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k啦言情小说

7k啦言情小说>寻村踪 > 第53章 团结村名大纽地 栎树繁多彝语意(第1页)

第53章 团结村名大纽地 栎树繁多彝语意(第1页)

寻村踪之舍块乡团结村

团结村名大纽地,栎树繁多彝语意。

合作化时团结意,村名含义故事新。

1

引言

在那个春意盎然的午后,阳光洒满大地,我怀揣着对未知的好奇与向往,踏上了前往珙王中团结村的旅程。这片被群山温柔环抱的土地,仿佛蕴藏着无尽的历史长河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对我而言,它是一个既神秘又充满诱惑的目的地,等待着我去揭开它的面纱。

我的心中怀揣着对这片土地的敬畏与期待,出发前,我通过不懈的探寻,得知了张学云、张国聪和普存香这三位村民,他们是团结村的资深长者,对村里的历史如数家珍。带着对他们深深的敬意和满心的期待,我踏上了这片陌生的土地,开始了我的寻根之旅。

初次见到张学云,他正安详地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手中轻摇着一把破旧的扇子,眼神中透露着岁月的沉淀,却难掩那慈祥的微笑。我向他表明来意,他微笑点头,邀请我坐下,便开始缓缓道来团结村的故事。

不久,张国聪和普存香也加入了我们的对话。张国聪魁梧的身躯,洪亮的声音,讲述村里的往事时总是洋溢着自豪与热情;普存香则温婉贤淑,她的声音细腻动听,用她那细腻的笔触描绘着村里的风土人情。

他们的故事,如同山间清澈的溪流,缓缓流淌在我心间,让我听得如痴如醉,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

随着交谈的深入,我逐渐了解到,团结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这里的人们勤劳朴实,他们用勤劳的双手在这片土地上书写了无数动人的篇章。而这些故事,正是我此行想要挖掘的宝藏。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跟随张学云、张国聪和普存香,走遍了团结村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一同探访了古老的祠堂,追溯了村里的家族历史;我们在青石板路上漫步,感受着岁月的沧桑;我们在农家小院品尝了地道的农家菜,体验了乡村生活的纯朴与乐趣。

这段旅程,不仅让我对团结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我结识了一群热情好客、真诚善良的朋友。他们的友好让我感受到了团结村独特的魅力。

如今,当我回想起那段美好的时光,心中充满了感激。感谢团结村的人们,让我有机会走进他们的生活,聆听他们的故事;感谢张学云、张国聪和普存香,他们用真挚的情感,为我开启了一扇通往过去的门。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将把这段美好的记忆深藏在心底,让它成为我前行的动力。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这片土地,了解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共同传承和弘扬团结村的精神,让这份独特的魅力得以延续。

2

团结村的传说

在珙王中,有一片被群山环绕的美丽土地,那里坐落着一个名叫团结村的小村庄。关于团结村的命名,流传着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它见证了这片土地上民族团结的精神。

很久以前,团结村所在的地方是一片荒芜的山区,居住着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他们各自说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彼此之间存在着隔阂和误解。然而,这片土地上的人们,虽然民族各异,却都有着勤劳、善良的本性。

传说在很久以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水席卷了这片土地,将原本宁静的村庄变成了泽国。面对灾难,村民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团结一心,共同抗洪救灾。他们不分民族,不分你我,用肩膀扛起沙袋,用双手筑起堤坝,用生命守护着家园。

在抗洪的过程中,一位名叫阿贵的年轻人,他勇敢地跳入激流,用身体堵住了山洪来的入口。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不同民族的人们纷纷效仿,他们互相帮助,共同抵御洪水。

终于,在众人的共同努力下,洪水退去,村庄得以保全。这场灾难让村民们深刻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也让他们意识到,只有团结一心,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洪水过后,村民们决定将村庄命名为“团结村”,以此来纪念那段团结抗洪的岁月,也寓意着他们要永远保持民族团结的精神。从此,团结村的名字便流传开来,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响亮的名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团结村的民族团结精神代代相传。村民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互相帮助,还在节日庆典上共同庆祝,共同传承着各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他们用行动证明了,团结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力量,一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

如今,团结村已经成为了一个多民族和谐共处的典范。在这里,你可以听到不同民族的语言,看到不同民族的风俗,感受到不同民族的热情。团结村的名字,不仅仅是一个村庄的名称,它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一种激励着人们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精神。

3

团结村的历史变迁

团结村的历史,宛如一部跨越千年的史诗,它承载着时光的流转,见证了彝汉民族文化的交融,也镌刻着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每一个足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在民国时期,团结村隶属于巧家县第三区义侠乡,这里彝汉民族杂居,各民族间的交流与共融,如同一条纽带,将不同文化的火花碰撞出绚烂的火花。为了彰显各民族大团结的精神,当地政府在合作化时期,将这个村庄命名为“团结”,寓意着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新中国成立后,团结村的社会性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54年,随着东川矿区的设立,团结村划归东川矿区因民区团结乡,成为矿业发展的一部分。1958年,东川市的建立,又让团结村融入了新的城市版图。

1959年,团结村设立了团结大队,隶属于落雪人民公社,开始了集体化生产的探索。村民们齐心协力,共同劳作,共享劳动成果。1984年5月,随着我国农村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团结大队被改为团结乡,隶属于舍块区公所,标志着团结村向现代化农村的转型。

1988年1月,团结乡再次进行行政区划调整,改为团结村公所,仍属舍块乡。2000年,我国进行乡镇机构改革,村公所改为村委会,团结村正式成为团结村委会,标志着团结村治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011年至2017年,团结村委会委托昆明市倘甸产业园区、轿子山旅游开发区管委会管理,村组名称保持不变。这一时期,团结村在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下,开始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探索,迈向了新的发展阶段。

2018年,团结村委会重新划归昆明市东川区管理,这一年,团结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村民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2019年末,团结村委会下辖大纽、马房、汤德、船房、阿桥、小坪子、羊站坪7个村民小组,拥有1720。97亩耕地,主要种植包谷、洋芋、红薯等农作物,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画卷。

团结村的历史变迁,不仅是一部民族交融的史诗,更是一部农村社会发展的缩影。在党的领导下,团结村从一个彝汉杂居的小村庄,蜕变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村特征的团结社区。村民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不仅书写了团结村的历史,也为我国农村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力量。

4

团结村的居民点

团结村,这个历史悠久的小村庄,由七个各具特色的居民点组成,它们分别是大纽、马房、汤德、船房、阿桥、小坪子、羊站坪。每个居民点都有其独特的风情和故事,共同构成了团结村丰富多彩的乡村画卷。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