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哈佛给年轻人的十五堂课 > 第十五堂课 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第1页)

第十五堂课 成为一个有人格魅力的人(第1页)

认识自己很重要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在讲学时引用最多的就是“认识你自己”这句话,这句话也是哈佛学子在其学生生涯中听得最多的几句话之一。

在他们走入哈佛的第一天,他们就被告知,哈佛只是他们人生众多驿站中的一个,而梦想才是他们未来的人生之路。因此,无论现在的状况是春风得意,还是糟糕万分,那都不会长久。而真正需要做的是:相信梦想,满怀信心地向未来进发。美国前总统约翰·亚当斯也曾这样对世人说过:“哈佛教会了我如何追逐于自己的梦想。”

约翰·亚当斯,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聪慧过人也因此被人们誉为“神童”。20岁时,他获得了哈佛大学法学院的硕士学位,并且成为了一名律师。但是后来,约翰·亚当斯发现政治才是他的梦想与追求。他想让自己的国家有朝一日可以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也想让自己的民族能够于世界各国平等外交,堂堂正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律师职业,最终成了美国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与华盛顿和杰弗逊一起,被誉为美国独立运动的“三杰”。

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临危受命,出使法国和荷兰,参与缔结和平协定,最终,他使这两个当时主要的欧洲大国站在了正为独立而苦苦拼争的美国这一边,打消了英国殖民主义者试图将这个新生的国家扼杀在摇篮里的企图,为不被当时绝大多数国家所承认的、初生的美国争得了极其宝贵的物质和道义援助。为此,英国人将其视为仅次于美国开国元勋华盛顿的第二号“邪恶人物”,必欲除之而后快。在他出使欧陆期间,英国人派出的刺客对他穷追不舍,曾多次锁定了他那桀骜不驯的身影,但是这都没有使他放弃自己为国家寻求和平外交的愿望,他依然不知疲倦地奔走在各国之间。最终,他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成功地为新生的美利坚合众国打开了外交局面。

哈佛学子都坚持这样一个一句话:当一个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灵魂深处的真正渴求是什么,知道哪些东西值得自己不惜一切代价去追求,他就能选择一个终生努力方向,持之以恒地追求自己的梦想,而不会三心二意,将时间浪费在漫无目的的寻找上。

1911年秋,威尔逊先生,这位有着25年学术生涯的政治学博士、教授、大学校长,在他担任新泽西州州长的第一个任期内,就赢得了“全国最进步州长”的声誉。在他竞选州长的时候,他曾经承诺过要把新泽西州的改革进行到底。威尔逊上任伊始就发誓要在政治机构中像清除毒瘤一样清除党魁,以便“让政治控制的机构必须置于人民手中”,因为威尔逊认为,“政府的职责就在于把为共同利益奋斗的人们组织起来反对追求特殊利益的人们”。一年后,其所实现的目标比他的预期还要多:他相继推出了《杰拉初选法》、《反贪污受贿法》。为了使自己的梦想能够更进一步的服务于广大民众,在1911年夏,威尔逊开始了争取总统提名的竞选活动。民众被威尔逊那冷峻的外表、博学善辩的才华和深邃明澈的理智所折服,他最终成为总统,朝自己的理想目标又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无数的哈佛人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人认识自己,他就相信自己是什么人,最后他会成为自己心目中的人。无论哲学家,心理学家,还是成功学家,都相信这个结论。无数人的成功经历都为这个结论提供了佐证。

阿济的家庭很贫穷,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一直和她穷苦的聋子妈妈一起生活。她也因此常常受到人们的轻视与嘲笑。

一次,她问妈妈:“我为什么没有爸爸?”

妈妈说:“因为你是一个很特别的小姑娘。”

阿济听了妈妈的话非常高兴,认为自己很了不起。不过,当她长成一个少女的时候,她知道这种“特别”并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再后来,阿济不得不辍学去赚钱养家。她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棉花田里做事,用汗水赚取微薄的薪水。

但是,阿济没有被自己的现状迷惑,也没有因为别人的轻视与嘲笑使自己退却。她认为,既然自己生长在一个“特别”的家庭,就要成为一个特别的人。她的方法是:从眼前任何事情做起,只要决定去干,就一定要干得特别好。就这样,她一点一点地提升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多年以后,她成为了美国的财政部长。

阿济在南卡罗来纳州大学所作的一次演讲中,向学子们道出了她的成功经验:

“如果我们所面临的情况不如人意,总是可以想办法而加以改变。一个人的未来如何,不是因为运气,不是因为环境,也不是因为他生下来时的状况。一个人若想改变眼前充满不幸或无法尽如人意的情况,只要回答这个简单的问题:‘我希望情况变成什么样?’然后全身心投入,采取行动,朝理想目标前进!”

