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华盛顿小时候住在弗吉尼亚的一个农场里。父亲教他骑马,带着他到农场上干活,以便儿子长大后能学会种田、放牛、养马。
父亲有一个果园,种有各种果树。有一次,父亲从大洋对岸买回一棵品种上佳的樱桃树。他把樱桃树种在果园边上,并告诉农场上的所有人严加看护,不能让任何人碰它。樱桃树长势很好,春天到来时开满白花。父亲想到用不了多久就可以吃到樱桃,心里非常高兴。
恰好刚刚有人送给乔治一把明亮的斧子。他用它砍树枝,砍篱笆,见什么砍什么。一天,他来到果园边上,想着自己的斧子的锋利,他举起斧子砍向那棵樱桃树。树皮很软,乔治没费多大力气就把树砍倒了。接着他又到别的地方玩了。
傍晚,父亲忙完农事到果园看他的樱桃树。看着心爱的树被砍倒在地,他惊呆了。他问了所有人,但大家都说不知道。父亲生气了,乔治正好从旁边经过。父亲问:“乔治,你知道是谁把我的樱桃树砍死了吗?”
乔治很为难,但很快回答说:“我不能说谎,爸爸,是我用斧子砍的。”乔治紧张地直视着父亲的眼睛。
“回家去,儿子。”父亲严厉地说道。
乔治在书房等候父亲,他心里很难过,也非常惭愧,他知道自己干了件傻事,难怪父亲不高兴。父亲走进书房后,问乔治:“告诉我,儿子,你为什么要砍那棵树?”
“当时我正玩,没想到——”乔治结结巴巴地说道。
“现在树就要死了,我们永远也不会吃到樱桃了。但比这更糟的是,我嘱咐你要看护好这棵树,你却没有做到。”
乔治羞愧难当,脸一红,低下头。“对不起,爸爸。”他说。
父亲把手放在儿子的肩头,“看着我,”他说,“失去樱桃树,我当然很难过,但我同时也很高兴,因为你鼓足勇气向我说了实话。我宁愿要一个勇敢诚实的男孩,也不愿拥有一个种满枝叶茂盛的樱桃树的果园。一定要记住这一点,儿子。”
从乔治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男孩大多是淘气的,只是程度不同。那么对于男孩因淘气而犯下的错误,父母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呢?是打骂还是责罚?这些都不可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大度一些,宽容一些。就像上面故事中的乔治无意间砍倒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虽然这个行为让父亲很生气,但他及时承认、知错就改的态度让父亲很高兴,因为他具备了最为宝贵的品质——诚实。父亲的做法让乔治受益终生,他一直勇敢诚实,受人尊敬。
然而,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警告孩子:“如果你再撒谎,我就用针把你的嘴缝起来。”但有人问这位家长:“如果孩子真的撒谎了,你真会缝上他的嘴吗?”显然,这位家长对孩子说的话本身就是不现实的,用这种方式来教育孩子是非常不可取的。所以,教孩子诚实守信,父母要留心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如果要求孩子不说假话,父母就不能哄骗孩子。不然,孩子是难以形成诚实品质的。尽管许多谎言是没有恶意、无关紧要的,但谎言还是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善意的谎言,家长还是要考虑好如何向孩子表达;而那些可以避免的善意的谎言,还是避免为好。
第二,让孩子明白不诚实的行为带来的后果。
一般来说,当孩子不诚实时,他自己也会因为内心愧疚而感到焦虑和不安,会陷入担心事情被揭穿的持续恐惧中。因此,当孩子承认了自己所犯下的错误时,父母一定要给孩子改过自新的机会,用一颗宽容的心来接纳孩子的错误,还要告诉他不诚实所带来的后果。
第三,不要“逼”孩子说谎。
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惩罚是必要的,但要把握好尺度。如果父母见孩子犯了错误就打,孩子必然要编造谎言,推卸责任。反之,如果孩子勇于承认错误,父母要给予赞扬,让孩子觉得没必要编谎话骗人。
第四,不要袒护孩子的过错。
有些父母明明知道孩子说谎了,但碍于面子或其他目的,还竭力袒护,甚至千方百计帮孩子圆谎。父母长期袒护孩子的过错,就会使其把短处当成长处,甚至把自己能撒谎当成自己有能耐,以致最后铸成大错。
让男孩拥有宽广的胸怀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无论在什么样的时代,品格对一个人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众所周知,人际关系和做事态度对一个人的成功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但唯有好的品格才有好的人际关系和正确的做事态度。没有一个好的品格,就算天资再高,知识再多,分数再优秀,都不会有人和他在一起。因此我们说,品格决定男孩的未来,只有塑造男孩好的品格,才能使男孩成为优秀的男子汉。下面,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位妈妈是如何教育男孩要拥有宽广胸怀的:
一次,刚满8岁的儿子在我的陪同下骑车上学。上班时间,街上车水马龙的,好不热闹,我担心儿子的安全,因此不时提醒着儿子:“人多车多小心点儿!慢一点儿!注意安全!”
