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中城固县张绣军那弥漫着压抑与愤懑气息的营地里,张绣正对着简陋的营帐内闪烁不定的烛火,满面愁容地沉思着出路。
他的八千西凉精锐战骑,曾经在西凉大地上纵横驰骋、威名远扬,如今却被困在这方寸之地,缺衣少食,还饱受汉中军的刁难与猜忌,士气低落。
与此同时,那策划了这一系列事件的锦衣卫副指挥使杜袭,一直潜伏在寇封处,暗中关注着张绣的一举一动。
他深知张绣如今的困境已到了极限,是时候出手了。
于是,杜袭带着赵云的大哥赵雷,避开汉中军的重重耳目,巧妙地潜入了张绣的军营。
当他们出现在张绣面前时,张绣先是一惊,瞬间警惕起来,手按在了腰间的佩剑上,喝问道:“你们是何人?如何潜入我军营地?”
杜袭神色镇定,拱手行了一礼,不慌不忙地说道:“张将军莫慌,我乃刘尨麾下锦衣卫副指挥使杜袭,此次前来,是带着诚意与善意,为将军指一条明路。”
张绣眉头紧皱,眼中满是疑惑与戒备:“刘尨?我与他素无交集,他为何派你来?”
这时,赵雷上前一步,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向张绣,说道:“张师兄,你可还记得我?我是赵云的大哥赵雷。这是子龙的亲笔信,他让我务必交到你手中。”
张绣听闻赵云之名,神情微微一震,连忙接过信,展开细读。
信中,赵云言辞恳切地写道:“师兄,如今乱世纷争,刘尨乃当世豪杰,胸怀大志,广纳贤才,待人和善,礼贤下士。其麾下兵强马壮,谋士如云,正是师兄施展抱负之地。弟在刘尨帐下,备受重用,深知其必成大业。师兄如今困于汉中,恐非长久之计。愿师兄能审时度势,与弟一同追随刘尨,驰骋沙场,建功立业,共扶汉室,留名青史。弟赵云敬上。”
张绣读罢信,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赵云是他的师弟,二人一同学艺,感情深厚。
他知道赵云武艺高强,且眼光独到,如今赵云在刘尨麾下,想必刘尨确有过人之处。
杜袭见张绣神色有所松动,便趁热打铁,说道:“张将军,如今您在汉中的处境,想必您比我更加清楚。张鲁听信谗言,对您猜忌日深,军资被克扣,将士们生活困苦,而汉中军与您的摩擦不断,百姓也对您军心生厌恶。如此下去,您这八千精锐恐将不战自溃。刘尨主公爱才如命,早听闻将军大名,对将军的勇猛和军事才能钦佩不已。若将军肯投奔刘尨主公,主公定会以礼相待,给予将军高位,让将军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您的将士们也能得到妥善安置,衣食无忧,重拾往日雄风。”
张绣听着杜袭的话,心中权衡利弊。
他深知自己已走投无路,若继续留在汉中,迟早会被张鲁消灭;而投奔刘尨,虽前途未卜,但至少有一线生机,且有赵云的推荐,让他多了几分信任。
这时,营帐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
原来是张绣的一些将士入张先、雷叙等听闻有外人潜入营帐,担心张绣的安危,纷纷赶来。
胡车儿也在其中,他冲进营帐,看到杜袭和赵雷,立刻警惕地挡在张绣身前,大声问道:“将军,这两人是何人?是不是汉中军派来的奸细?”
张绣摆了摆手,说道:“车儿,莫要冲动。他们是刘尨的人,是来与我商议要事的。”
胡车儿一听,满脸疑惑:“刘尨?他们来干什么?”
张绣便将杜袭的来意和赵云的信简略地告诉了胡车儿。
胡车儿听后,想了想说道:“将军,我看如今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我们在汉中是待不下去了,倒不如去投奔刘尨,说不定还能有个好出路。”
其他将士也纷纷附和,表示愿意听从张绣的决定。
张绣见此情景,心中终于下定了决心。他对杜袭说道:“好,我张绣决定投奔刘尨。但我有一个条件,希望刘尨主公能答应。”
杜袭连忙说道:“将军请讲,只要是合理的要求,主公必定会答应。”
张绣说道:“我这八千将士跟随我多年,历经生死,我希望刘尨主公能善待他们,不打散我们的队伍,让我们能继续在一起并肩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