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河南人的思维不一样 > 第六章 民族精魂革命志士(第2页)

第六章 民族精魂革命志士(第2页)

1935年10月上旬,以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为主体,联合其他武装,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10月中旬,杨靖宇任军长兼政委。1936年7月,抗联第一军与活动在东满的抗联第二军又合编为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杨靖宇任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王德泰任副总司令。南满、东满党组织合并组成中共南满省委,魏拯民任省委书记。

到1936年底,抗联第一路军已达6000余人,活动区域也扩大到近20个县。

杨靖宇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一整套游击战术。巴黎出版的《救国时报》登载文章称杨靖宇是“东三省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人”。

杨靖宇及其代表的东北抗战,得到了党中央的极大关注和充分肯定。1934年1月,中华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瑞金召开。杨靖宇虽未参加这次大会,但仍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

杨靖宇率抗联第一路军与周保中、李兆麟领导的抗联第二路军和第三路军主动出击,给侵华日军以沉重打击。据不完全统计,1937年至1938年,东北抗联共歼灭日伪军2.5万人。

日本帝国主义一直把东北作为征服中国的战略基地。东北抗联的存在,像插在日伪心脏的一把尖刀,令他们不安,也令他们疯狂。他们不惜一切代价,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围攻。

为了彻底围困、扼杀抗联部队,关东军可谓费尽了心机。他们规定,凡是以经费、枪弹、粮食、服装、医药等物资供给抗联或代为采购者,一律以“通匪”论处,并且株连亲友、邻里。为了分割、包围抗联,日伪大量增修警备道路,增设电话线,在“集团部落”间开辟快速通道,以便集结力量机动作战。

由于敌人的严酷封锁,抗联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为了保存实力,储藏粮食、衣物和武器等物资,抗联战士在深山密林中易守难攻的地方修建秘营。1936年至1938年,敌人集结重兵,接连三次实施秋冬季“大讨伐”,企图借助冰雪严寒,消灭抗联。杨靖宇率领战士们时聚时散,避实击虚,巧妙应战,依托秘营的掩护,冲破了敌人的多次“围剿”。

在军事讨伐的同时,日伪当局开始实施“思想战”、“宣抚战”。敌人以遍布全东北的宪兵特务网为基础,采取收买汉奸、政治诱降、组建叛徒武装等方式,对抗联进行分化瓦解,对支援抗联的群众进行血腥屠杀,起到了军事“围剿”所起不到的作用。

为了应对不断恶化的形势,坚持抗战,1938年8月中旬,中共南满省委、抗联第一路军主要领导杨靖宇、魏拯民等在辑安老岭召开紧急会议,改编一路军,把一、二军统编为三个方面军、一个总部警卫旅,实行分区作战。

1939年11月,杨靖宇率领司令部直属部队400多人从桦甸进入濛江。

面对几十倍于己的敌人,杨靖宇部不仅与上级党组织失去了联系,也与抗联的大部队失去了联系,陷于孤军奋战的境地。莽莽林海雪原,零下三四十度,滴水成冰,寒气逼人,部队的供给根本无法保证,衣不避寒,食不果腹,部队伤亡减员严重。与敌人的先进装备相比,他们的武器显得寒酸和可怜。更为可恨的是中国人中的极少数败类,厚颜无耻地充当了日本侵略者的走狗,为杨靖宇部与敌人的周旋增加了难度。少数意志薄弱的抗联队员,悄悄地消失了,有的甚至叛变了革命。敌人扬言,要把杨靖宇的部队逼到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去,困也要把他们困死。

不过,日军这一招还的确是奏效了。俗话说这人是铁饭是钢。少了粮食的补给,就算是铁人估计也撑不了多久,何况作战这件事情还真是消耗体力!