话音刚落,只听“哐!”的一声,我吓了一大跳。等我回过神来,看见儿子已经被撞翻在地。而其他的骑车人有的在“啊呀!”的惊叫声中绕道过去,有的下车驻足观望,准备排解即将发生的一场争吵。儿子翻身坐在地上,抚着摔疼了的膝盖,眼泪汪汪地望着我。
撞倒儿子的小伙子知道是自己的责任,下车后转身推着车走了过来,满脸歉意。周围的人都说儿子毫无责任,并用责备的眼光看着小伙子。我压下心中的痛惜和不安,平静地走过去,含笑对儿子说:“能站起来吗?只是摔了一下,是吗?我儿子喜欢看电视剧《霸王花》里女特警阿姨练功,特佩服那些阿姨不怕摔打的劲头,我儿子也不怕摔打。站起来啊!”
儿子听我这么一说,立马破涕为笑了,一骨碌爬了起来,看了看那个撞倒自己的小伙子,略带生气地问道:“你怎么骑的车啊?”
满脸愧疚的小伙子此时连连说:“对不起,小弟弟,我今天早班,赶得急了点儿。你没摔伤吧?看看身子有没有哪里不舒服……”
我呵呵一笑,对小伙子说:“没事儿了,你赶紧上班走吧。小心点儿啊,碰了人,要快却慢了啊。”
小伙子感激地说:“谢谢大姐!”
周围那些停下来驻足观看的人,此时都露出了赞许的眼神,有的夸“这小孩儿真勇敢”,有的夸“这小孩真懂事”,有的夸“大人心眼真好”。然后纷纷上车走了。这时候我才问儿子:“疼吗?那位哥哥要上班,耽误了上班可能会扣发工资,不仅影响工厂生产,也会影响他的生活的。两个人碰车,多少都有些责任的啊,只要我们没受伤就不要纠缠。”儿子见我说的有理,就笑着骑车上学了,还对我大声喊道:“妈妈,快点,不然我们也要迟到了。”
看,可能要爆发的一场纠纷就这样在宽容的气氛中解决了。看着儿子的背影,我也赶紧骑车追了上去。
不少父母都有这样一种担忧,让男孩什么事都“让”着人,男孩长大了会变得懦弱无能、受人欺负。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让”是一种高贵的品质,而懦弱无能则是由于父母过度溺爱造成的。让孩子在“让”中学会宽容大度,这对男孩的未来是有利的。
然而,现在的家庭,大多是“421”家庭模式,父母长辈对孩子宠爱有加。当孩子在学校受了委屈,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知道后,便会一刻不停地赶来看望。父母更是心疼得不得了。心疼之余的父母就会对孩子说:“别人对不起你,你就对不起他,别人若是打你,你就打他。”父母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做法实在不敢恭维。因为这种不恰当的做法容易使孩子成为心胸狭窄之人,这不仅会使孩子在学校处理不好同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会影响其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说到这儿,一定有家长会问,那遇到这种情况,让我们家长怎么做,难道任由孩子受委屈,而我们不管不顾吗?当然不是,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懂得,现实生活中遇到别人对不起自己或有损于自己的事情时,不要耿耿于怀和过分计较在意,要懂得宽容别人。孩子学会宽容,就能学会尊重和理解。孩子有了宽容之心,就会形成善良的品格,能帮助减少仇恨、暴力和偏执,同时还能使我们以善良、尊重和理解来对待别人。富有宽容心的孩子往往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往往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与人亲近,因而很难融入社会大家庭之中和人们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忽视对孩子宽容心的培养。
第一,教孩子原谅别人的过错。
宽容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品质,它主要表现为对别人过错的原谅。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当他们在外面受了委屈时,父母往往就会心疼得不得了,因而会想办法替孩子出这口气。殊不知用这种方式教育孩子,不仅会影响到孩子的人际关系,还会使孩子变得狭隘、小气、睚眦必报,甚至对待亲人也是如此。
第二,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一举一动孩子都会看在眼里。要教育孩子心胸宽广,我们自己首先就要做个心胸宽广的人。家长朋友们,很多时候言语的力量是很苍白的,身体力行、润物无声的教育才是最棒的!
第三,正确对待孩子与伙伴之间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