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 第22章 六位追封为王(第1页)

第22章 六位追封为王(第1页)

追封为王是指在人死后,由朝廷或帝王对其追加封赐王爵的一种行为。

目的

-表彰功绩:对生前为国家建立卓越功勋的人给予高度认可与荣誉,激励后人效仿。如明朝洪武朝追封的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功臣,他们为明朝的建立与巩固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死后被追封为王。

-安抚人心:通过追封逝者,安抚其家族及相关势力,避免因功臣去世引发不稳定因素。同时,也向社会表明朝廷对功臣的重视和感激,增强政权的凝聚力。

-政治需要:新君主即位或政权面临特殊情况时,追封前朝或本朝的某些人物为王,以显示自己的大度、正统或对某些势力的拉拢等。

形式

-赐谥号:在追封王爵的同时,会赐予相应的谥号,以概括其一生的品行和功绩。如徐达谥号“武宁”,常遇春谥号“忠武”。

-荫及子孙:追封者的子孙往往会得到一定的优待,如世袭爵位、授予官职等。

影响

-激励作用:激励臣子为朝廷尽忠效力,立功沙场,追求生前身后的荣耀。

-政治稳定: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减少内部矛盾,增强统治阶层的团结。

-历史评价:影响后世对被追封者的评价和认知,使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形象更加突出。

洪武朝六位追封:

徐达

濠州钟离县(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北)人,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一生南征北战,为明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不朽功勋。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洪武十八年(1385年)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妣皆封王夫人,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六王”之首。

常遇春

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蚌埠)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作战勇猛,自称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称其为“常十万”。在朱元璋统一江南的过程中,常遇春与徐达配合默契,屡立战功。在鄱阳湖之战中,他一箭射伤张定边,稳定了战局。后与徐达一同北伐,攻克大都。洪武二年(1369年)北伐中原时在军中病逝,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李文忠

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十二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带着他辗转乱军之中,多次濒临死亡,后被朱元璋收为养子。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他多次参与明朝的重大战役,如对张士诚、陈友谅的战争以及北伐等。洪武十七年(1384年)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配享太庙,肖像挂在功臣庙里,位次第三。

邓愈

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明朝开国名将。天生魁梧,勇武过人。至正十五年(1355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跟随朱元璋渡过长江,攻克太平、集庆,直取镇江,屡立战功。1370年(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队,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洪武十年(1377年)十一月初九日病逝于寿春,追封为宁河王,谥号武顺。

汤和

字鼎臣,濠州(今安徽凤阳)广德乡东湖村人,明朝开国元勋。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早年参加郭子兴军,后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多次击败张士诚部,为明朝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逝世于家,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沐英

字文英,濠州定远(今安徽省定远县)人,明朝开国功臣,朱元璋养子。沐英少年明敏,沉默寡言笑,好贤礼士,抚伍卒有恩,未尝妄杀。他长期镇守云南,为明朝稳定西南边疆做出了巨大贡献。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因太子朱标去世,沐英过度悲痛而病逝于云南任所,朱元璋追封黔宁王,赐谥“昭靖”,侑享太庙。

喜欢明朝写作素材大全请大家收藏:(www。xiakezw。com)明朝写作素材大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