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港返回仰光后,胡文虎即把永安堂药铺改为中成药制药厂。其后,他又到中国内地、香港、日本等地对西药市场和生产厂家进行了考察。他发现,中国大陆及东南亚各国人口稠密,生活贫困,虫蚊较多,暑热病盛行。而在这些国家和地区,西药价格昂贵,很多平民百姓吃不起,得了病就硬挺,或者随便服用些草药。由此他认识到,如果能生产出一种专治暑热头痛、蚊叮虫咬,价格又便宜的药,一定会有广阔的市场。
理清了思路和发展计划之后,胡文虎购买了新型制药设备。回到仰光,他便与弟弟胡文豹一起开始了制药研究实验。经过三个月的辛苦研制,在胡氏祖传秘方“玉树神散”的基础上,参照其他中医古方,采用西药制药方法,他们终于研制出了一种既可外抹又可内服,能治感冒、头痛、鼻塞、晕车的新药。当时,由于连日劳累,胡文虎觉得头晕目眩,他用新药在太阳穴上一抹,不适应状立消。此药如此多用,他便将这种新药取名为“万金油”。
万金油也即清凉油,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人们使用得最多的家庭日常必备药物之一,流传到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万金油”这个名称也被国人引申为对某些具有多种才能的人的代称。万金油而今已经很普通、很常见了,这正说明它对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新旧世纪之交,印度人仍对来自中国的清凉油求之若渴。万金油的来历有多种传说,而胡氏兄弟当初则故意不加以证实,增加了它的神秘感,到了今天,竟成为一个不解之谜。一种说法是胡氏兄弟是根据“玉树神散”研制出万金油的;另有说法是秘方得自于一位从事西医的客家名医;还有一种说法是一德国医生赠予了这一秘方,此说则显然是与另一名闽裔商人生产的“白花油”发生了混淆。无论如何,近一世纪以来人们从未中断过对万金油的依赖和兴趣。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胡文虎的成功也正说明了拓展精神的重要性。
4。没有什么不可能
成功始于坚定的信念。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坚定信念的人永远迈步不出前进的一步。机遇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不同的是否看你是否有做强者的信念。只要敢于面对一切,敢于打破常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柒牌企业领导人洪肇奕正是凭借“没有什么不可能”的坚定的信念,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卓越的有成就的企业领导者、中华立领服装缔造者,曾获福建省优秀企业家、中国纺织企业家创业奖,现为福建省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
洪肇奕出生于福建晋江的一个农民家庭,经历了60年代的饥荒和70年代的文革,农民出身的家庭背景注定了他没有“大树”可以依靠,要生存只有靠自己。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野里,他生活了38个春秋。
1979年,洪肇设刚结婚不久,就凭着一块门板、一台缝纫机、一个烧炭熨斗、一把剪刀,和总共不足300元的资金,在晋江英林镇开始做起了服装生意。刚开始时,没有厂房,只能把家当厂,老板、客户和工人都在家里办公和食宿。当时的裁床,则是一块2米长、1。2米宽的门板。没钱买布料,他就到南安贩卖粮食,靠卖粮食赚取的钱买布料。正是在这样艰辛的环境下,经过几年的积累,小作坊越开越大,生意也越来越火,柒牌的服装事业正一步一步地走上正轨。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洪肇奕做的羽绒服销路很好,一些东北客户经常蹲在他家等货,待羽绒服装做好,都不用开箱验货,马上付现钱拿走。除羽绒服外,只要销路好,洪肇设什么都做,包括男装、女装和牛仔裤。随着生意越做越大,柒牌集团董事长洪肇设不断扩大服装生产规模,并寻思着服装厂的长久之计,考虑准备注册个品牌,自此,“柒牌”这一品牌华丽诞生。
进入1993年,私营经济发展获得肯定,发展环境更好了,柒牌公司再一次着手扩大企业规模。当年底,占地数十亩,含七栋厂房的柒牌工业园建成,招入几百名工人。同时,公司开始进军专卖市场。