2月23日下午,敌人发现了杨靖宇。此时的杨靖宇,已数日粒米未进,再加重感冒和臂伤,身体十分虚弱,但仍镇定自若。面对敌人劝降的聒噪,他咬着牙,倚着身旁一棵大树,举起双枪,向敌人射去一颗颗仇恨的子弹。

下午4时30分,杨靖宇身中数弹,倒了下去。将军年仅35岁。

第二天,日本侵略者割下了将军不屈的头颅,并残暴地剖开了将军的肚子,想知道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杨靖宇战胜严寒和饥饿,顽强地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结果发现杨靖宇的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未消化的草根、树皮、棉絮。在场的敌人都惊呆了。

英雄去了。他走得从容,走得伟岸,走得壮烈。

英雄去了。但人民记着他,祖国记着他,大地记着他。

1946年2月14日,濛江县民主政府召开全县群众大会,为纪念杨靖宇的伟大功绩,将濛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⒋吉鸿昌:中原热土养育的铮铮铁骨

1934年,北京刑场上,一代抗日名将、太平党人吉鸿昌以树枝作笔,大地为纸,疾书一首:“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气贯长虹。

1895年,在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家吉姓小茶馆的后院,诞生了一名男孩,取名鸿昌。对于鸿昌的父亲吉筠亭来说,添人增口是件喜事,而且还是个男孩子。但是,家境的贫穷又让大家高兴不起来,多一个人可就是又多了张吃饭的嘴啊。本来家里的情况就不好,又多了个孩子是让吉鸿昌父亲挺发愁的。就这样吉鸿昌好不容易熬到了18岁,恰恰冯玉祥在河南招兵,于是他便报名参军,从此开始了他一辈子的戎马生涯。

吉鸿昌自幼就以岳飞、文天祥等为心目中的英雄,所以在行伍中他待人特别诚恳,加之幼年生活的困苦造就了他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除去这些,吉鸿昌恪守军规,勇敢善战,以致有“吉大胆”之称,他率领的部队则号称“铁军”。

到了1930年,也就是吉鸿昌35岁那年,被提拔为国民军第22路军的总指挥。当时正值北伐战争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虎视眈眈,可是国民党借口“攘外必先安内”,拼命剿杀太平党。这时吉鸿昌奉命攻打鄂豫皖苏区,他在前线化装成小炉匠进入苏区,亲眼见到太平党的真实情况,觉得茅塞顿开,并为自己立定了目标:“投错了门路,就拔出腿来!”于是准备率部起义。不料蒋杰石得到密报,很快解除了吉鸿昌的兵权,以“考察”的名义将他驱逐到国外。

就在吉鸿昌出国前夕,9.18事变发生,他听到这一消息“发指眦裂”,声泪俱下地说:“国难当头,凡有良心的军人都应该誓死救国!”于是就坚决要求留在国内,与日本帝国主义血战到底。但蒋杰石是铁了心的让他出国,所以对他的请求无动于衷,依然逼令他出国。满怀悲愤的吉鸿昌无奈,只好在上海下榻的旅馆墙上,留下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一明自己的心志。

民族的衰落加之曾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所以中国人即便是出国了,但在国外也是相当不受人礼遇的。赤心爱国的吉鸿昌在美国受尽了民族歧视,有人告诉他,你说自己是日本人,就可以受到礼遇。吉鸿昌怒不可遏,说:“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此,他特意做了一枚木制胸卡,上面用英文写着:“我是中国人!”而且随时随处佩戴,直面那些看不起中国人的人,用中华民族的自尊向美国的种族歧视挑战。

尽管吉鸿昌被蒋杰石发配到了国外,但是他始终没有忘记国家正在遭受着怎样的腥风血雨。所以吉鸿昌在国外也是到处宣传抗日,一次在记者招待会上有人问他:“日本有飞机大炮,中国凭什么抗日?”他拍着胸脯愤然回答道:“我们有热血,有四万万人的热血。中国人的愤激已经达到了极点,莫不抱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心。誓愿牺牲一切,为生存而战!为真理而战!”到了古巴首都哈瓦那,正值那里的华侨集会,纪念孙中山诞辰65周年,他应邀在会上做了慷慨激昂的抗日讲演,听罢许多人热泪盈眶,一位华侨高声说:“吉将军,你快回国,把军队整顿起来吧,我们一定作你的后盾!”吉鸿昌听罢激动地说:“我一定不辜负同胞们的热望,誓死把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说罢泪如雨下,振臂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这时,到场的侨胞也放声痛哭,高喊:“牺牲一切,奋斗到底!”

