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歌德 世界文学 > 2 东方古国的吸引力(第1页)

2 东方古国的吸引力(第1页)

当歌德还是孩子的时候,中国文化对歌德已经有了耳濡目染的影响。17世纪的时候,欧洲掀起了一场中国热,德国也在这次浪潮中受到强烈的影响,模仿中国生活方式和艺术格调成为德国上流社会十分时髦的行为,中国的瓷器、漆器、丝织品、风景画等被欧洲国家进口,成为附庸风雅的人们用来装饰居所的首选,甚至宫廷中也常常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歌德的父亲也是当年“中国热”的追捧者,他曾经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市的故居里将二楼的厅堂装饰成中国风格,不过当时歌德并不喜欢这种感觉,还因此与父亲发生了争吵。来到魏玛之后,在“中国热”的影响下,歌德在卡尔亲王的宫殿里也见到了各种中国风格的装饰,对这些装饰的深入观察使得歌德逐渐接受了这种异域文化。1776年歌德搬进伊尔姆河畔的别墅时,特意命人在花园里建了一所中国式的小屋,用做他静思的处所。

在魏玛任职期间,歌德阅读了不少当时在欧洲出版的来自中国的书籍,如《中华帝国全志》,书中有元曲《赵氏孤儿》,四篇《今古奇观》的短篇小说,还有十多首《诗经》里的诗。歌德还读过元曲《老生儿》、《好逑传》、《花笺记》、《百美新咏》等。

1827年1月底,歌德告诉艾克曼,他正在阅读一部来自中国的传奇故事,并没有提及它的名字。不过据后人考证,这本书很可能是中国古代的名著《好逑传》,因为这本书曾经于1761年被译成英文出版,并在几年后先后出版了德文版和法文版。不管怎么说,这本来自东方的书籍引起了歌德极大的关注,他在通读整本书之后向艾克曼讲述了自己的见解:

歌德认为在西方人眼中外貌和行为都很怪异的中国人,其实在根本上与欧洲人并没有什么区别,除了更为淳朴的风土民情和更为严格的道德伦理之外。中国人喜欢在文学作品中描写和歌颂自然,在枝头歌唱的鸟儿,在水中恣意游走的鱼儿,甚至是夜空中阴晴圆缺的月亮,都是中国人乐于拿来做文章的素材。同时,中国文人对人物的描写总是十分含蓄和恰到好处,时时处处注意道德规范对人语言和行为的限制。

实际上,在此之前歌德也曾读过其他来自中国的作品或是资料,因为他曾经在1781年1月10日的日记上写下了周文王的称呼。在读过《好逑传》之后,歌德曾经想要像创作《赫尔曼与窦绿苔》一样将它改编成自己擅长的长诗,但是后来没能如愿。此后,歌德又陆续阅读了诸如《玉娇梨》、《今古奇观》等小说和少量的中国诗歌,还曾经对伏尔泰编译的《赵氏孤儿》十分感兴趣。

1784年,歌德根据《赵氏孤儿》的故事开始创作戏剧《厄尔彭诺》,不过并没有将这部作品完成,而是在写了两幕之后就搁置了下来。《厄尔彭诺》的剧本片段在1806年被出版商出版。除了小说带给歌德的灵感以外,来自中国的诗歌对歌德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歌德曾经在读过汤姆斯翻译的中国诗歌之后,动笔对其中的几首进行重译和改编,并流连在中国诗歌的意境中享受了文化差异带来的特殊美感。

除了阅读来自中国的文学作品,歌德也对汉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正巧德国著名的中国研究学家克拉普罗特在魏玛居留,歌德便乘机向他请教,克拉普罗特则向他讲述中国文字的奥秘。歌德在他的指导下学习了一段时间的中国书法,后来他还在魏玛宫廷里当众表演过写中国字。

1827年5月,歌德在自己居所中那个中国风格的房子里欣赏春天的美景,恰好他刚刚读完两部中国书籍,诗歌创作的灵感在他的心中闪现,在《玉娇梨》和《花笺记》这两部中国文学作品的影响下,歌德创作了著名的组诗《中德四季晨昏杂咏》。歌德写信告诉自己的好友泽尔特:“我在5月12日不由自主地来到了我那个‘下边的花园’,只想在这里度过美好的时光……这些天来我一直在工作。”这里的工作指的就是对《中德四季晨昏杂咏》的创作。

几个月后,歌德再一次写信给泽尔特,告诉他:“小诗几首,整理成了一本小册子,暂时定名‘中国四季’,本来可以再增加几首的,也的确应该再写几首。”1829年8月15日,歌德将最终创作完成的诗稿寄给了泽尔特,希望友人可以在欣赏之余给他提一些改进的意见,预备在日后出版。

1830年,诗集正式定名为《中德四季晨昏杂咏》发表,其中共包括十四首诗,分别描写了不同季节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