柒牌也清醒地认识到,要发展专卖模式,产品的质量是关键。为打造柒牌产品质量过硬的金字招牌,柒牌在1996年进行了一次大手笔运作——狠投约700万美元扩大规模。占地数十亩的柒牌工业园当时基建成本较低,花了1000多万元人民币;其余的钱基本都被用于打造福建第一条西装生产线:大量设备从国外进口,普通平车一台2000元,进口的自动化缝纫设备则须500多万元。这一年让洪肇设几乎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大投入有大风险,但也有大回报,事实证实了魄力和胆识最终成就了柒牌。上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热潮的掀起,国内消费市场对职业装、正装的需求大增,“柒牌”凭借先进设备大规模挺进职业装市场,力推西服产品,迅速扩大市场销售网络,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一次强势投入为后续品牌塑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冒险。
1999年,柒牌进行了集团化运作,成立了福建柒牌集团有限公司,从这一年开始,柒牌的品牌化运作开始了新的里程。
2002年,柒牌又投资2亿元人民币新建10万多平方米现代化生产车间,引进西班牙艾维服装CAM系统,组建柒牌裁剪中心,建成了国内制衣业技术含量、作业精确度及效率居国内同行前列的生产线,自此,柒牌制衣过程的数字化、自动化水平已居国内制衣行业的前沿,同步于当今世界制衣业的最高水准。
2003年,柒牌大胆地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和现代国际时尚元素融入服装,创新性地设计出新的服装品类——中华立领,这一作品将刚健大度、儒雅坚毅的中华民族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中华立领”的推出,迅速扩大了柒牌的市场占有份额,并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时尚中华风。同年,柒牌盛邀国际巨星李连杰加盟代言,柒牌的品牌影响力迅速提升,事业如日中天。
如果说2003年的一个创意改变了柒牌,那么由此掀起的时尚中华风却深深地影响着中华民族服装产业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如柒牌集团第二代掌门人洪晓峰所说:“我们就要做民族文化,别人跟从时尚,而我们则要创造时尚,创造具有中华民族特质的时尚,最终改写未来时尚一统天下的历史”,柒牌用行动践行着他们的诺言。
柒牌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挖掘丰厚的中华文化遗产用于现代时装的创作,向世界传播新中华时尚文化,柒牌耗资4亿多元人民币,引进国际国内顶级服装设计师,进行高端品牌运作。与此同时,柒牌应邀赴法参展,与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同台亮相,开启了柒牌“比肩世界”的新篇章。“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做比肩世界的男装,复兴民族服装产业,柒牌奋勇当先。
5。大胆去吃第一只螃蟹
试想一个想学游泳的人,如果害怕喝到游泳池的水,那么他永远也学不会游泳。“说一尺不如行一寸”,任何希望,任何成功,最终都要落到行动上。世界没有什么比果断的尝试更重要,更有效。所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大胆的去吃第一只螃蟹。
“九牧王”企业的老板林聪颖就敢于去吃“第一只螃蟹”。
林聪颖,闽地晋江人,他有食很响亮的绰号——“中国西裤王”。不过说起20多年前的事,这个“西裤王”的人生却也有跌人谷底的时候。在第一次下海经商潮袭来时,在泉州市粮食系统工作的林聪颖不顾家人反对,辞掉人人称羡的工作,下海做生意,从外地运进粮食在泉州销售。结果因交友不慎,两个合伙人亏空款项,林聪颖不但没赚到钱,还欠一身债。好好的工作辞了,欠的巨债也还不上,加上被朋友出卖,所有这些都赶到一块儿。前一阵子还是晴窄万里,马上就阴云密布,人生就像失去了颜色。林聪颖也感到挫败和后悔,但他只后悔自己识错了人,却不认为自己选错路,下海发财致富的想法不仅并没有改变,反而更加坚不可摧。1985年春,声还没过完,他就毅然加入了晋江推销大军,出门卖拉链。
也许,任何非凡的人物总要经过所有的曲折后才能抵达更辉煌的顶点。林聪颖的商业生涯也是以这样一个尴尬的起点开始的。在江西九江,他宁肯背着一个装满各式拉链的大包,穿街过巷,逢人兜售,混一段时问,还是打不开局面。这时,他的心眼开始活了起来,当着和尚卖梳子,要卖拉链应该到最需要拉链的地方去、他想起山东的服装业很发达,便带上一群晋江拉链客直奔青岛。青岛的服装企业很多,而且青岛人性格真爽好说话,没多久林聪颖就打了局面,青岛和大连的一螳服装企业都由他来供应拉链。