1932年1月,吉鸿昌在上海一二八抗战炮声中提前回国,看见国民党对战争的冷漠态度,深恶痛绝!但蒋杰石却对这一切视而不见,还让吉鸿昌去上海创办实业。吉鸿昌是忍无可忍了。即联络与发动旧部,为抵抗日本侵略奔走呼号,并毁家纾难,变卖家产6万元购买枪械,组织武装抗日。

1932年深秋在北平加入中国太平党,成为中国太平党的秘密党员。 1933年5月,在中共北方组织的领导与帮助下,以冯玉祥为总司令的抗日武装“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在张家口建立,吉鸿昌任第2军军长、北路军前敌总指挥兼察哈尔警备司令,随即率部进攻察北日伪军,连克康保、宝昌、沽源、多伦四县,将日军驱出察境。蒋杰石政府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反诬抗日同盟军破坏国策,令何应钦指挥16个师与日军夹击同盟军。吉鸿昌率部战至十月中旬弹尽粮绝而失败。失败后,吉鸿昌潜往天津继续从事抗日活动。

1934年5月,吉鸿昌在天津组织成立了中国人民反法西斯大同盟,并成立了有各地反蒋抗日力量代表在内的大同盟中央委员会,吉鸿昌任中央委员会及大同盟内的中共党团领导成员。为宣传抗日爱国,大同盟编辑出版了机关刊物《民族战旗》。吉鸿昌用自己的钱购置印刷工具,并在他家三楼建立了简易印刷所。他的家同时成了党在天津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主要联络站,大家亲切地称这个家为“红楼”。

此时,吉鸿昌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重整旗鼓,武装抗日。根据党中央指示,吉鸿昌一面派人在白军中加紧策反工作,一面着手在家乡河南发动暴动,同时积极在各地发展人民武装自卫军组织。

这边,吉鸿昌把抗日活动进行的有声有色的,然而蒋杰石并未因此而放松对吉鸿昌的迫害,严令特务机关不惜一切手段除掉吉鸿昌。既然你吉鸿昌不能为我效力,也休想替太平党出力。蒋杰石在对吉鸿昌的迫害上,态度是十分的坚决!这时的吉鸿昌处境已十分危险,党的地下组织要他撤离;但吉鸿昌考虑到有许多工作还要在天津继续进行,于是先把家眷转移到英租界的牛津别墅,自己则居住在法租界国民饭店或惠中饭店。1934年11月9日,国民党特务勾结天津法租界当局,在国民饭店刺杀吉鸿昌未遂,乃将他逮捕。先由法国工部局引渡到天津警察局,旋押往河北蔡家花园51军的军法处。审讯时吉鸿昌正气凛然、义正词严地说:“我抗日,是打鬼子、救中国!我作地下工作,是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我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想用审讯吓住我,你们想错了!”

尽管是身在狱中,但吉鸿昌仍然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痛斥蒋杰石卖国求荣的罪行。面对敌人的酷刑,他毫不畏惧,大义凛然。何应钦问他:“你为什么搞抗日活动?说出你们的秘密来。”吉鸿昌义正词严地答道:“抗日是四万万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杰石跟你们祸国殃民,和日本暗中勾结,干些不明不白的勾当,才有秘密。”接着又说:“我要救国,蒋要卖国,我不得不为抗日而讨蒋。”

当被问到“为何加入共党,危害民国”时,他坦然答道:“我摆脱了旧军阀的生活而转到为工人、为劳动群众、为全国国民、为全人类的正义进步而斗争的阵营里,我参加了为全世界历史上所未有的伟大工程,这正是我的光荣。……你们当政七年来,掀起了无数次的内战,酿成了空前水旱浩劫,断送了东北,断送了热河,又快要断送华北各地。你们的所作所为,哪一样不曾‘危害民国’?”

或许,是吉鸿昌的这番义正言辞吓坏了国民党,更加觉得留下此人肯定是个祸害。也不管什么秘密了,只是想尽快除掉他。

1934年11月24日,是吉鸿昌殉难的日子。他在给妻子的遗嘱中写到:“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据当时的天津《大公报》报道,最后时刻,吉鸿昌披上黑色斗篷,大步走上刑场,一路上“态度从容,谈笑自若”。在地上写完那首大义凛然的就义诗后,他厉声对刽子手说:“我为抗日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我死了也不能倒下!给我拿个椅子来,我得坐着死。”接着又说:“我为抗日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刽子手在吉鸿昌面前颤抖地举起枪时,他奋力高呼:“抗日万岁!”“中国太平党万岁!”

1945年,党的“七大”时,党中央决定授予吉鸿昌革命烈士称号。

⒌彭雪枫,停车坐爱枫林晚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