因此,认识自己,重要的是清楚你自己的梦想。无论你的现状多么不如意,只要你坚信自己的梦想,忠实于自己的梦想,并为之付出积极行动,那么,你就能操纵自己的命运,使明天的你,变成你今天喜欢的这个“未来形象”!

塑造好的第一印象

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首因效应。我们常说的“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一般就是指的第一印象,这里就存在着首因效应的作用。因此,在交友、招聘、求职等社交活动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展示给人一种极好的形象,为以后的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良好的气质。良好的气质造就了第一印象,因此,有人说气质是人的最外一层衣服。

那么如何给人留下气质美的第一印象呢?

第一,注意外表和身体语言。

中国有句俗话,叫人靠衣装马靠鞍。确实,得体的衣着、打扮在交往中很容易给人留下一个鲜明而深刻的印象。但是,衣着打扮要以得体为前提。所谓得体,就是要符合个人的年龄、性别、性格、职业、社会角色等特征,还要注意时间、地点与场合。曾经有一个中专毕业生,在某商场招工面试的第一天,特意去高级发廊做了一个时髦的发型,并且化了淡妆。在刻意打扮一番之后,满怀信心地去参加面试。尽管这位女学生在校的成绩不错,可结果还是被淘汰了。问题恰恰出现在她新做的发型上。面试的主考官对不录用这位女生的理由解释很简单:“她打扮的不像个学生,让人看着不舒服。”由此可见,打扮得体是多么重要。

身体语言是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内容。外表讨人喜欢是一项很宝贵的资本,这种人很容易获得他人的关心和信任。因此,在交往中找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首先检查自己的外表,注意自己的身体语言,努力排除一切干扰良好印象形成的因素。比如,握手时的手部无力和目光偏离,听人说话时的注意力分散等等,都会影响良好第一印象的建立,而这些表现都是可以通过事先的注意而加以避免的。同时,我们还要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对方的特点,并根据对方的特点设计自己的身体姿势和说话的内容、方式,使自己在交往的一开始就被对方以一种喜欢、接纳的态度所对待。如果交往的一开始就被对方不喜欢或不接纳,那么以后的交往就很难以和谐的方式继续了。

第二,学会倾听。

善于听别人说话有时比注意自己讲话更重要。在交往过程中,擅长听的人,有别人的心目中都会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要做到“会听”,首先要有正确的“听”的态度,专心地听对方谈话,态度谦虚,始终用目光注视对方。其次,在听的过程中,要善于通过身体语言和语言给对方以必要的反馈,做一个积极的“听众”。例如,听话时适当的点头“嗯”、“噢”、“是吗?”、“真的吗?”等表示自己确实在听和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思考对方所说的话以填补停顿时间;重新说一遍自己听对方提到的内容等等。最后,还要能够巧妙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坚持与对方明显不合的意见。因为几乎所有的说话者都希望别人听他说话,或者希望听的人能够设身处地为他着想,而决不是给他提意见。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轻易打断或试图打断别人的谈话。很多接受过心理咨询的人都会体验到,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就是一个最好的“听众”。他们总是积极关注着你的发言,并且从不将自己的观念强加到你的头上。他们积极地诱导你、鼓励你说出心中的苦闷、迷惘。他们为你的悲伤而悲伤,为你的快乐而快乐。你必然在与他们短暂的时效中,对他们产生好感。一个不会听的心理医生是不称职的。

总之,我们在与别人说话时要注意积极倾听,在初次交往的很短时间内就能加入对方的谈话中,并且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第三,善于处理各种情境。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出乎意料的情境,比如说窘境,对这些情境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在他心目中的印象和交往的发展。我们应该注意积累别人有效地处理尴尬情境的经验,运用你的智慧和幽默感,随时将出现的尴尬局面化解。

很多专门研究人际关系的人都提出了一些有效的增加自己良好印象的技术。比如,有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最初的交往中有效地表现自己的“SOLER技术”。SOLER是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代表五个技巧:

S:坐要面对别人。

O:姿势自然开放。

L:身体微微前倾。

E:目光接触。

R:放松。

事实证明,如果我们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在适当场合运用SOLER技术,改变其他一些不适当的自我表现,显示出自己良好的气质,可以有效地增加别人对我们的好感,增加别人对我们的接纳,形成良好的印象。

切勿固执己见

我们对于自己的主张或行为,常常喜欢抱着“绝不改变”的态度。当然,如果你的主张或行为,确实是毫无错误的,你抱着这种态度,可说是有益无害。

事实上,当你与对方的意见不一致时,你的第一反应往往是对方错了,这就是你的固执造成了你的偏见。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