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贸利润大,又常在海外,官府的影响力却只能存在于码头上,林公所言极是。”
唐清安认可道。
发展海贸不只是为了商人的利益,而是为了加强国家实力,促进百姓的经济。
哪怕是当下的英国,如何支持自己国家的商人,也不会说没有控制的手段。
没有控制的手段,就是大周的下场。
商人们势力强大又脱离朝廷的掌控,就会形成自己的力量,最后抗拒朝廷的管理。
“英国和荷兰成立的东印度公司,是支持商人们的政策,也是整合商人们,在他们头上安了笼头的手段。”
加入东印度公司的商人,就需要服从印度公司的管理;不加入印度公司的商人,则没有实力抗衡庞然大物,必定会被吞噬。
英国与荷兰,是无法一力管控不可计数的商人的,但是两国可以通过管控东印度公司,从而控制所有的海商。
“海外司就是搭建的台子,先掌握规则,最后我们也要成立一家公司。”
唐清安告诉林如海。
林如海明白了将军的意思。
金江镇摊子铺的太大,各处开支也大,特别是孤悬海外的第四镇。
三四万士兵的口粮与军饷,是一笔庞大的数字,林如海感到忧心,会不会把金州的财政拖垮。
以百姓种田的财政,是无法支撑起来的。
将军的意思,是以商贸养军。
对于生长在大周的林如海,是全新的思路,目前看起来没有问题,但是后面会不会出问题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田亩是看得见的,商贸是无形的。
看得见的东西,人们心中有底,看不见的计划,人们心中会感到不安。
冯胜之就对将军的政策感到不安,多次提出反对,认为海贸但凡有意外,导致财政无法支撑军队,会令金江镇崩盘。
林如海内心也忐忑,但是他没有反对。
而是凭借毕生的经验,努力尝试熟悉这个新模式,以新模式来治理金州。
唐清安信任林如海,因为整个大周,只有林如海有这份能力,如果林如海都办不成,唐清安不信其他人能办成。
各镇各营对外的开拓,唐清安的底气就是来自于海贸。
无商不富。
想要参与当下大时代的快速扩张,不发展商贸是不行的。
传统农耕的扩张,已经把东方最富裕的土地扩张到了极限,对于其余的地方的扩张,需要加上商贸的支持。
“昨日有几人来找我反对新学,我严厉的告戒了他们。”
唐清安宽慰林如海说道。
要改革,林如海是舵手,他唐清安身为领头人,需要对林如海表现出足够的支持。
没有他的支持,林如海是支撑不下去的。
毕竟林如海是后来者,威望和在金江镇的资历,让很多人都敢出面反对林如海。
林如海露出感激的目光。
新学的推广,受到了很多人的反对,都说他林如海是小人,只会拍将军的马屁。
冯胜之敢出面反对将军,提醒将军新政太过偏激,应该稳妥为上,他的行为才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
人们都认为冯胜之才是老成持重之人,言林如海是外人,不在乎金江镇好不容易迎来的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