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 第3章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第1页)

第3章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第1页)

齐泰,黄子澄,方孝孺三人作为托孤大臣主要原因:

其一,在于三人深受儒家思想,都以忠诚,正统观念为着,算是对朱允炆的皇权有很大的帮助。

其二,这三人才学都是很高的,相当于很会读书的高材生,名声在外,朱元璋认为他们的学问可以为朱允炆治国提供智慧和建议。

其三,为了平衡朝堂实力,可以制约武将权力,防止武将专权,同时他知晓朱允炆的文治理念,他想让一些文官来帮助朱允炆完成,改变洪武时期可能过重的武治色彩,实现政治权力的平衡和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变。

只是他没想到这三人属于腐儒。

——————

方孝孺

方孝孺深受儒家经典影响,居然曾试图恢复井田制,想要开历史倒车。井田制是一种古老的土地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逐渐瓦解。

在明朝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下,人口众多、土地私有制已根深蒂固,商业活动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想要恢复井田制完全不切实际,这不仅会触动众多地主豪绅的利益,而且在实际操作中,土地的重新划分、农民的组织等问题根本无法有效施行,会对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

好在朱允炆也明白这条建议的危害,没有同意此建议。

——————

黄子澄

作为削藩政策的提出者,这条政策很正常。削藩此举其实不论是谁上位都会去想,毕竟明朝藩王不论权利俸禄都是很高的,更何况朱允炆还是一个小辈。

朱元璋在时藩王肯定不敢有想法,但朱元璋离世,作为小辈,朱允炆怎么可能不去忌惮这些藩王。

但黄子澄削藩政策,主张先从有不法行为的藩王入手,于是建文帝开始对周王朱橚、齐王朱榑、代王朱桂、岷王朱楩等藩王动手。

这种策略看似合理,是从藩王的过错入手进行削藩,但实际上却打草惊蛇。尤其是没有第一时间重点对付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这给了朱棣充分的时间去准备和谋划反抗。

——————

齐泰

作为一位兵部尚书,在军事上有纸上谈兵的嫌疑。在靖难之役爆发后,他提出的军事策略很多是基于理论知识,没有充分考虑到实际情况。例如,在部署军队应对燕军时,他过于注重战略要地的防守,却忽视了燕军灵活机动的作战特点。燕军常常绕过朝廷军队重点防守的城池,直捣黄龙。齐泰没有提前做好应对这种情况的预案,导致朝廷军队在战场上很被动,而且他在军事指挥过程中不能根据战场变化及时调整策略,使得朝廷军队多次贻误战机。

——————

三人结局:

齐泰

-朱棣进入南京后,齐泰在外积极联络各地力量,企图抵抗朱棣。他乔装打扮,穿着白衣,骑着白马奔走于各地。然而,在这种大势已去的情况下,他的反抗显得无力。最终还是被朱棣的人抓住,被押解到京城。朱棣对他恨之入骨,将他打入大牢,严刑拷打。齐泰面对朱棣的审问,依然坚持自己的立场,没有屈服。朱棣下令将他处死,并且按照处理叛逆之臣的方式,对他的家族进行了残酷的株连,没收财产,家人或被斩首,或被流放,遭受了灭顶之灾。

。。。

黄子澄

-靖难之役后,黄子澄被俘。朱棣在朝堂之上质问他当初的削藩策略等问题,黄子澄毫无惧色,依旧以君臣大义反驳朱棣。他表示自己忠于建文帝,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明朝的正统统治。朱棣恼羞成怒,下令对他处以磔刑。这种刑罚极其残酷,就是把人的肢体分裂。而且朱棣还下令将黄子澄全族老小全部诛杀,其家族的亲戚、奴仆等相关人员也受到牵连,几乎被斩尽杀绝,以此来发泄自己对黄子澄的愤恨和消除潜在的反抗力量。

方孝孺

-方孝孺作为建文帝的重要谋士和大儒,在朱棣眼中是必须要征服的对象。朱棣想要利用方孝孺的声望来为自己的登基正名,于是让他起草即位诏书。方孝孺身着丧服来到朝堂,放声大哭,悲恸不已,他严词拒绝朱棣的要求,并且大骂朱棣篡位。朱棣威胁要灭他九族,方孝孺回答“便十族奈我何”。朱棣一怒之下,将方孝孺的学生朋友也算作一族,凑成“十族”,全部诛杀,总共杀了八百多人。方孝孺本人则被凌迟处死,成为历史上一个惨烈而悲壮的事件。(算是在当时文人圈内,留下个忠君的好名声,对朱棣名声略有影响。)

喜欢明朝写作素材大全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