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温故几人还在,两人心中也松了口气。没出发就好,赶上了。
于二跟在何大身侧,留意周围的动静。
前方的几个人影,很容易对上号,不过他此刻的注意力,最先放在那几个孩子身上。
他听到那两个孩子喊周山爹了。看来确实是这位武官的孩子,精神瞧着也还行。
见到温故,又介绍了于二之后,街溜子二人组没废话,表示想跟着他们北上。
于二说:“我们谭县令是个厉害人,半月之前我们家本来是打算跟着北上,只是当时家中遇到了麻烦,等平息下来,已经错过时间。”
县令带的大部队已经定好行动时间,不会轻易改变,他们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谭县令带人离开。
于二只是想告诉温故几人,他们全家本就有北上的打算。错过一次,现在又遇到有人要往北地过去,你这个读书人看着也还行,在北地有亲戚,咱们看好你。
何大这时候也说:“葑县以外的地方,我们虽然不了解,但是以前混在市井,听过不少消息,或许这些能有帮助。”
于二加道:“我们会自带干粮。”
温故像是有些犹豫,“不知你们要带的亲人好友,共几位?是否有老人小孩?”
何大说:“我家只剩我和我弟,可能还有两三个朋友。我弟十二岁,以前在县城书院读书,性子安静懂事。”
于二想了想,也说:“我家的四个你们应该都知道,我,我兄嫂和侄女,或许还有两位朋友。”
温故缓声道:“能否请两位稍等片刻?”
“当然,我们就在那儿等着。”
知道温故几人要商议,何大和于二走到一旁。他们心中还是有些紧张。
两人低声分析——
姓温的书生应该不会拒绝,这人瞧着就好说话。那个周县尉和那个道士,不知是否会同意。
这边,青一道长依旧是无所谓的姿态,真要说的话,也倾向于多收些人,到时候有人帮他干点杂活。
小刘和铁头都听温故的。
周县尉有些迟疑,他是遭人背叛过的,防备心重。不过温故分析几句之后,便同意了。
一,人多好办事。如今路途艰险,队伍里人多些,确实更安全。
二,他还有两个年幼的,受过惊吓的儿女,还有个十二三岁的内侄。或许队伍里再多两个小孩子,能让他们精神状态更好些。
人心这个东西不好说。但也确实不能因为遇到过背叛,就拒绝所有人的靠近。
虽然同意了,周山还是忍不住提醒温故,“乱世里,人性复杂,不要过于仁善。”
“多谢周县尉提醒。”温故微微施了一礼。
他站在旭日的晨光之下,整个人仿佛镀上一层金芒,望着远山的目光清澈又坚定:
“我游学时候,曾听人说过一句话,‘独行快,众行远’。
“如今这世道险恶,远甚于史书记载的那些灾祸,不抱团取暖,很难撑下去。若百人同心,则得百人之力。同舟而济,患实共之。众心协力,定能达到目标。”
周山张了张嘴,也不知该说什么。
他当然知道抱团的好处,他只是想纠正温故对谁都仁善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