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玄法师的遗体火化后,骨灰由弟子携带着,要送去泾州,埋在阿兰陀寺的树下。
这是他修行佛法的起点。
秋,大明宫皇帝连续下诏,说各道不要再呈献符瑞,以免劳人伤财。
既然阻止了封禅,那么随之引发的封建讨论就可以被搁置下来,于是皇帝暗地里提醒太子说,柳宗元这步棋就不要落子,不然藩道会乘机抓住,借题发挥。
太子就让少阳院使来请示,是否还要把柳宗元夺情起复,为尚书省某部员外郎?
“既然这仗暂时燃不起来,那就把柳宗元给备着,要是夺情,怕是又会被朝廷内外瞩目,弄巧成拙。让太子校书刘禹锡去告诉他,只要服阙,朕立刻让宰相堂除他为五品,绝不食言。另外,刘禹锡也该拔擢了,可敕授为畿内某县县尉。”
辅兴坊内,灵虚公主也收到了高岳的来信,在内里高岳的言语明显慌了,他告诉灵虚,自己附和封建也是不得已,本身是没有这个心思的,希望陛下能体察,另外希望善待我儿承岳。
灵虚稍稍安心下来。
不过几乎同时,高岳又给义阳和王士平夫妻写信,在里面高岳居然答允王士平说,驸马都尉若此生仅仅拘限于个贝州刺史,实在太过委屈,你将来应该得到的,是成德军节度使的旌节,只希望士平能善保我儿承岳。
“是因为承岳的缘故,高少师才同意这样做!”王士平对义阳公主如此说到,语气明显带着激动。
王士平认为,只要有高岳在背后做奥援,他父亲哪天不行了,自己便拥有绝对的实力,返回真定,去争一争成德军节度使的位子。
以前他是想都不敢想的,这辈子都能一眼望到底:做公主的驸马,当成德军和朝廷间的中介,往返于真定和长安之间。
“夫君,你就呆在京师里,安安逸逸地食三品禄不是很好嘛。。。。。。”义阳隐隐觉得不对,就劝王士平不要有非分之想,“那成德军原来的旌节是李宝臣的,李宝臣死后爷要收了旌节,所以李惟岳才逆反的,现在李惟岳虽被阿翁杀死,可他的昆弟李惟简还在朝中。将来阿翁若真的不在,高岳支持你,爷却支持李惟简,那该如何?”
“李惟简算得什么!不过是播迁奉天时,和你父亲一起落难了遭,便也成为奉天元从了,寸功未立,就画形凌烟阁,还封为武安郡王,韦令和高少师看他能顺眼吗?皇帝又真的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送他回成德吗?”接着王士平又求义阳公主,“将来,将来只要我能去成德军,你是我妻子,也能一道去真定,真定那里的富庶绝对不亚于长安,我为你起华宅、治池沼,每年十万贯脂粉费,没有人能监察管控到你,你想去哪里出游就去哪里,想和哪位俊秀结纳便结纳,我俩岂不是天下最快乐的夫妻?互相依存,又互不干扰,可在这长安城内,明处的拘囿,暗处的眼睛太多太多,让我憋屈,我痛苦。”
“那更远的将来呢?”
“谁在乎!我死后,节度使就给承岳有何不可。我和你没孩子,这承岳就是我们的孩子,名正言顺,我在外再多的别宅妇给我生养也没用,因为你是承岳的母亲。所以我为高岳养儿子,高岳为我谋旌节,这太公平了。”
说到这里,义阳也有些心动。
王士平又求义阳,此事绝不能泄露给陛下,因为你就算泄露也没有用,现在高岳不来找陛下的麻烦就不错了,你难道没见到先前韦皋和高岳请你父亲封禅华岳,就把你父亲吓得不轻。
最终,义阳也只好应允下来。
太子所居的柿林馆内,刘禹锡因“括书有功”,已去渭南县当县尉,翰林待诏王伾突然单独求见太子,然后极为密切地说:
“有些事,不晓得该不该告诉殿下您。”
太子感到纳闷,就让王伾直言不讳。
“殿下看如今的局势,将来继承大统,需要不需要强藩大镇的支持?”
太子顿时不知所措。
因为他认为王伾说的,是有相当道理的。
他无法想象,将来自己登上皇位,若剑南韦皋、岭南杜佑还有淮南高岳,对自己不满,是个什么感觉。
“殿下曾言,即便封建这几个方镇也无不可,伾深以为然,但之前王叔文和刘禹锡义愤填膺,我不敢说,可现在我还是得劝殿下,不要偏听偏信,形势在这里,唐家已很难独制天下,况且韦皋要的不过是封建,他的志向也就在希望保住世爵和世禄罢了,韦皋、高岳等建立如此大的功勋,有这样的忧患也是人之常情,若不能酬功,那天下莫不认为我唐家凉薄寡恩,将来有事,谁还敢来靖难勤王?此后唐家和诸侯共理江山,皇位还是由殿下代代传下去,八家或十二家诸侯互相制衡,谁也无法独大,哪还可能觊觎神器,这才是能让唐家继续善保数百年的最好办法。”王伾对答如流,完全不像平日里的他。
太子果然动摇,但他也害怕父亲那边不好交待,就把困惑担心告诉王伾。
“陛下想的是独制,可自其御天下起,削河朔则酿成长武师变,倚重裴延龄则大盈琼林被废,足以验证伾方才所说的‘势不可挡’,绝非人力所能扭转。所以伾斗胆进言,陛下如此种种,对殿下的未来考虑可谓不深,现在封禅被阻,韦令和高少师都知道,少阳院王叔文和刘禹锡都不赞同封建,这两位可都是殿下的私人,也即是说韦令和高少师肯定会忌恨殿下您。。。。。。那等到大事发生时,如果韦令和高少师不愿翊戴殿下您,那可就。。。。。。”
“如今该为之奈何?”太子彻底乱了阵脚,他本来就是颇为优柔寡断的。
王伾便取出封信来,交到太子手中。
“是韦执谊送来的!”太子很惊诧。
“执谊虽在远地,可一心挂念殿下您的安危。刘禹锡、柳宗元都是文士,他们只希望在争论里显露才学、博取名声而已,将来必不失公卿之位,可殿下不同,皇位只有一个,失去便会万劫不复,故而伾的想法,韦执谊的态度,都在信中——这也是高少师的意思,他在淮扬,无时无刻不在顾虑着殿下您。”
高岳这么浓厚的关心,虽然让李诵极度不安,但又不敢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