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立讲完这个故事,随即解释道:
“山海经的叙述风格其实及其写实的,它就老老实实描写一处地理,从距离,水文,物产到该地区神明祭祀方式,它甚至丝毫不添加作者的主观情绪和点评。”
“即便是二十四史的史官们也做不到写作风格如此质朴客观。”
“所以,我们不要用荒诞不经的神话传说去看待山海经。夏耕之尸,应该不是讲一个死后复活的神话。”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楚立分析道:
“夏耕之尸的这个‘尸’,不是尸体的意思。”
说着,楚立一连在手机屏幕上写了两个相似的字符,随后对着镜头解释道:
“这两个字分别是尸字的甲骨文写法和金文写法。”
“因为商朝时,‘尸’的意思是中原之外的少数民族,和‘夷’字型一样。意思是少数民族的人多为蹲踞,中原人则是跪坐。”
“所以,甲骨文的‘尸’字几乎和‘人’字一模一样,唯一的区别就是‘尸’字下半部分是弯曲的,而‘人’字下半部分几乎是直的。”
甲骨文“尸”和“夷”字型一样
“而到了周朝,‘尸’字的含义就变了,成为祭祀时,代替死者受祭的人。”
“‘尸’字从商朝单纯表示蛮夷,到周朝的扮演代替死者受祭的人……”
楚立摊开手:“我觉得,这期间一定发生了什么事,‘尸’字的含义才能发生这么大的变化。而且这个变换应该和蛮夷,代替死者受祭,还有‘尸’这个字有关。”、
商朝和周朝,尸字的字型基本一致,但含义却天差地别!
“或许故事的原型是这样子的,”楚立停顿了片刻才讲道:
“就是夏耕被成汤击败斩首,他的部落跟随其他夏朝贵族逃亡巫山。
因为成汤胜利成了天下共主,夏耕的子孙采取一种巫术礼仪,模仿夏耕无头尸的样子舞蹈,隐晦表达夏侯氏部落不灭,永记被商汤灭国杀祖的耻辱!”
“时光轮转,几百年后,到了武王伐纣那一年西周找到了蜀国联合灭商,夏耕的后人们彷佛看到了商汤当年联合其它部落灭夏朝,杀夏耕的那一幕。他们知道,或许为祖先复仇的机会到了!”
“于是,夏耕的后人们欣然同意,不惜奔袭千里,和西周一起出兵,灭掉了商朝,逼死了商王帝辛!”
“《尚书牡誓》记载,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楚立指出:
“灭商联盟,帮助西周的八个势力里面,蜀国排第二!要知道古蜀国距离中原太原,没有足够的理由,蜀国不可能冒险派兵千里帮另一方势力打一场灭国战!”
说到这里,就连直播间里的观众们也纷纷点头认可!
对啊,俗话说千里奔袭,必蹶上将军。
更何况蜀川自古以来偏安一隅,岁月静好。没有足够的理由,就积极派军队,跑那么远的路,帮别人做嫁衣裳,确实说不过去啊!
欸?这么一想,武王伐纣这段历史,似乎真不像史书中写得纣王荒淫无道那么简单啊!
因为你中原的纣王荒淫不荒淫,与我蜀国何干啊?
而且,看看周武王找的那些帮手,蜀,羌,濮,全是当时的少数民族。
反倒是饱受纣王“荒淫无道”摧残的中原封国,几乎没几个帮手们过来!
纣王残暴,人中原自己人都没反应,相隔千里的蜀国,你为啥这么积极?
不等直播间网友们想明白,楚立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其实,西周组建反商联盟打出的旗号就是:反商复夏!”
“他们自称夏朝同族,而且西周灭商后,分封的诸侯国都自称诸夏!我们现在的华夏概念,其实就是春秋战国那时候明确的。”
“可是,为什么反商联盟里的夏朝同族为什么全是些少数民族?”
楚立竖起一根手指:
“最大的可能,就是当年夏朝被灭,许多夏朝贵族被商汤的势力一路追杀,逃出中原地带,四散落难到蛮夷地区。有得去了蜀,有得去了羌,有得去了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