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理学家薛瑄
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不需要宽容呢?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
刚久欲折,物极必反——事留三分余地
1弊宰穑自信,增进同学友谊
很多同学会有自制力差的缺点,自尊心往往受到挫折、打击,在心理上表现出矛盾、恐惧、不安,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在行为上常常表现为:有话不敢跟老师讲,有问题不敢请教同学,各种有趣的活动,不敢参加。我们要多一些尊重、信任、理解,同学们之间只有经常交流,同学之间的关系会得以改善和升华,这样同学们就会减轻压力,由被动的学习转为积极主动的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2迸嘌自律,提高内因作用力
有的同学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成绩不好时,便“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学生的内因没发挥作用,单凭外因作用是不能获得预期效果的。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内因作用力。比如我有一个同学经常迟到,老师装作不知道,采取“无声教育”的方式,静观其变。这是该同学意想不到的,打破了她“犯错误就被批评”的思维定势。她重新审视老师的态度,进而重新审视自身的行为,对所犯错误产生新的认识。当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迟到是错误的以后,自发地产生一种动力,自觉地改掉了“迟到”这个坏毛病。这种潜在的力量就是自律力,它的力量是无穷的。
由此可见,宽容是一种教育,一种无声的教育。而宽容的人,其信仰不仅真实,而且坚定。因为惟有宽容才能不求回报的给予,它是爱的基础,要取得别人的宽恕,你首先要宽恕别人。虽然宽容者不求回报,但是美好的东西总有一天会显露它的价值,总有一天会让人感动,总有一天会感动所有的人。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就是潇洒,宽容就是忘却,宽容就是忍耐。多一些宽容就少一些心里的隔膜,多一份宽容就多一份友爱。我认为原谅别人已经认识到的过失是一种美德。一个不肯原谅别人的人,就是不给自己留有余地。愈是睿智的人,愈有宽广的胸襟,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不需要宽容呢?
“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最高贵的复仇方式是宽容。宽容就像清凉的甘露,浇灌了干涸的心灵;宽容就像温暖的壁炉,温暖了冰冷麻木的心;宽容就像不熄的火把,点燃了冰山下将要熄灭的火种;宽容就像一只魔笛,把沉睡在黑暗中的人叫醒。当一只脚踏在紫罗兰的花瓣上时,它却将香味留在了那只脚上,这就是宽容。一个精神病人闯进了一位医生家里,射杀了他三个花样年华的女儿,他却仍为那精神病人治好了病。这也是宽容。
人如果选择了计较,那么他将在黑暗中度过余生;而一个人选择了宽容的话,那么他能将阳光洒向大地。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
生活像一片汪洋,宽容是扁舟,泛舟于汪洋之上,才知海的宽阔。
生活像一座山峰,宽是小径,循径而上,才知山的高大和巍峨。
生活像一杯咖啡,宽容是奶糖,二者的融合,才知道苦中芳香与甜美。
人善我,我亦善人,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的,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的。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明朝万历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8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是啊,宽恕伤害自己的人是困难的,但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却是高贵的。
所以我说,宽容是意味着一个人的自爱达到了能够使自己做到诚实、开朗,在生活中保持乐于进取的程度,那宽容就是善意的理解和理解之后的爱和关怀;所以说,宽容的伟大在于发自内心,真正的宽容总是真诚的、自然的。宽容是一种充满智慧的处世之道,吃亏是福,误解、谩骂、忘恩负义,都不去计较,这种吃亏,其实就是一种宽容的智慧,以一种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态度宽容别人,就等于送给了自己一份神奇的礼物;宽容别人带来的愉快本身是至高无上的,它使我们认识到自己值得受到值得受到的宽容,也使我们认识到没有宽容的心的人是有缺陷和危险的。
宽容别人,成就自己
宽容是人生必要的一种涵养,作为中学生,同样需要宽容,对待老师,对待同学,甚至对待自己。因为高考不仅仅是自己的事,它是集体协作的结果。我们和老师和同学朝夕相处,天天一起学习,一个人的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其他人。因此,我们需要宽容地去对待身边的人和事,把精力全放在学习上。反之,若或我们斤斤计较,对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睚眦必报,不但影响他人也不利于自己的学习,更有甚者,可能会走上极端。我有一个同学小心眼,高中时总是和别人闹矛盾,一闹矛盾就想不开,不但让同学郁闷自己也生气。最终成了抑郁症没能参加高考。这就是典型的不会宽容对待同学。因此,我们要能包容生活中的的喜怒哀乐,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我们必须明白与同学为善,就是与自己为善,与同学过不去就是与自己过不去,只有宽容地看待生活,看待学习,看待同学和体谅他人时,我们才可以获取一个放松、自在的人生,才能生活在欢乐与友爱之中,才能集中所有精力学习,才能最完美地打好“高考”这一仗。成绩没有考好或者失败时对自己多一份宽容,停止对自已的申诉,心中就会少一份懊悔和沮丧,就能在心底扶起一个坚强的我。从而,才能再次扬帆起航。不计较一次考试的得失,不计较一时的成败,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其实,不仅在学习中,在平时的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已,成就别人也是成就自已,给别人留一些空间,你自已将得到一片蓝天,给别人机会,你也会得到回报。一个宽容的人,到处可以契机应缘,和谐圆满,微笑着对待考试,微笑着对待事业,微笑着对待人生。
雨果说得好:“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可见人人多一份宽容,人类就会多一份理解,世间就多一份真善美,生活中的泥泞坎坷,酸舔苦辣也将化作美好的回忆。我们中学生学会宽容,不仅有利于今天的学习,对以后的深造和事业发展也有巨大的帮助。也许,正因为我们宽容,我们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谁知道呢?
平常心
浓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菜根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诸葛亮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代无门禅师
怎样做到拥有一颗平常心
所谓平常心,不过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周围事情的一种心态。平常心应该是一种“常态”,是有一定修养后方可具有的,它属于一种维系终身的“处世哲学”。如孟子所说的:“仁是人的心,义是人的路。”
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不骄不躁,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保持一颗平常心,意味着在现代紧张生活的压力下,仍有心情去感受那份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的那份自在。
说到底,平常心不过是“无为、无争、不贪、知足”等等观念的汇合而已。作为一种处世态度,亦可进一步解释为:淡薄之心、忍辱之心或仁爱之心……但是,“无为”并不等于提倡无所作为,“无争”并不等于不同恶势力抗争……至于有些人所奉行的醉生梦死,更不能算为一种人生境界,正如作者所评论的:“当他们到了纯粹只顾自己醉生梦死的境界时,道德的评价就苍白无力了。”把平常心庸俗化、世俗化、简单化,都是对平常心本意的曲解。
我们的心有如瀑流,念念相续,又如波涛汹涌,上下起伏,实在难以维持一颗平静、平常的心。什么是平常心?是一种心境,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为环境的变化而喜忧;平常心,是一种境界,慧能大师云:“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它超脱物外,超越自我。
这里再谈四种平常心:
为善不执是平常心。无论付出、行善,你有了执著,就会有所挂碍;有了执著,就会有所期待。当期待落空,不免失望,甚至反而恼怒不安,内心就无法平静了。如果能够行善施恩于人,无求回馈,不执于心,体达“三轮体空”,无施者、受者以及无施物的清净平等心,就是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