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6年。
唐,贞观十年。
世间悲欢,总是相对的,正所谓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同。
自从太子李承乾任命李安仁,李安静兄弟二人为太子府庶子,太子李承乾腿疾恢复,又提出的府兵制度改革方案,与皇帝心中所想方案不谋而合后。
魏王府内,越发压抑。
有关于喜悦、高兴、欢乐等词语,似乎已经从魏王府消失了。
“裴世矩之子裴宣机,任正六品上,太学博士。”
“虞世南之子虞昶,任正六品上,诸卫左右司阶。”
“王绩之侄王福祚,任正六品上,中府果毅都尉薛。”
“薛道衡之孙薛元超,任正六品上,朝议郎。”
“李安仁,李安静,分别任正五品上,朝议大夫!”
魏王府内,李泰念出这些名字,语气越来越冷,脸色也越来越难看。
太子提出改动府兵制后,父皇给予赏赐,而太子所要并非金玉,而是提拔太子府各属官!
东宫力量提升的太明显了,甚至快要不弱于他魏王府了。
魏王府官员力量强于东宫太子府官员力量,这个优势正在渐渐消失。
“你们给我拿出个打压太子的办法来!”
“等到太子继位了,我没有好下场,你们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
李泰看向众人。
房遗爱等人面面相觑,谁能想到他们费尽心思制造出的府兵制度改革方案,甚至请教了房玄龄和李世勣两位能臣,却不如太子所提出的改革方案呢?
谁也没有想到会有这种可能发生,主要是在这之前,太子府的属官们看起来并不具备这份能力啊。
功曹参军谢偃道:“殿下,依我看,太子府内必有智囊,只不过现在不清楚此人是谁,现在我们只能依靠这些年来魏王积累的士子力量,打压太子。”
“也不需要打压,只要能在陛下面前,表现的比太子更好,就可以了。”
魏王府内,依旧是原先的几个人,检校右卫将军房遗爱,司马苏勖、著作郎萧德言、秘书郎顾胤、记室参军蒋亚卿、功曹参军谢偃。
除此之外还有殿中侍御史崔仁师,被李泰请来。
李泰其实早已经发现了,自从太子李承乾腿疾好了之后,他的魏王府已经很久没有新的幕僚加入了。
“如何能让本王表现的比父皇更好?”
“士子力量,又是何意?”李泰看向苏勖。
他对于苏勖此人还是很看重的,甚至很是尊敬,因为其就是武德年间,父皇身为秦王时,所设文学馆的‘十八学士’之一。
见李泰疑惑,苏勖道:
“魏王殿下从小才华横溢,聪敏绝伦,好士爱文,工于草隶,曾向陛下许诺,愿集书万卷,纸制书传世,并且曾经向陛下申请,设置文学馆。”
“陛下虽然未立刻同意此事,但也已经默许魏王殿下自行招引学士。”
“这些年来,殿下府内已经有不少学士了。”
苏勖缓缓道,魏王李泰闻言点头,不由询问:“确实府中有不少学士,但他们大多数并无官职,本身在朝堂上并没有任何力量,学士们如何用来对付太子?”
“制书。”苏勖留着胡须,面相精明,缓声道:
“现如今殿下的魏王府与太子的东宫相比,虽然朝堂官吏力量,已经相差无几,但多年来殿下自行招揽的学士,远非东宫所能相比。”
“今年年初,陛下已经令魏征等撰《隋书》,令狐德棻等撰《周书》,李延寿撰《北史》、《南史》。”
“魏王殿下可令府内众学士,共同编纂这四书,为诸位大臣提供帮助,参造对比,即使到时殿下府内学士所制的书对于陛下无用,但起码对比太子,殿下所做之事,皆是在为我大唐考虑。”