准时进办公室,很晚才下班回家,从来也不休假。他的口头禅是:市场没有等待的时候,所以工作也没有停止的时候。他生活中没有娱乐,惟一的爱好是上网。当他忙碌一天回到寓所,要做的惟一一件事就是上网浏览。终于有一天深夜,他在网上漫游时倒在了寓所的电脑前。后经法医鉴定,他的死因是慢性疲劳综合征引发的猝死。
北京安贞医院是一所著名的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该医院提供的资料显示,每周至少有2~3名45岁以下的青年人因心肌梗死或脑出血而入院治疗,最年轻的冠心病猝死者年仅23岁。有数据表明,2002年全世界死于心脑血管病的人数是1530万,占世界死亡总人数的1/40,世界卫生组织有关人士针对此情况指出,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可以减少一半人的死亡,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
按照生物学的原理,哺乳动物的寿命是它生长期的5~7倍。人的生长期是用最后一颗牙齿生长出来的时间(20~25岁)来计算的,由此推算,人的寿命应该是在100岁~175岁之间,公认的是120岁左右。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前算中年人,65至74岁算准老年人,75--90岁方能算是真正的老年人。但是现在的现实情况是,许多人40岁便开始动脉硬化;50岁就得了冠心病;60岁出现脑猝死。儿童患成年人病,青年人患老年病,提前患病提前衰老,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令人痛惜的普遍现象。
近20年来,因糖尿病致死的患者增加了3倍,是现代十大死亡原因中增长最快的病。糖尿病患者发病时一般都伴随着体型肥胖。严重的是,目前,20~35岁低年龄的糖尿病人还在不断增加。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人对肥胖并不介意,往往把肥胖视为发福、富态。那时中国人中肥胖者并不多见,人们也没有对肥胖与健康的关系作更多的关注。然而,20多年来,我国的肥胖者以每10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着。1982年仅占7%,1992年上升为15%,去年已经占总人口的40%。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我国超重者与肥胖者的比例为8比1,已经位居世界第十,这不能不令人吃惊。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肥胖定义为一种流行疾病,美国也将其列入与吸毒、枪支泛滥等同的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肥胖不仅容易患糖尿病,还与高血压、胆囊炎、骨关节病、冠心病、乳腺癌、结肠癌等11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专家对肥胖原因概括得十分精辟:一是体懒,二是嘴馋。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道:“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
一位在某外资公司任职的欧阳女士说道:“我每天是从家把汽车开到办公楼下,接着乘电梯上办公室,然后是坐在电脑前轻轻敲击键盘,一天总共走不了500米的路。”欧阳女士的生活方式,无疑是许多都市白领人士的真实写照。在活动量不足的同时,有些人又过分讲究食不厌精,在灯红酒绿中尽情享受美味佳肴。有关营养师认为,一般一顿酒宴吃下来,至少会吃进3000大卡的热量,这些热量以目前流行的跳舞与运动来消耗,可以一口气跳上20个小时。这就难怪懒惰和嘴馋是许多疾病的根源了。
除了工作狂、懒惰和嘴馋之外,在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许许多多无知的现象:有人在烟雾弥漫、高分贝的音乐噪声中通宵达旦地尽情享乐,疯狂无度的夜生活打乱了人体的生物钟,致使疾病有机可乘;有的人自信自己体健如牛,从不去主动检查身体,或即使体检发现血压、血脂不正常,也不愿意忍痛放弃嗜烟酗酒的爱好,致使小病变成大病;有的人花大量的钱购买保健品,无病乱补,小病大补,结果是没病补出病来,花钱买来的是痛苦……如此众多的无知正在疯狂吞噬着人们宝贵的健康。面对这样令人痛惜的情形,我们不能不大声疾呼:请你关注健商,远离无知。
4.快乐是健康的前提
烦恼来自我们的主观世界,来自我们自身,来自我们自己的人生欲望。人生短促,容不得我们有多少时间与烦恼纠缠,不能让烦恼伴随着自己去迎接崭新的太阳。
