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刀尖上的大唐 > 第2章 后记二(第4页)

第2章 后记二(第4页)

至于卢龙的命运,那就是天知道。或者郑守义这类军头有一个胜出,或者三家分晋,又或者都被朱三哥弄死。

嗯,其实三家分晋也就距离被三哥弄死差不多了。

所以,最优解就是李三郎上台,大家继续好好干。

那么,这种实力面前,李三郎凭什么杯酒释兵权?凭什么搞集权?

《晚唐浮生》是把手下的大将们说得太好了,太给邵扒皮面子了!

邵扒皮说不封节度使就不封了,说怎么就怎么了。

实际根本不可能,那会儿的武夫们一个个都志存高远呢。

如果可能,朱温就绝不会封节度使。

如果可能,李存勖也不会窝囊地死。

在李大郎身死前后,郑守义的反应,我认为是最贴近当时武夫军头的状态。

“报告,爷爷手里有刀,你好我好大家好。

可是谁敢对我不尊重,老子分分钟拔刀,大不了一起死。

想欺负人?门都没有!”

这就是这帮汉子的心声。

这种情况下,李三郎只能一点点分化瓦解,拉一帮打一帮。

怎么拉?得给好处。

用降将,用周德威、符存审、元行钦。

他们相对好控制,可以加强中央的控制力,方便对抗老军头。

用老人,用郑守义、李承嗣、秦光弼等等。

这是必须的妥协,只有团结最广大的朋友,才能实现更伟大的目标。

但是怎么端水搞平衡?

说一段小历史。

我们也曾经有一个撤销大区的经历,紧接着搞授勋,难道是过家家么?

具体情况可以自己查。

同样的,李老三搞个枢密院,大家伙在一张桌子上,那就都有的聊,还是一家人,哪怕关门吵翻天,出门还是好基友。

不搞枢密院,难道李三郎说一言九鼎就能一言九鼎了?

不摆一张桌子让大家坐下来聊,难道动刀子么?

搞枢密院,把大军头都拉过来,大家商量着办,恐怕是最好的选择。

否则能怎么干?

削藩?然后无穷无尽的造反?

天下还没平定呢。

至于说坐下来怎么谈,那无非是基于实力的地位出发建立平衡。

到这会儿,李三郎已经控制了相对最强的实力,只要策略不出错,拉左踩右,拉右踩左,结果一定对他最有利。

谁也不傻,只要李三不过分,他的优势最大。这种局面下,谁闹,谁破坏规矩,谁就是公敌,都不用李三郎出手,自然有人跳出来为君分忧。

可以通过谈判解决的问题,不谈判动刀子那才是真幼稚。

第四,再说说“权力”。

作为平民,我们都仰望权力,渴望权力,因为他有好处。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