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是一个人通往财富、成功的入门票。有着良好的人脉关系,你的前进的道路就会畅通得多。成功要靠别人,而不是单凭自己。一个人有多成功,关键要看他服务了多少人,和多少人在为他服务。所有成功人士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拥有大量的人脉资源,并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1.编织自己的“人脉网”
我们或许会埋怨自己投错了胎,没有出生在豪门,没有不用奋斗就可终身显贵的家庭。这种想法实为不该,富豪们的财富也是当初一点一点建设起来的。只要你调整好心态,树立好目标,找对方法,也会由“穷忙”变为“富闲”的。比如储存人脉就是一条不错的路径。
人脉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人际关系网。戴尔·卡耐基曾说:“专业知识在一个人成功中的作用只占15%,而其余的85%则取决于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其运用,是现代人发家致富、功成名就的第一法宝。人脉资源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无形资产,是一种潜在的财富——人生最重要的财富、事业最宝贵的资本,它不是直接的财富,但是如果你没有它,就很难聚敛财富。
常言说“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人成木,二人成林,三人成森林”,懂得建立人脉,便可以得贵人帮助,获得多方援助,可以让你比别人更快速地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转换成工作升迁的机会,或者财富;而在危急或关键时刻,也往往可以发挥转危为安的作用。
为此,当你的人脉网络越宽,你赚钱的门路也就越多;当然,你的人脉档次越高,你就越容易赚钱,让钱来得越快、赚得越多。我们的身边可能经常会有一群酒肉朋友,当然对于这些朋友不是不能要,但不能完全身陷其中。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你要是与这些人为友的话,那么你就会和他们是一样的。所以,编织你的人脉网络时,一定要提高档次。同时,你还要提高你的社会活动能力,以便建立更广泛的关系网络。
美国企业家艾柯卡,在社会活动方面可以说是登峰造极的人物。他天生具备善于敏锐观察每一个人的能力,擅长自然而和谐地与任何人交流。在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中,他都能够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无论在哪里都能成为人群的中心,甚至有人提议让他去竞选总统。这些可正让人不可思议!难道他是顶尖级天才?还是有超人魔力?其实,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和你我一样,消失在人群中便难以认出。他的魅力在于他的社会活动能力:他在与人相处的时候,不知不觉间便将人心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有一位与他打过交道的企业界资深人士评价说:“艾柯卡的能力足以使会面一次的人终身与他为友。”这就是艾柯卡从一无所有到功成名就的秘诀,也是他一生最为骄傲的资本——与人打交道,广泛建立人脉关系网。他的人脉关系网是艾柯卡生命中的“聚宝盆”,时时刻刻都能“聚”来财宝,永不匮乏、源源不断!
纵观事业有成之人,大多都是朋友遍天下。人有智商、情商、财商,高到一定程度,自然可以挖掘人脉潜力、聚拢无穷人气、成就大的事业。一个好的人脉关系网,可以让你的个人职业生涯和生活更容易成功,带来更多财富。
孙正义是软件银行集团公司的创始人,现在是该公司的总裁兼董事长。他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创立了一个无人相媲美的网络产业帝国。
受儒家文化影响至深的日本也是一个注重人脉关系的国家。孙正义的成功与他善于利用人脉关系有极大的关系。从创业之初,孙正义就有意识地扩充自己的关系网,尤其是那些可以帮助他推销新产品、搞某种活动的人。他会经常翻一翻高中、大学同学录或者同一个俱乐部、同一活动小组的名单,以便发现能够帮忙的人。他的人脉网面积很大,上至美国总统,下到一般的菜贩子,从日本到世界各地,可以说遍布海内外,这都是他长期积累而成的。