人的一生中,烦恼几乎伴随着生命的全部过程,而名利欲望过重则是导致烦恼的重要原因。例如少年人曾对人生问题的百思不得其解;青年人曾对人生方向的确立与选择而困惑;老年人曾对人生目标的力不从心;还有不可尽数的人生细节、生活琐事,都可能成为烦恼。
快乐和年轻是一对双胞胎。要想生活得更健康,我们就需要大量的娱乐和放松,我们应尽量过得更快乐,因为快乐是幸福生活的保障,快乐是生活的加油站,紧张、严肃、冷淡的态度会使神经过度疲劳,而且会使大脑慢性中毒,让人不可能拥有完美的健康和幸福。我们常常看到,那些过度疲劳、自私、贪婪的人衰老得非常快,他们的皮肤很早就起了皱纹。这些人的外表令人厌恶,没有一点儿魅力,显得很愚笨。
当想到你自己的时候,永远把自己想像成为你希望成为的样子,不要想自己的不完美和缺点,因为这样会损害你的形象。把自己想像成为你理想中的完美状态,就像造物主希望你成为的那样。很多人总在想自己的不足,强调自己的缺点,以致于他们只看到自己的一个侧面。他们会慢慢地失去自尊,也会失去别人的尊敬。
我们在心目中是怎样看自己的,我们心中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样的,那我们实际上就会表现出什么样子。
常有人提起,愤恨不满的情绪常常会引发疾病。一位美国政坛元老曾说过:“有两件事对心脏不好,一是跑步上楼,二是毁谤别人。”这两件事不仅对心脏不好,而且对人的身体也有害。所以,学会宽恕很重要,你会发现体谅别人会起到奇妙的治疗效果。
许多家报纸曾报道过一则新闻:有一名男子在过马路时不幸被车子撞倒而丧命。验尸报告说,这个人有肺病、溃疡、肾脏病和心脏病。可是,他竟然活到了84岁。给他验尸的医生说:“这个人全身是病,一般情况,30年以前早该去世了。”有人问他的遗孀,他怎么能活这么久?她说:“我的丈夫一直确信,明天他一定会过得比今天更好。”
还有人认为,在运用积极心态方面,多使用积极的表述,也有利于身体健康。语言文字是有影响力的。如果你经常运用消极的话语来描述你的健康状况,便可能激发对你身体不利的消极力量。你习惯性使用的一些字眼能反映出你内在的某些消极思想。而你的思想是积极还是消极,会影响你内在的各种器官。
曾任美国精神治疗协会会长的卡特博士在谈到一个人所持的肯定态度对健康的影响时,甚至反对人们使用像“我今天不会生病”这样的说法。他认为那只是半积极的态度。应该改为:“我今天觉得比昨天好”,这才是非常积极的陈述,因而是一种更健康的想法。卡特博士说:“肯定的态度是以科学的事实为基础的,这些事实来自生物学、化学、医学等。正确地运用肯定的态度将有助于改善你的健康,延长你的寿命,使你精力充沛,倍感幸福,从而在各方面取得成功,并且还能替你保持一件最主要的东西——心灵平静。”
事实上,拥有积极心态,仅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第二步就要将它付诸行动。当你在做的时候,你心里必须想着,这些都是一些事实上的存在。如果你的行动有活力而且十分积极,将会使你很惊讶地发现,你自己可以享有新的能量及活力。
其实当你感到不适之时,你的身体并不觉得疲惫、生病或老化,你应该改变的是你对自己的看法。先看清楚你其实是健康的,再遵守并实行各种健康法则,你就能使你变得充满活力、精神十足。
要使自己快乐。就要排遣无端的悲绪和寂寞,有人抽烟,有人借酒消愁,有人寻找刺激……这些都使用错误的方式填补内心的空白。要使自己快乐无忧,请参考下面的尽快消除忧虑的方法。
(1)每天在同一时刻想使你忧虑的事,这虽然很困难,但一旦你渐渐地能控制住忧虑的情绪,它们就不会突然涌上心头。
(2)可以解决的事情,就马上动手努力想办法去做,化忧虑为力量,即使事情不能完全好转,可以部分控制,也可快乐。
(3)用各种方法分散精力。例如:找人聊天、听音乐、看电影、看小说、吃东西自我安慰等。
(4)要多读书。多读书会使你空虚的心灵充实起来,使我们从狭小的天地驶向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
(5)要广交友。好的朋友总是相互帮助,相互勉励,在你遇到挫折时开导你;在你情绪低落时激励你;在你春风得意时提醒你;在你空虚寂寞时拜访你。
(6)要立志向。心灵空虚的人,往往没有追求,没有远大志向。而有理想、志向的人,会非常珍惜生活的分分秒秒。
(7)要多工作,把注意力转移到具体工作上,而不沉溺在幻想的世界里。
做一个快乐的人,就要以轻松的心态去迎接生活。好心情是自己创造出来的,奔波之余给自己留点闲暇,寻找和发现生命中的美好。有句很有哲理的话——“爬山时别忘了欣赏周围的风景”,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周围风景”的理解和赞美,不必求同,不讲形式。请你记住,你是你自己,只有你自己才能让心态好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