客户越来越多,拉链生意越做越大,林聪颖反而不敢做下去了。他心里有数,自已卖的晋江拉链,都出自晋江的家庭作坊,质量没什么保证,经常被消费者投诉。大多服装企业都是老客户了,而山东和东北人重情面,表面上不会给你难看,但长期下去生意就难做了,这是在透支信誉。思虑再三,林聪颖决定要换条路走。恰好他的父亲在晋江老家办了一个服装公司,主要做外销生意,当时正好有批服装尺寸偏小,不能出口,林聪颖便把这批货接过来在青岛销售。
就这样翻来复去地折腾到1989年,林聪颖终于还完了债务,心安理得地回到了晋江磁灶镇老家。磁灶镇是国内有名的瓷都之一,做磁砖的很多,但林聪颖觉得自己对这行当一无所知,便明智地没有考虑。转来转去,脑筋还是动到了他熟悉的服装行业上,但家人们却不赞成,理由是磁灶镇从来没过一个服装企业,谁会信服一个尘土飞扬、只会做磁砖的地方生产出来的衣服呢?但林聪颖坚持自己的想法,大家都做瓷砖,做得多了也就没什么好赚的了。服装企业没人搞,那说明更有市场空间。何况他的目标不只是磁灶镇,也不只是晋江,而是从服装市场正在急速膨胀的国内市场着眼,认定市场根本不成问题。他再次自做主张,从亲戚那儿借来1.8万元,和其他五位合伙人合资7.2万元,办起了服装加工厂。
第一批产品很快就出来了,清一色男士西裤,起了个很有些特别的名字:九牧王。从牌子到产品定位,林聪颖思考了几个月。服装门类太多要齐头并进,什么都搞,显然就什么都不容易搞好,而事实上只要你能把一个种类做透了,就已经可以在市场上呼风唤雨了。在众多的服装品种中,男士西裤可以说是入门必修课,一是它市场容量大得惊人,容易打开市场;二是经过若干年,款式变化仍然很小,容易跟上形势,在资金少、基础差的情况下,这是一个最好的突破口。实践是检验设想的根本标准,1989年国庆节前后,林聪颖把西裤推入他的老根据地青岛和大连,令他喜出望外的是,由于他的产品质量好,外观漂亮,价钱也便宜,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九牧王”这个牌子从此被消费者记在了心里,从此,林聪颖的事业迈人了辉煌。
“九牧王”毕竟是一个新企业,论实力和老牌企业不能比,但它的市场运作能力却出奇地强,虽然流动资金少,却并没有限制到市场扩张,这一差距恰巧被滚动周期的缩短弥补了。多年来的经营实践使林聪颖积累了大量的市场运作经验,他得出一个结论:在正常情况下,要使市场动起来,只要有良好的经营机制和品牌号召力,并不需要很多的钱。这就像古希腊数学家、科学家阿基米德所说的,只要有一个合适的杠杆和支点,就可以撬起地球。
没有人敢相信,一个固定资产只有1500万元的服装企业,其年销售额却能够超过7亿;更没有人敢相信的是,这样一个年产400万条西裤、占有国内市场1/4份额的企业,它的总部连一个像样的仓库也没有。但在中国市场上,这样的事却实实在在地发生着,产销两旺,生产后立刻投放市场,随即便卖到销售者手里,所以根本就不需要浪费金钱建一所仓库。由于每一个销售程序都是飞速地进行,所以仪需少营资金就可以滚动一个极其庞大的广场。在买方市场的今天,这样的情况堪称是业界奇迹。而业界奇迹的缔造者就是敢于吃“第一只螃蟹”的人。
6。依附中求发展
俗话说:“枪打出头鸟。”谁占据着市场上的正面地位,风险首先就冲着谁来,所以说善泳者死于溺。正缘于此,为了保证自己的经营不致束手束脚,也不致于因噎废食,有的商人在市场上甘当第二,依存于大企业以规避风险。
在这方面,福建商人、新加坡油漆大王吴钦亮堪称经营高手。
吴钦亮早年丧父,少年时代和寡母相依为命,生活道路十分坎坷。吴钦亮不但机敏,并有极强的上进心,为了生活他十几岁时就辍学打工,在打工期间他立誓要创一番事业,利用工余时间他刻苦学习文化知识。到20世纪60年代,他年近40的时候,才得以把自己节衣缩食积累下的一点钱作为创业资本,开了一间油漆店,从事油漆贩卖。几年后,他把赚来的钱投入与日本NipponPaint的合作,共同生产油漆,从而走上发迹之路。接着他又投资房地产业。至20世纪末,由他控股的吴德南控股集团,年营业额超过10亿美元。
20世纪60年代贩卖油漆时,他注意到油漆市场容量很大,而且和一般产品不同,随着房地产业的突飞猛进,市场对油漆的需求量一直在上升,因而吴钦亮看准它绝对是一个前景无限的行业。但该行业进入门槛也很高,没有足够的实力即使勉强办起工厂来,也难以在大型制造厂商和进口商的挤压下生存。经过一番苦思后,吴钦亮想到了依存发展策略,用日本的制漆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其合作在新加坡本土生产挤占当地市场。实践证明这一商策选对了,最终使他获得了巨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