1981年10月,日本软银公司所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获得了大阪召开的电子技术展的展位,这是孙正义撒下的网。当时,孙正义的公司,资金只有1000万日元,却把宝贵的800万日元一下全投了进去,租到了距会场人口最近、最大的展室。在这次电子技术展览会上,孙正义碰上了一个重要人物,那就是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杂志出版机构齐夫·戴维斯出版公司的展示会部门的总经理威廉·罗西。威廉·罗西当时作为一家美国软件公司的工作人员,参加了电子技术展,在这里他结识了孙正义。后来他进了齐夫·戴维斯公司做编辑,还成了总经理。利用展示会这个平台,孙正义培养了自己扩大关系网的技巧。
对孙正义来讲,展示会不仅仅是陈列产品让人看的场所,它后面还隐藏着一种强大的力量。后来孙正义一直十分重视展示会的这种功能。
在走向世界时,孙正义在美国同样使用了自己创业时的做法:他用兼并的方式整个买下了界面集团(InterfaceGroup)所属的世界最大的展示会部门Comdex。世界上许多人都参加Comdex的展示会,这里云集着像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这样的大企业首脑。从此孙正义毫不费力地就能将他希望结交的人物聚集一堂。通过展示会这个平台,孙正义“抓”住了对他来说最为重要的人物,从而得到了他们所掌握的信息。
信息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出售信息便能从其价值中生出钱来。从这一意义上讲,孙正义是最了解展示会所具有的价值的人之一。
在孙正义的关系网中,处于中心位置的是在他创业时期曾支援过他的人们,这些人中有的已经离开了人世。为了不忘从这些人那里得到的大恩大德,为了下一次跃进,孙正义将每年的5月2日定为“大恩人日”。
回顾孙正义的经历,你会觉得他很幸运地遇上了不少一流人物。但这并不尽然。孙正义为了得到人才,会首先考虑为了什么目的去寻求关系,应是什么样的人物,这种人物哪儿有,要得到这一人物该如何去做。深思熟虑之后他才会行动。这可称为“战略性人才保障法”。一旦战略决定以后,再去考虑确保人才的具体战术。孙正义使用他独特的“七步法”来筑造自己的关系网。
我们要想改变穷忙现状,首先要学会与人交往,尽早编织自己的人脉资源网。积累了一定人脉资源后,便奠定了事业的基石,那么摇身变为“富闲人”的日子也就指日可待了。
2.减少敌人就是多交朋友
在现代社会,那种动辄就兵刃相见的血肉搏杀几乎没有了,但确实还有敌对的一方:在恋爱上,你可能有情敌;在事业上,你的对手可能会更多。在诸种情况下,首先你应当看清他是否是真正的对手。如果不是,你就不应当对他怀有敌意;如果是,你就应当正大光明地和他决斗并设法战胜他。
当然,这里的“决斗”绝不是指用暴力,而是用你的智慧和知识与对手“竞争”,争取在公平和坦诚的氛围中,看谁能夺得最后的胜利。
竞争是生物界和人类社会的一个普遍规律。积极的、良性的竞争是值得肯定的。《论持久战》中说:“(竞争中)由于主观指导的正确或错误,可以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也可以化优势为劣势,化主动为被动。”竞争本身是智慧、才能的比赛,同时也是品德、人格的比赛。在竞争中,竞争者一方面要不怕强者,不怕嫉妒,敢于争强,力求争先;另一方面,又需要善于同他人协作、互助,增长群体情感和合作精神。
事实上,竞争本身就要互助、信息交流、友谊鼓励和支持,情绪安慰及紧张后的娱乐,在交际和协作中得到知识,增长经验,提高取得成功的胜算。
对手的皮鞭无情地抽打在你的身上,疼痛透骨。依人之常情,你难免会对他恨之入骨,但真正有胸怀、讲策略、有眼光的人,他会做到化敌为友,倒戈反击。所谓“夺人钢鞭还打人”,容纳对手为己所用,等于手中又多了一件制伏对手的利器。
在宛城之战中,大将典韦为救曹操,力战群敌,身负重伤,悲壮地阵亡。曹操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在战斗中丧生,曹操本人也被暗箭射中,险些丧命,败局可谓惨不忍睹。因此曹操与对手张绣可谓仇深似海。但当张绣经贾诩劝导投奔曹操时,曹操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道:“不要把以前的怨隙记在心上”。“相逢一笑泯恩仇”,曹操不但没杀张绣,反而封他为扬武将军,并与他结为儿女亲家。张绣非常感动,从此竭心效力,为曹操打败袁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
