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战而屈人之兵?”公孙续听了郭嘉的话,急忙问道,“奉孝是说,可以劝降刘虞?”
如果真的能劝降,那可就省事多了,就算刘虞的实力再弱,可强攻蓟县和涿县,没那么容易将其攻破。
而且攻城战太过惨烈,兵士伤亡也太大。
《孙子兵法》说过,上兵伐谋,其次伐战,再次攻城。
因此,能不攻城是最好的。
“刘虞乃大汉忠臣,要想劝降,谈何容易!”田豫摇了摇头说。
黄巾之乱时,刘虞就是幽州刺史,虽然说他是文士,可性格坚贞不屈,想让他归降,很难。
“正因为他是大汉忠臣,所以才能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郭嘉一边说,一边从怀里拿出了一道诏书,“此乃天子诏书,拜刘虞为太傅,召其入朝任职!”
“奉孝,切不可用娇诏啊,否则会弄巧成拙!”戏忠急忙说道。
“志才放心,这份天子的诏书,绝对是真的!”
郭嘉解释了这份诏书的来历。
初平元年,天子下了这道诏书,但由于关东义军会盟,共同讨伐董卓,道路阻塞,诏书无法送达幽州,落到了袁绍手中。
郭嘉到了袁绍的营中,并未受到其重用,只是做了一些文书类的工作,见到了这份被遗弃的诏书,就顺便收了起来。
“奉孝,看来你当时就有这个打算呀!”戏忠笑了笑说,“害的我对你担心了好长时间,连续派人给你送信,向主公举荐!”
“这封诏书,刘虞会信吗?”公孙续问道。
他可以肯定,这份诏书是真的,因为他记得以前历史上,有这么一回事。
但关键是刘虞得认。
“主公,只需去请一人,让他携此诏书,前往蓟县,此事可成!”郭嘉说道。
“何人?”
“卢植卢尚书!”
“卢植!”
此人在大汉的名气可太大了,他是涿郡涿县人,大汉名臣,更是经学家。
公孙续的父亲公孙瓒,都是卢植的学生。
“董卓把持朝纲,卢尚书不愿与其同流合污,便辞官离开洛阳,现隐居于上谷。袁绍曾派人请卢尚书出山,任军师之职,但卢尚书以年事高为由,并未答应!主公在幽州所作所为,卢尚书必然清楚,可让幽州百姓免一场刀兵之祸,属下以为,卢尚书定然会答应!”
“好,本将军亲自去一趟上谷!”
“主公,在此之前,还需让公孙将军兵围蓟县!”戏忠又补充道。
涿郡卢氏,也就是后来的范阳卢氏(范阳郡是后来从涿郡分出去的),乃幽州最大的世家之一,放在大汉天下,也可排到前十,其产业遍布各地。
卢植回家养老,并没有选择喧闹之处,是在上谷广宁县一个非常清静之所。
而且他在这里也选好了自已的墓地,不准备去其他任何地方。
此时,卢植身边只有三子卢毓。
他虽然只有十岁,但却表现出超乎常人的睿智,其学术和品行,都得到许多人的称赞。
书房之中,卢毓和卢植一边看书,一边探讨天下形势。
像卢植这样的大汉忠臣,远离庙堂之后,不可能不关心天下。
“父亲,公孙瓒出兵了,五万大军包围了蓟县,这一次,看来他一定要夺取整个幽州了!”
“唉,刘伯安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卢植长叹了一口气,“他万不该引外兵南下,这让公孙瓒有了充足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