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至于为什么不送自家姑娘,着实是因为皇甫家没几个拿得出收的适龄女子。又各个心高气傲,哪里吃得了宫中的苦。
“还真难为舅舅了。”新平郡郡道,“不知他从哪儿淘换来的机灵人儿,竟还是个正儿八经姓贺兰的呢。”
“那小丫头不是说了,她从敕勒川来,阿兄是做生意的,在雍州有铺子,约莫就这么和舅家牵上的关系。”一个想往宫里送人,一个手里恰好有个合适的妹子。那不是一拍即合么。
“莫想这么多了,舅舅总不会害咱们的。”胡太后拍拍自家妹妹的臂膀,“再说,刚刚那孩子你也见过,神色清明,是个好的。”
新平郡君嘟囔道,“要是个奸猾的,我哪里敢让陛下留在身边使唤。”
说罢,新平郡君结束这个话题,说起另一件事儿,“那个崔光可真是个讨厌鬼!专和阿姐对着干。”
“他是侍中,我也是侍中,凭得他高我一等?!”新平郡君被封女侍中,视为官二品。可自己这官二品有名无实,和前朝的那些男人们比,差多了。
胡太后安抚发脾气的亲妹,笑道,“日后朕必加貂蝉给予你!”
佩金珰,着朝服,登宰相。
第一百五十一章
“陛下询问民间疾苦,体恤孤儿寡母,黜退昏官愚吏……”
收到阿昭第一份家书的时候已然是熙正二年的腊月,没几天就是年节了。屋外大雪纷飞,贺兰定就着跃动的烛火将厚厚一叠家书看了又看。
“阿兄,好了没?你看好了没?!”阿暄趴在贺兰定的肩头,伸手去抓阿昭的信,嘟囔着,“该轮到我看了!”
贺兰定将家书递给了阿暄,自己则陷入了长久的沉默。
家书很厚,字数很多,墨迹深浅不一,估摸着是分好几次写成,攒在一处送出了宫门。
家书的主题一共有两个:1、我在宫中很好,陛下慈爱,同事和善,吃饱穿好,阿兄莫要担忧。
2、陛下很好,人好,能力强,对内严惩贪官污吏,对外赈灾济贫……
回想阿昭满纸对胡太后的崇拜和向往,贺兰定的眉头拧得更深了——他并不觉得胡太后当得阿昭如此推崇。
只说一点。今年年初那会儿,尚书令任城王元澄提出要规范国家货币标准,严惩民间私钱□□。
胡太后前脚同意了这一有利于国家金融稳定的提议,后脚却又实施了一项昏头的金融措施——于王屋山开掘铜矿铸造钱币。
这相当于国家没钱了就使劲印纸币,大量新钱涌入市场会造成什么?不外乎是物价飞涨,通货膨胀,底层老百姓进一步陷入水生火热的炼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