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得好:“没有永久的对手,也没有永久的朋友,有的只是永久的利益。”他一生都在奉行着这句话,在用人方面更是如此。丘吉尔作为保守党的一名议员,历来非常敌视工党的政策纲领,但当他执政时却重用了工党领袖艾礼,自由党也有一批人士进入了内阁。更令人称道的是,他在保守党内部,对前首相张伯伦也没有以个人恩怨去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不计前嫌,很好地团结了众多对手,显示了他宽阔的胸怀和高明的用人之术。
张伯伦在担任英首相期间,曾再三阻碍丘吉尔进入内阁,他们的政见非常不合,特别是在对外政策上,张伯伦和丘吉尔存在很大的分歧。后来张伯伦在对政府的信任投票中惨败,社会舆论赞成丘吉尔领导政府。出人意料的是,丘吉尔在组建政府过程中,坚持让张伯伦担任下院领袖兼枢密院院长。这是因为他认识到保守党在下院占绝大多数席位,张伯伦是他们的领袖,在自己对他进行了多年的批评和严厉的谴责之后,取张伯伦而代之,会令保守党内许多人感到不愉快。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丘吉尔决定留用张伯伦,以赢得这些人的支持。
后来的事实证明,丘吉尔的决策很英明。当张伯伦意识到自己的绥靖政策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时,他并没有利用自己在保守党的领袖地位来给昔日的对手丘吉尔找麻烦,而是以反法西斯的大局为重,竭尽全力做好自己份内之事,对丘吉尔起到了较好的配合作用。
在人生过程中,正确地对待竞争,必须注意同对手的联合协作,人生的积极竞争,是在共同幸福、进步前提下的友好竞争。这种竞争本质上是一种竞赛,既要有求胜、成功的强烈愿望,又要搞好协作、协调,以正当的手段和方式进行竞争,以利于共同进步和共同事业的发展。
3.“口渴”之前先“挖井”
“有一天我可能会口渴,那时我就会需要一口井来打水喝。为了口渴的时候有水喝,现在就得开始动手挖井。”
建立一个人际网络,就像是挖一口井。
有这样一个寓言:黄蜂与鹧鸪因为口渴得很,就找农夫要水喝,并答应付给农夫丰厚的回报。鹧鸪向农夫许诺它可以替葡萄树松土,让葡萄长得更好,结出更多的果实;黄蜂则表示它能替农夫看守葡萄园,一旦有人来偷,它就用毒针去刺。农夫并不感兴趣,对黄蜂和鹧鸪说:“你们没有口渴时,怎么没想到要替我做事呢?”
是呀,口不渴的时候,不知道替人做事,口渴了才想起人家,怎么能够得到水喝呢?平时不注意对人进行感情投资,等到有求于人时,再提出替人出力来拉近与人的感情,未免太迟了。
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经常有事没事勤联络。不要等到需要获得别人帮助时才想到别人。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当你遇到某种困难,想找个朋友帮你解决时,却突然想起来,已经有很长的时间没有和人家交往过了。现在有求于人家就去找,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老问自己会不会太唐突了?会不会遭到他的拒绝?在这种情形之下,你免不了要后悔不该“平时不烧香”了。
有一个刚去美国的人,详细叙述了她在那里的生活情况。她在那儿,没有什么社交生活,难得去看看朋友,可能是因为她初到异境,认识的朋友不多,但后来听说,其他的人也一样。她每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和礼拜天都去了郊外,这是一种家庭式的生活。就是说,要去郊外,就跟自己的家人去。她不能利用假期去探望朋友,因为一到假期,谁都不在家,除非朋友患病在床。也不可能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看朋友,因为交通太挤。但她常常和朋友通电话,这是她唯一可以列入应酬朋友的方法,她无事也打电话,哪怕是寒暄几句,或者讲些无关紧要的事。但有起事情来,朋友会立刻聚在一起的,哪怕是很棘手的问题,在美国的朋友也会尽心尽力地去帮她。
看了上面的叙述,给人最大的感想是,她懂得无事之时打电话找朋友,所以一有事时,朋友马上就来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