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官员们怎么相劝,外面的人怎么请愿,冯怡就是不点头今天进皇宫。
她一再说:“明天,就明天。”
“今天,就今天。”
就像拉锯一样,一人在拒绝,所有人在劝说。
李进和赵素对视了一眼,想站在冯大将军一边帮她。
今天同明天有什么区别?这些人真是无聊得很。
刘丞相见孙女婿要开口相助冯氏,他眼睛扫过去瞪着李进。
李进只得将抬起来的屁股又放下去,他叹了口气,心里好像是明白了冯氏为何不愿意今天上位的原因了。
被人勉强,失了自由。
坐在越高的位置上,会越没有自由。
赵素见丞相瞪着李进,又扫过来瞪他。
赵素不好开口助冯氏,他大声吩咐,“上茶。”
一会又叫着,“快去买些点心来。”
“你给吴太傅把椅子端过去。”
赵素在堂内三番五次寻着借口打岔,试图让那些官员们别逼冯氏太过。
外面有人来通报,“大人,来了一队兵,说是寻大将军有事。”
冯怡忙道:“让他们进来。”
外面走进来二十来位穿便服的小兵,他们一看就带了伤。
有人头上扎着布条,还浸有血迹;
有人脚受了伤,一瘸一拐走着路;
有人手臂弯曲着,用布条吊在胸前;
……
他们进来站好,冲冯怡行了一礼,“大将军。”
冯怡关心地问他们,“怎么了?寻本将军有什么事?”
头上扎着布条的兵,低着头,小声说:“大将军,今天是俺娘生辰,我想回家看她。”
“大将军,我想家了。”说话的小兵十七八岁,他是真想家了,说话间眼泪掉了下来。
冯怡眼睛一酸,想着他们跟着自己,从夷州到京城,后来又去了边关,几个月来出生入死。
有的人,一同去了,却再也没能活着归来。
“好,让你们早点回家。”冯怡心一软,答应了,“明天我就召开庆功宴,再送你们归家。”
“谢谢大将军。”几位伤兵恭敬地行了一礼,又给官员们行了一礼,转身退了出去。
刘丞相见冯怡松了口,立刻道:“对,明天就开庆功宴,按功行赏。”
冯怡沉默了一会,提出条件,“我今天入皇宫也可以。但是,你们要答应我几个条件。”
“您请说。”刘丞相很激动,态度变得极好。
“第一,我不会天天早朝。”
“啊?”官员呆住了,一个皇上不上朝怎么行。
“十天半月上一次就成了,有事大家商议解决,像之前那样。”
中书门下的官员一听,像过去那样办差,心里雀喜了起来。
“可以。”刘丞相在众官员们的点头下,他答应了。
“第二,我的家事,你们不要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