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啊,上位,你究竟要做什么啊。
这些改革,改来改去,这最后每一拳不都是锤在你老朱家自己的身上吗?
这天底下,竟然会有这么离谱的事情吗?!
李善长坐在位置上,神情幽暗,晦涩难明。
朱元璋准备对如今的胥吏体制进行改革的消息,很快便是传遍了整个京城。
官员们私底下都是议论纷纷。
一场官员的私底下聚会。
酒过三巡,彻底打开了话匣子。
其中一名官员率先聊起了话题。
“诸位同僚,你们可是听说了?陛下听信了杨宪的话,如今正命太子殿下连同中书省各部筹备政务考试,说是什么,考试取吏,朝廷给钱。我听了中书省的同僚讲,新的政务员官吏条列,甚至还可以由吏升官!”
“荒谬!”一旁的胖官员脸上写满了愤怒,他大声斥骂道。“这些贱吏为官,是天底下最大的笑话。”
“贱吏?胡大人的消息怕是太落后了,难道不知道陛下要把胥吏给抬出贱籍吗?”身旁另一位官员冷笑道。
“我等务必要力劝皇上,断然不可如此,否则,天下必将大乱!”
这句话,代表了如今绝大多数官员的心声。
原本科举改革,虽然同样是在动摇他们的权利,可毕竟新式科举,也是科举,即便不再是用四书五经、八股取仕。
而且新式科举,招录的人数毕竟有限。
而这一次,是整个大明的胥吏改革。
范围之大、人数之多,都是这些士大夫一时间无法接受的。
给了这些胥吏上升通道,等于是变相分走了他们的权利。
官员们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自然就开始展开行动。
太和殿。
朱元璋一连看了十几本奏折了,眉头越发紧皱。
这些奏折的内容出奇的一致。
这些官员都是坚决反对吏考,更是反对朝廷把银子拿出来养这些小吏,说什么,这些贱吏怎么可以沐浴天恩,至于升吏为官,则抨击得更为强烈。
有些是站在天下士子的角度,说科举取士,读书人寒窗十年苦读,一举跃龙门,才有官做。如今那些胥吏,不用通过科举考试,也有了当官的机会,这样做岂不是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
有不要命的勇士,说朱元璋此举是动摇国本,动摇江山社稷,甚至为此不惜抬出了前元。
问朱元璋,是否忘记了前元的教训。
如果是其他人,或许还真就被百官给劝退了。
可洪武大帝,向来就有乾纲独断的魄力与决心。
对于清流文官来说,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朱元璋这种雄主了。
因为这样的君主,不太可能被文官给忽悠、欺骗。
作为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强势无人可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