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法兰克福
走出失恋阴影的歌德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因为前一段时间的放纵,他在学业上的疏漏越来越多,现在,歌德准备努力补习,为上大学做好准备。这个时候,歌德的一位朋友将哲学思想带入了他的生活,邀请歌德与他一起对哲学史做一番研究。不过,歌德总是会就哲学的门派与他这位朋友发生争执,每每这个时候,双方便会畅快淋漓地来一次唇枪舌剑的辩论,极力搜寻各种有力的证据为自己的说法辩解。
相比朋友对新的先进学说的追捧,歌德更倾向于比较古老的哲学流派。这些古老的哲学著作,其题材多数都是将宗教、哲学和诗歌融合在一起。歌德研究了苏格拉底,认为他是哲学史上一位卓越的学者,但是他十分不认同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在歌德看来,苏格拉底那些弟子更像是宗教的门徒,并没有参透老师毕其一生的哲学精神。这个时期,歌德还拜读了很多关于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埃皮科特等哲学大师的著作,这些都让他受益匪浅。
歌德的父亲曾经就读于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梦想着毕业后可以进入政府部门工作,不过这个梦想从来没有实现过,即使后来花了钱买到了“皇家法律顾问”的名号,但是懂行的人都明白这不过是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虚名而已。因此,壮志未酬的父亲一心希望歌德能够子承父业,也到莱比锡大学法律系学习,期望他将来能够在政府部门谋得一官半职,将自己未能实现的梦想付诸实现。
不过,歌德有着自己的想法,相比之下,他更希望可以前往哥廷根大学深造,那里有他崇拜的语言学教授海奈和神学教授米凯利斯,还有其他很多能够令他信赖的学者。如果是这些学者、教授在课堂上授课,歌德相信自己钻研学问的兴趣会立刻提升一倍。不过,父亲坚决要送歌德去莱比锡,无计可施的歌德只得认命。想想看,莱比锡大学其实也是一间名望和实力相当的学校,更是莘莘学子向往的地方。
想着即将离开法兰克福前往未知的世界,歌德的内心充满了憧憬和期盼,与此同时,歌德对法兰克福的厌倦也与日俱增了。这种厌倦开始于格丽琴的离开,即便事后知道了格丽琴的真心,歌德还是对过去的那段美好时光难以忘怀,每当上街的时候,昔日和朋友们一起开心“厮混”的情景总是浮现在各个熟悉的角落,让他幽幽地感到怨恨,总是无法释怀。
除了感情上的伤痛带来的影响以外,歌德对法兰克福的政治管理也十分失望。作为市长的外孙,歌德有很多机会了解法兰克福市的政情。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越发觉得从前看上去庄严肃穆的政府部门现在看来却显得那么糟糕,他甚至认为整个国家在政治管理上都存在着很多不容忽视的缺陷,这些缺陷亟待有人出现将它们改变或修复。外祖父对歌德的这些想法感到十分吃惊,但是他的辩驳和劝说都无法让法兰克福政府在歌德这里挽回面子。
随着离开法兰克福时间的临近,歌德开始憧憬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的生活。莱比锡大学也有很多十分有威望并且深得歌德信任的教授、学者,教授神学的欧内斯提就是其中一位,还有希腊文和拉丁文方面的权威摩鲁斯,不过,法学方面的教授歌德并不感兴趣。
由于亲身体会着父亲作为法学博士却碌碌无为的事实,歌德对父亲让他学习法律的这个决定并不赞同,他更愿意朝艺术、文学方面发展。
歌德暗地里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制订了一个不同于父亲安排的秘密计划,他决定在学习法律之余兼顾对文学和艺术的追求,对于前者只需按照要求完成课程即可,而对于后者他将会尽量投入更多的精力。不管怎么说,离开法兰克福之后的生活将会掌握在歌德自己的手里,每当他这样想的时候,内心就充满了喜悦,这种喜悦也许只有同自己一起受着严格家教的妹妹才能理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