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朱标的这个问题,马车内,没人去主动回答。
内侍在一旁候着,仿佛雕像,就算有想法也没有那个资格。
蓝羽端坐,注意力都在窗外,全心护卫职责,根本没开动其他脑筋。
至于赵征,太子的事,不是他一个兼职导游的门房老头该操心的。
所以最后,得不到任何回应的太子朱标坐不住,直接就又来了个点名道姓:
“赵伯。。。。。。”
可赵征怎么会简单就顺了他的意,三岁小孩都知道太子朱标的问题不是表面那么简单。
要是开了口,那还得了。
这也怪以往赵征自己太过用力,让太子朱标对他的滤镜实在太厚。
导致现在无论赵征换什么马甲,都免不了太子朱标的‘委以重任’。
以往为达目的,主动夹带私货顺了他的意,还算行。
但到了现在,成了无论如何,都会被过度解读。
那就确实让人有些受不了了。
所以不如让太子朱标自己发挥。
其实天下这幅画卷,赵征比任何人都希望朱标能成为知音。
“陛下天人,常人不能比。”
太子朱标见状,只能再次作罢。
已经做到了这种程度,看来赵伯,确实只是赵侍郎派出的一个门房。。。。。。
只是随着车队继续行进,他的内心还是未免几声叹息,但也终于彻底下定了决心。
父皇没有察觉到的世间变化,他来亲身查探。
赵府不开口,他来亲自挖掘。
只是,那种不安感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太子朱标想不明白,所以想从历朝历代得到经验。
“希望京城史官与大儒,早有收获,不至于两眼一抹黑。”
下意识这么想,不过太子朱标清楚,两眼一抹黑才是正常。
毕竟盛世之下,要查出颠覆之患,与堵着犯人嘴巴让人交代罪过,没什么区别。
。。。。。。
马车外,除了盛世光景,就是蓝天白云。
马车内,除了忠臣良将,就是坦荡赤诚。
“殿下,江城,到了!”
直到队伍抵达江城,太子朱标也没有半点具体的方向。
就像此时的江城,作为十字铁路中枢,四面八方都是进出口,但还没有与天下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