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姨母,周朝灭亡已有数百年。”
“昭王落水身死,失落的财宝自然也就变成了无主之物。”
“秦国将其起获出来,若是惹得非议,也挨不着楚国什么事。”
“算了,您不想说我不问就是。”
陈庆心烦意乱地叹了口气。
芈滢面色悲愤:“你也知道世人非议?”
“昭王南征而不复,缘何赖到楚人头上?”
“而今天下归秦,我倒要问一句,昭王之死,与楚人到底有没有关系?”
“彼时楚国先祖不过一子爵,受封丹阳区区弹丸之地。”
“焉何能远隔数百里,害了周昭王?”
……
陈庆更闹不明白了,她哪来这么大的怨气?
“夫君。”
嬴诗曼给他打了个眼色,低声解释起来。
所有的根源,坏就坏在楚武王的一句‘我蛮夷也’上面。
春秋五霸时期,楚国的国力日渐增强,逐渐成为齐、晋之后的新兴强国。
秦、楚的封地偏远,爵位低微,一向是诸夏鄙视链的最底端。
楚国的强大,毫无疑问引来了老牌强国的不满。
齐、晋的文人史官发动岁月史书,开始一系列对楚国的抹黑和诋毁。
昭王征楚蛮,尔既是楚人,那就是你喽?
风闻楚人不敌,对周朝大军怀恨在心,便以树胶制船,献于昭王。
待船行至河中,胶船解体,故而昭王落水淹死。
谎言说一千遍,也就成了事实。
齐、晋势大,谁也不敢替楚国澄清。
这顶黑锅牢牢地扣在了楚国头上。
虽然楚国是正儿八经的周朝诸侯之一,并且派军参与了昭王的三次南征。
结果硬生生被颠倒黑白,将其与楚蛮混为一谈。
你自己说的‘我蛮夷也’,那就是证据确凿喽?
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率军攻打楚国,楚人问:“我何错之有?”
齐桓公回之:“昭王南征而不复。”
瞧瞧,什么叫名正言顺,什么叫讨伐不臣?
也就秦国这个难兄难弟在史书中替楚人说了一句公道话,明确记载昭王是因桥梁倒塌而亡。
不过在故齐、魏、赵等地,百姓口口相传的,还是被篡改过的说法。
楚国明知汉水里有宝贝,但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动过心思,就是为了撇清与昭王之死的关系。
陈庆听完前因后果,目光复杂地打量着气呼呼的芈滢。
“这特么都叫什么事。”
七百年啦!
楚人对此仍旧耿耿于怀。
骂我蛮夷可以,但是不忠不义,暗箭伤人的污名无论如何都不肯背。
就这股偏执劲儿,怪不得亡秦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