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只是占用本就紧俏的社会资源罢了。
强度上又上不去,难度下又下不来,这才是张彦将这三个学院称之为中三院的原因。
……
至于下三院……
这应该不用再多解释了吧?
反正不是因为这三个专业对应的职业社会地位低下就是了。
……
农学,讲究的就是一手怎么多种地,怎么种好地。
工学,各类技巧技术相比较于纸上谈兵,很显然,实际操作对从业者的提升更大。
经济学……
这玩意儿要是不亲自下场厮杀一段时间,就仅凭纸上得来的知识,又有谁敢说自己已经是个中翘楚?
……
这三个学类对应的学科,统一的特点便是需要大量的实战经验,而理论知识对于个人能力而言,只是进入行业的基础而已。
对于这样的学科,张彦的态度自然是通过三年的教育时长,将目前的知识全部灌输进他们的脑子里,并以最快速度将这些人派往各地进行实习。
只有实战得来的结果,才是彰显自身能力的最好通道。
……
在学宫之中,这九个学院的学生地位相同、待遇相同,甚至就连各自的服装也是完全相同。
没错,热衷于各类模拟建设游戏的张彦,甚至打算设计出一套统一的“校服”,来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各自不同阶级的学生间出现什么显著的自卑或者自负情绪。
最多最多,就只在袖口、领口处用不同颜色的丝线进行刺绣,来代表他们的所属年级、学院不同而已。
……
这样一来,不同环境下的孩子在相同的环境内共同学习、生活,虽然在初期会激发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但从长远角度上看,这无比有益于信息、财富等资源在不同社会阶级之间流通。
以孩童作为切入点,只需要用上几十年的功夫,东汉原本那厚如城墙一般的社会阶级壁垒,就会在内部一点一点的走向消融。
……
将这最为难办的基础学制定下来之后,剩下的东西就简单许多了。
……
结合张彦之前和庞德公的约定,进入庐江学宫正式修习的年龄最终被为十二岁。
再往前三年到五年,则是学生们接受“基础教育”的时间。
以庐江为例,所有孩子年龄到达七至九岁之后,就会被送进庐江学宫,接受免费的基础义务教育——按照华夏的说法,也就是蒙学。
这种最简单的启蒙将会覆盖文字读写、数算、品德等基础科目,不求将人们培养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但求让知识的曙光照进目前大汉深不见底的黑暗缝隙里。
三年的时间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而言并不算长,支撑人们学习所需要付出的成本,对于张彦来说也并不算高。
可能对于习惯后世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人而言,如今东汉这三年的义务教育,就好像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但就是这过家家一般的举动,代表的正是教育走向“全民普及”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